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季羡林自选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丛书名: 季羡林自选集 平装: 3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1429672, 9787801429674 条形码: 9787801429674 尺寸: 23.8 x 17 x 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简介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季羡林自选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90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依赖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目录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我写我 我的童年 我的小学和中学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师生之间 进入哥廷根大学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入党一年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 我的家 二月兰 还乡记 临清县招待所 聊城师范学院 五样松抒情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自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