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褐试 |
释义 | 简介: 是中国隋代与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一种,是通过“解试”与“省试”等考试之后所遭遇到的第三层级的考试,由吏部主办,又称为“关试”。通过释褐试的人就会被授予官职。 士子经礼部试及第,成为进士,仅取得做官资格。至於正式授官,须再经吏部释褐试,中式者授以官职,不及格者须过三年再试。 标准: 释褐试的标准有四:即身,言,书,判。 「身」指观考生的样貌,必须仪表端正。 「言」指观考生的言辞,必须善於辞令。 「书」指考生的书法,为官常书写公文,故文笔及书法须佳。 「判」指凭案例考识见,由於古代行政与司法不分,地方官须兼理狱讼,故须有判断能力。 六品以下官员(包括京官及地方官)由吏部选用,五品以上官员,则经宰相商议及皇帝批准后任命。因此,唐代科举制已具规模。考试科目,日期及程序皆有明确规定,较汉魏有很大改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