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915年
释义

1915年是平年,同时也是农历乙卯年(兔年);民国四年;日本大正四年;越南维新九年。以下为本年度发生的大事。

1915年综合大事记

1月 7日 袁政府正式照会日、英两国,声明取消战区,请撤退英、日军队,日本仍不撤兵。

9日 一战中,丘吉尔组织的加里波利战役开始。

18日 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

本月 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公布《颁定教育要旨》。

2月11日 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抗议日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

15日 北京市政府公布《权度法施行细则》,开始施行度量衡标准。

20日 留日学生代表回国,参加抵制活动。

本月 李大钊散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本月 伍连德等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医学会。

中国和40国家参加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开幕式。

3月14日 日派3万人来华威胁,外交部向日使提出质问。

24日 上海4万人在张园召开反对“二十一条”大会,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4月 1日 上海掀起震动全国的储金救国运动。

4月9日,张弼士率中国代表团启程赴美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本月 湖南大王岩煤矿工人为反对延长工作时间,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

5月 9日 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9日 各城市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

15日 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的虹口靶子花园隆重举行。

6月 2日 中国的“罗宾汉”王金发被杀。

7日 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9日 库仑活佛电告北洋政府取消独立。

本月 陈光甫在上海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辅币300万元。

7月 4日 上海外国银行联合会成立。

12日 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13日 珠江上游堤围崩决,造成广州空前大水灾。避水商民,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特大火灾。

14日 瀛海轮船有限公司新泰商轮载货超重,在吴淞口遭遇狂风,全船覆没,100多人遇难。

31日 北京政府农商部和内务部定以“清明节”为全国“植树节”。

本月 以黄兴为主的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言和,结束了革命党内分裂的局面。

8月 3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

8日 各省的袁党或被收买的社会名流组成“请愿”团,要求实行帝制。

22日 台湾抗日志士余清风等近千人被处死。

9月 3日 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行的帝制大加嘲讽。

6日 黎元洪鼓吹总统世袭,为世界开先例。

15日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打起人权与科学两面大旗。

16日 蔡锷明拥帝制,暗以倒袁。

29日 山东留美学生祁暄发明的中文打字机获专利。

30日 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饷加快讨袁。

10月11日 国民会议事务局密电各有关机构,立即销毁一切有关恢复帝制的文件。

25日 全国举行国体投票。

25日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结婚典礼。

25日 留美中国学生发起中国科学社。

11月 1日 日本反对袁世凯称帝。

7日 北京政府颁布《著作权法》。

18日 蔡锷巧用妙计离津南下,脱袁掌握。

本月 阎锡山倡导军国主义。

12月4日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闭幕。

12月5日 陈其美领导肇和舰起义。

12日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

13日 袁称帝后第一道申令:捕杀乱党。

15日 黎元洪不赞成君主制,故拒绝亲王封号。

25日 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并建立护国军。

本月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本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际尔奎、方毅、傅云森等编撰的《辞源》正编畅销全国。

1905年,浙江惠明茶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获一等奖和金质奖章。

1月

1月7日 袁政府正式照会日、英两国,声明取消战区,请撤退英、日军队,日本仍不撤兵。

1月18日 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

1月 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公布《颁定教育要旨》。

2月

2月11日 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抗议日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

2月15日 北京市政府公布《权度法施行细则》,开始施行度量衡标准。

2月20日 留日学生代表回国,参加抵制活动。

2月 李大钊散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2月 伍连德等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医学会。

3月

3月14日 日派3万人来华威胁,外交部向日使提出质问。

3月24日 上海4万人在张园召开反对“二十一条”大会,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4月

4月1日 上海掀起震动全国的储金救国运动。

4月 湖南大王岩煤矿工人为反对延长工作时间,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

5月

5月9日 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同日 各城市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5月13日,汉口日侨准备举行提灯会,庆祝日本所取得的“外交胜利”。当地学生和商民怒不可遏,群起捣毁日本商店。

