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嘴鹬 |
释义 | 长嘴鹬,学名Limnodromus scolopaeus,分类为鹳形目、鹬科、半蹼鹬属。新西兰一种常见鸟类。栖息在浅水边,以小鱼、贝类、昆虫为食,很受当地人喜爱。 基本信息物种名称:长嘴鹬 学名:Limnodromus scolopae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ay, 1823) 英文俗名:Long-billed Dowitcher 分类:鹳形目、鹬科、半蹼鹬属 描述长嘴鹬鸟是新西兰的一种常见鸟,体色暗淡,嘴细长,腿部的趾间没有蹼,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吃小鱼、贝类、昆虫等,是新西兰人十分熟悉和喜欢的一种动物。 体型略大(30厘米)的灰色鹬。嘴长且直。似瓣蹼鹬但体型较小,腿及嘴色较浅,飞行时背部白色呈楔形无横斑,次级飞羽白色后缘明显,近白色的翼衬上具黑色横纹。与Short-billed Dowitcher易混淆,区别在色彩较深,尾部多横斑。 虹膜-褐色;嘴-近黄,嘴尖端色妒恨;腿-绿灰。 叫声:单个或一小串的短促高音kreek;似林鹬。 习性:栖于沼泽地及沿海滩涂。分布分布范围:繁殖在西伯利亚东北部及新北界的西北部;越冬在北美洲。 分布状况:于香港有过一次越冬记录。 注:短嘴半蹼鹬L. griseus在日本有过记录,可能也见于中国。与长嘴鹬区别在腋羽及翼下覆羽色深,但最好以叫声区分。其叫声为圆润的too-du-du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