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杨兆民,鞠传军 编著 出 版 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3-1 版 次:2 页 数:430 字 数:322000 印刷时间:2008-3-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7 I S B N:9787508206790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头针穴、耳针穴、面针穴、眼针穴、鼻针穴、口针穴、舌针穴、手针穴、足针穴的穴名、位置及取穴要领,同时简要地介绍了常见病症的处方选穴。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供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针灸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实用针灸选穴手册》修订版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充实了一些新观点、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使本书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本书修订版,仍然本着“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的准则,突出“选穴”为主题,“实用”为前提,保持“简、明、精、新”的特点,采用“通顺易读,雅俗共赏”的文笔,汇成10章。 目录第一章 针灸选穴概述 第一节 针灸选穴基础 第二节 腧穴各种特性 第三节 腧穴主要功能 第四节 腧穴辅助诊断作用 第五节 腧穴治疗作用 第六节 腧穴施治原则 第七节 腧穴配伍方法 第二章 十四经经穴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经穴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经穴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经穴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书摘第一章 针灸选穴概述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艾灸等刺激机体腧穴和经络,藉以疏通气血,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灸临床必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腧穴为基础,辨证施治,确定合理的腧穴配方,施以相应的刺灸方法,才能奏效。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腧穴与经络,是古代医家在砭刺、针刺、艾灸、按摩(推拿)后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热、凉等感应(古称“气至”)的基础上,逐步发现与形成的。经过反复实践,发现这种得气感应不仅在穴位局部出现,而且还沿着一定的路径向远处传导,从而认识到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各部之间有联系通路;还发现许多穴位可以治疗远隔部位的病痛,而且主治作用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成行;进而把这些穴位归纳分类,逐步形成了经络的联线,并给以定位、命名、归经、分类。经络学的形成与发展,为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处方选穴奠定了基础。 人体腧穴遍及全身,犹如星罗棋布、鳞次栉比,不但数量、类别很多,而且功能、作用各异。根据临床复杂多变的疾病,正确选取相对应的腧穴,分别主穴和配穴,组成处方,施针施灸,用补用泻,辨证施治,对提高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