词条 | 大张淡村 |
释义 | 概述简介大张淡村位于大王镇西3公里处。该村有耕地151.46公顷,居民276户,1056人。 村庄历史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大张干、小张干兄弟随父母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后分居南北,繁衍为村庄,大张干后裔因避讳祖名,遂取“干”之谐音“淡”,改名为“大张淡村”。村中有郭、张、宗、成、魏、陈、高、冯、马、赵、顾、于、崔、吕、李、王16姓。 齐笔起源于齐国古都临淄东北近郊(今大张淡村一带),因该地古属齐乐安邑,故所产毛笔称“齐笔”。战国时期就享有“齐笔之乡”美誉。“齐笔”“鲁砚”并称,又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其用料严谨,制作精湛,使用起来刚柔相济,得心应手,笔随意转,经久耐用。 齐笔不仅传承着博大精深的孔孟文明,渲染着淳厚朴实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养育着一方水土。 “齐笔”名称的由来,与秦国名将蒙恬有关。蒙恬祖籍齐国,曾对齐笔进行过重大改进,被制笔行业奉为祖师。广饶制笔人为纪念他,便将当地生产的毛笔冠名“齐笔”。司马大张淡齐笔迁《史记》中载:“蒙将军拔中山之毫,始皇封之城,世遂有名。”所以“管城”为笔的别名。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 书圣颜真卿等传世墨宝为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向往的珍品,传皆用齐笔写就,更使齐笔名扬天下。 齐笔生产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特殊行业。齐笔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从选料到成笔,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百多道工序。 经济发展大张淡村的制笔业兴盛于清道光年间。时张淡及周边一带的北卧石、李璩、黄璩、贾庄、封庙、韩庄等村的毛笔制作已有数百家。至清末民初,毛笔手工作坊有30余处。随着毛笔生产数量的不断增加,除了笔匠自己肩挑笔箱串书馆、跑商号发销毛笔以外,还出现许多专售毛笔的业者。他们在全省各地开设笔店,自立商号,经营销售毛笔生意。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开有作坊、分号。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齐笔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品种。生产材料由原来的普通羊毫、普通狼毫到现在的十几个系列30多个品种,生产范围由原来单纯的书画用笔发展到工业用笔、医药用笔,开发出了胎毛笔,推出了象牙雕、木雕、竹雕、骨雕、景泰蓝等高精古玩雕艺毛笔,兼具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开发的孙子兵法文房四宝综合礼品笔、龙凤龟鹤精品红木雕艺毛笔,以其高档、风雅、精致的特点,分获东营市传统文化工艺一、二等奖,并推荐为黄河口旅游文化特色产品。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齐笔文化产业有了良好发展。2006年6月,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齐笔亮相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大受青睐,与台湾客商签订350万元的订货合同。现在,齐笔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巴西、芬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2007年10月举行的黄河口国际论坛上,中国齐笔被评为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铜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