5月15日 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的虹口靶子花园隆重举行。

5月24日,上海国民对日同志会等团体在城内九亩地新舞台召开国民大会,“征集众意电请中央停止签字”,到会者七八千人。郑汝成派军警到现场镇压。大会代表至制造局表达众意,要求电达“政府毁约力争”,又被拘押营仓。次日,仍在九亩地召开大会,郑汝成再派军警前往“弹压禁阻”。

5月25日—中方代表陆征祥和日方代表日置益在北京签订了“中日条约”和换文。

6月

6月2日 中国的“罗宾汉”王金发被杀。

6月7日 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6月9日 库仑活佛电告北洋政府取消独立。

6月 陈光甫在上海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辅币300万元。

7月

7月4日 上海外国银行联合会成立。

7月13日 珠江上游堤围崩决,造成广州空前大水灾。避水商民,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特大火灾。

7月14日 瀛海轮船有限公司新泰商轮载货超重,在吴淞口遭遇狂风,全船覆没,100多人遇难。

7月31日 北京政府农商部和内务部定以“清明节”为全国“植树节”。

7月 以黄兴为主的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言和,结束了革命党内分裂的局面。

8月

8月8日 各省的袁党或被收买的社会名流组成“请愿”团,要求实行帝制。

8月 台湾抗日志士余清风等近千人被处死。

9月

9月3日 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行的帝制大加嘲讽。

9月6日 黎元洪鼓吹总统世袭,为世界开先例。

9月15日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打起人权与科学两面大旗。

9月16日 蔡锷明拥帝制,暗以倒袁。

9月29日 山东留美学生祁暄发明的中文打字机获专利。

9月30日 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饷加快讨袁。

10月

10月11日 国民会议事务局密电各有关机构,立即销毁一切有关恢复帝制的文件。

10月25日 全国举行国体投票。

10月25日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结婚典礼。同日 留美中国学生发起中国科学社。

11月

11月1日 日本反对袁世凯称帝。

11月7日 北京政府颁布《著作权法》。

11月18日 蔡锷巧用妙计离津南下,脱袁掌握。

11月 阎锡山倡导军国主义。

12月

12月初 肇和舰起义失败。

12月12日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

12月13日 袁称帝后第一道申令:捕杀乱党。

12月14日中国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结束。

12月15日 黎元洪不赞成君主制,故拒绝亲王封号。

12月25日 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并建立护国军。

12月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12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际尔奎、方毅、傅云森等编撰的《辞源》正编畅销全国。

出生

1月30日 玖辰·派佩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人(1976年逝世)

1月30日 约翰·普罗富莫,英国政治家,普罗富莫事件主角。(2006年逝世)

2月13日 昂山,缅甸国父。(1947年逝世)

3月 汪道涵,前中国海协会会长。(2005年逝世)

4月20日 作家爱泼斯坦,又名艾培。 生于波兰华沙,国际著名记者(2005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4月25日 郭伯伟,前任香港财政司(逝世2006年)

7月1日 顾准,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经济学家(1974年逝世)。

9月30日 戴斯德,前香港辅政司。(1997年逝世)

10月21日 廖冰兄,中国漫画家。(2006年逝世)

11月25日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智利独裁者,1973年到1990年间担任智利总统。(2006年逝世)

12月2日 三笠宫崇仁亲王,昭和天皇幼弟,日本皇族中现存最年长的男性。

12月12日 法兰·仙纳杜拉,美国歌手。(1998年逝世)

逝世

8月5日 佐久间左马太,台湾日治时期第5任台湾总督,也是任期最久的总督。(1844年出生)

12月19日 爱罗斯·阿兹海默,德国精神病学家,发表了“阿兹海默病”病例。(1864年出生)

诺贝尔奖

物理:Sir William Henry Bragg, William Lawrence Bragg

化学:卡尔斯鲁·厄(Richard Martin Willstätter)

生理和医学:未颁发

文学:Romain Rolland

和平:未颁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2: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