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奇兰古城 |
释义 | 奇兰古城位于柯坪县阿恰勒乡奇兰村,周边建城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屡建屡毁,现存遗址为清代建筑。古城面积不小,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平台长13米、宽8米、高5米,为夯土筑。城墙南北向,长约80米,高约5米,墙头上规则地筑有近30余雉堞。城墙中段开设有城门,宽约2.5米。长方形角楼,高约6米,顶面长12米、宽7.5米,角楼加上护堞高7米有余。官邸位于城楼之西约30米处,约有1500平方米,地面残留有地砖,损毁墙基由青砖砌筑。城楼与官邸之北隔着偌大通道,有很多高大建筑,具体功能有待研究。另一部分为东南方向的住宅建筑群,约有7.5万平方米,多为残垣断壁,基本结构隐约可辨。住宅建筑群内有一条西南走向、宽5米的中央大道、许多纵横交错小巷和几个干涸的大池塘,可以遥想当年的喧闹和繁荣。紧挨古城墙南边,有一穹窿顶极为精致,连接着时有坍塌的四方形围墙。 城南、城东有大片废弃房屋,破败土黄色房屋一直延伸到很远,残存建筑物功能复杂,民用房屋、军事堡垒、宗教壁龛、农垦遗址不一而足。破烂房屋墙壁用干打垒筑成,内外敷泥,大半已被荒草吞噬,还有洪水冲出的一道道沟壑记录着历史和自然的演变。或者说漫卷风沙一层层地剥去了周围肥沃黄土,留给人们一个个残酷见证。在遗址中采集到的物品有铜钱、陶器等,风尘弥漫的周边还可以看到大片大片制陶区、冶炼区、水渠、民居等遗存。 奇兰古城四面全是开阔的沙漠平原,南面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西边则有孤独耸立的奇兰烽燧。奇兰烽燧可追溯到汉代,唐代蔚头州建立后又进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为雄踞大漠,瞭望四方的巨大烽燧。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底部东西长15.8米、南北宽16.2米,顶部东西长9.8米、南北宽8.2米。现顶部及西南角处已塌陷,东西和北面保存完好,残高约18~20米。现存遗址高度、基座周长数全疆翘楚。 建筑结构至今还保留着唐代烽燧建筑特点,如用巨大圆木作为支撑,基座用黄土和红柳枝分层夯筑,外层又用方形或异形土砖围砌,使烽燧主体在历经一千多年风雨侵蚀后依然完好地矗立于戈壁荒原上。这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杰出建筑智慧和建筑艺术,使其成为目前天山南路唐代烽燧中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烽燧,如果我们坐车沿314国道西行,坐在车内向南望,可以看见在一片树木掩映中的它雄伟壮观的风姿。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中央政府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次年开府施政,行使汉王朝对西域的行政和军事统辖。也就是从那时起,在西域各地屯田将士在丝路沿线陆续修筑起亭、燧、守捉等军事设施,与古城相呼应。在龟兹和尉头境内保留下来的汉唐时期丝路古道有两条,汉代傍山丝路古道即沿天山南麓山前的轮台沟谷地带西行,经由苏巴什佛寺遗址连接而西的克孜尔尕哈烽燧、盐水沟关垒、拜城刘平国治关亭、穿越天山抵达伊犁前往中亚的夏特古道。唐代丝路古道行进方向主要经过汉唐政府屯田区和玉其吐尔遗址、羊达库都克烽燧,向西穿越龟兹戈壁,经由喀拉玉尔衮至阿克苏,继续西行沙井子烽燧、奇兰烽燧,或沿烽燧路线西行至喀什,或至乌什拔达岭(别迭里达坂)翻越天山而至中亚的热海道,唐代的玄奘和杜环即经由这条路线到达印度和中亚。 亭、燧、古城遗址基本上与丝路古道走向一致,线性发展的奇兰古城、奇兰烽燧彼此密不可分,原为唐代蔚头州东面关隘,是丝绸之路上过往行人重要检查站。它们和柯坪境内亚依地烽燧、丘达依塔格城堡,以及延伸入图木舒克的琼梯木和肖梯木两烽燧和唐王城连绵伸展,可套用岑参诗句“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的边塞景色。在古代烽燧周围往往建有驿站,这些驿站与烽燧相依,既可稽查往来、交换公文、供给食宿,又可警戒西域各地局势,把西域与中原紧紧地连在一起,保证中央王朝政令顺利通达。汉唐中央政府均把统辖西域的军事机构设在龟兹。这些至今依然矗立,由东向西横贯的烽燧群,是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历史见证。烽燧驿站汉修唐固,往往与某个城镇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到了安西都护统辖西域各地时,当地已是“烽戍逻卒,万里相继”、“城堡清静、亭候静谧”。沿烽燧、亭障西行的丝路古道正是依赖这些坚固的防线保护,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才有了西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尉头经济以游牧为主,风俗与乌孙同,在西汉时约2300人,300户,养兵800名,王都在尉头谷,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等职官,唐代建立蔚头州,奇兰就是东大门。地方行政单位的蔚头州直辖于中央政府设立在龟兹的“安西都护府”,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中心,北魏“和平铺”驿站、唐朝“济浊馆”、“谒者馆”都在尉头境内。一百多年前客商东来西往,货物交换频繁,古城的街道两边,烤肉、薄馕、面条琳琅满目,虽然现在已无处寻觅那 “无数钟声遥过碛”的商旅驼队,但在丝路故道上遗留的各类古代遗存却常使人们思绪飘回那魂牵梦绕的岁月。 遗憾的是,晚清阿古柏分裂政权曾在这里与刘锦棠军进行过激战,古城毁于一旦而不能重生。人祸又兼天灾,1918年,由于水源枯竭古城最后一批居民不得不含泪离开。近一个世纪风力和雨水的切割,目前奇兰古城已经沦为荒凉的废墟,周边墓地纵横,似乎正等待着现代人对被历史尘烟所湮没的古文明加以缅怀与注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