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洋村 |
释义 | 双洋村系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第五大行政村,位于闽西北,东与南平市樟湖镇龙池村7公里接壤,南与洋中镇后楼村相距9公里,西与本镇拥口村9公里,北与本镇过溪村5公里接壤,距县城50公里左右,离镇所在地8公里,村庄水泥路宽达8米多,长两公里多,都是用村资和政府补助铺设的,把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体,公路两旁都种上风景林,公路四通八达。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左右,当地政府网站2007年数据显示全村人口达1300多人,300多户,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达5051元。 村风村貌双洋村在近二十年来就荣获二十七项荣誉,其中获得县级以上的有:一九八九年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九九0年度荣获省级明星村和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九九一年获省级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先进村;一九九三年度获省级高校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建筑景观双洋村还有清代古民居三座(其他因文明村建设全拆了),原有防匪寨两座,三层高达十九米,墙厚1米左右,占地面积达250平方米,有瞭望口、防火口、射击口,这些都里大外小,左右有瞭望台、炮台,这些比寨还高一层,大小门镜上铁板。有四座木桥,上面盖着瓦片。自一九八七年评上省级文明村,村景大改变,旧民居都拆除了,全盖上三层砖木结构和钢筋水泥的民房、村部、学校40几座,北洋头自然村和村尾自然村成了吕字形,门前都是水泥路,路旁都装上路灯夜景美极了,家家户户有电灯、电话,村里有电影院、供销社、老人协会、医疗站。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左右,有四座水泥桥、两座石拱桥,原来弯弯曲曲的小溪通过农田,现在基本上成一字形,大大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有四座庙宇。家家户户都饮用上了自来水。 历史人文双洋村原属南平市管辖,另称南平府十四都,现属三明市尤溪县管辖。双洋村自宋朝末年就有人定居,至今已有800多年村史。当时自然条件恶劣,山区资源缺乏,生活贫困,一些人定居不安迁出迁入,有些人自生自灭,人口极少。在清朝嘉庆年间,始祖文公第二代子孙蔡绍彩从洋中镇桂峰迁入本村,由于他的智慧和勤劳,带领子孙植树造林,开荒造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全村曾出过2个举人,数名进士。 物产经济双洋村有耕地面积1400多亩,除种植粮食外,还种有许多经济作物,如甘蔗、葡萄、淮山、烟叶、蔬菜、香芋等,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年砍伐量在几千米以上。村里因地制宜,建起了两家木材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有效的解决了部份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 人才与文化生活该村历来重视教育,古代曾出过2个举人,数名进士。至今本科生十几人,考入大中专院校三十多人,他们都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