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画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月画 【年代】清 【作者】傅山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月画 月画槐枝作老梅,离奇一笔拂窗开①。 解衣画史三更醒②,梦自罗浮香里来③。 作品注释①离奇:木根盘曲貌。《汉书·邹阳传》:“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轮囷,弯曲。离奇,今多用为奇特,不同寻常的意思。 ②解衣画史:典出庄子《田子方》篇:“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纸和墨,在外者半。有史后至澶澶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县东,山口有梅花村,村人多以艺梅为生。 作品赏析梅花,冲寒怒放,清香四溢。中国古代咏梅诗多从梅花本身着墨,赞颂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格,借以表达对坚贞高洁的人格的赞美和追求。本诗作者却别出机杼,从独特的角度,表达了爱梅之情。 前两句写幻觉,并点了题。清朗的月光斜照着窗外的槐树枝桠,在窗纸上映出苍老瘦劲的影子,乍看上去,恍若天才大画师的一笔大写意,画出一枝枝桠盘虬、拂窗盛开的梅花,出神入化,妙得天趣。“画”、“作”二字,是有意将月拟人。 后两句写梦境。“解衣画师”是夫子自道,也是巧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超脱于世俗利害观念的审美的心胸。诗人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身处罗浮山麓。“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再用前韵》)诗人在梦乡中徜徉在繁花万点的梅林里,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三更梦醒,夜阑人静,恍惚还感觉阵阵幽香袭来,值此时辰和心境,诗人神与物游,将槐枝的影子视作老梅的枝桠,就更显得合乎情理、自然可信了。 这首诗,构思新颖别致,意境清奇幽美。本来做梦在先,产生月画的幻觉在后,诗人却先写幻觉后写梦境,运用“逆挽”手法,使诗歌更显得活泼跳脱而耐人寻味。诗人爱的是梅花,却将这爱借槐枝的影子表现出来,而读者明知这是错觉,反而更体味出诗人的真情并为之感动。《屈原传》曰:“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梦的是梅花,醒来误将槐枝影也视作梅花的人,该具有何等高洁芬芳的情操啊!这种托物言情、心境物化的修辞手法是颇为高超的。 作者简介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宇青主、青竹、公它,号啬庐、石道人,阳曲(今属山西)人,一作太原人。明亡后,受道法,服道装,法名真山等。1679年(康熙十八年)被举应“博学鸿儒”科,固辞不准,至京师,疾甚,乃放还。善诗、书、画、其画山林,气概浩荡,骨格奇峭,丘壑磊落,有奇逸气势;间写竹石,不落恒蹊,超然出尘。因常披朱衣,故号朱衣道人。晚年喜欢苦酒,自称“老蘖禅”。传世作品有《江深草阁寒图》、《云根黛色图》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