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色去余控制理论 |
释义 | 第五节 灰色去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去余控制理论,是我国著名的控制论专家邓聚龙先生针对灰色系统 的控制问题提出的一种优化控制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 类系统的控制分析之中。下面介绍灰色去余控制理论及其在地理系统调控中 的应用。 一、灰色去余控制理论概述 (一)系统的结构模型 由第八章第二节的介绍,我们知道,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可以用一定 的传递函数表示。如果 U 与 X 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 系统的传递函数记为 W,则有: X 有时更习惯于用 = W (1) U W-1X=U (2) 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若系统中有反馈 Z,将 X 反馈回输入端,则其动态关系为: (3)式可以被写成: X W = U 1 + WZ 1? WZ W X ? U (3) 或者 W-1 X = U - ZX (4) 上述关系式称为反馈系统的结构范式,或者称为系统的结构模型。 对于上述的系统结构模型,特作以下几点说明: (1)等号(=)是系统输入与输出的比较环节。等号左端的 X 为系统的输 出,右端的 U 为系统的输入。 (2)从系统的输入端 U 经过 W 到输出端 X 的通道称为主通道,W 称为主通 道的传递函数;将 X 经过 Z 反馈到输入端的通道称为反馈通道,Z 称为反馈 通道的传递函数,ZX 称为反馈项。 (3)结构模型等号左端 X 的系数 W-1 是主通道传递函数的倒数。 (4)反馈项 ZX 前面的符号代表反馈极性,“+”表示正反馈,“-”表示 负反馈。 (5)结构模型中的 X 与 U 可以是单一变量,也可以是多个变量构成的向 量;当 X 与 U 为向量时,W 与 Z 为矩阵。 (6)称 Z=0 的结构模型 为开环系统,称 W-1X=U W-1X=U-ZX 为闭环系统。但是,这种叫法是相对的,事实上,带有反馈项的结构模 型同样可以化为无反馈的形式,譬如令: W ?1 ? 1 ? WZ Σ W 则有: W ?1X ? U 上式在形式上是无反馈的开环系统,而实际上却是有反馈的闭环系统。 (7)系统的结构模型不是唯一的。 (二)灰色去余控制的基本思想 灰色去余控制理论认为,系统的动态品质的好坏,主要反映在闭环系统 传递函数 G 的结构与参数上,因此,要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实现系统的优 化控制,就需要改变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设原系统的结构模型为: G-1X=U (5) 记预期的(优化的)系统为 G -1 X = U (6) 记两系统的逆传递函数矩阵G -1 与G _1之差为Q,即: -1 -1 Q = G * 则原系统可以改写成: -1 - G (7) G * X = U + QX (8) (8)式代表了主通道传递函数为 G*,反馈项为 QX 的系统。这说明原来的系统 G -1X = U,可以看作是由预期系统G -1 X = U与反馈项QX所组成。从预期系统 的动态品质来看,QX 项是多余的,故 QX 称为系统的多余项,它以“虚内反 馈”的形式作用在系统上,恶化了系统的动态品质。 当系统的多余项被分离出来后,则只要加入传递函数相等,反馈的输入 与输出相同,而极性相反的控制项抵消多余项,系统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 品质。这种用外反馈抵消多余项的控制方法称为系统的去余控制。其去余过 程,可以用结构关系: 多余项 去余项 ?1 G * X ? u ? QX ? QX ? ? ? ? ? ? ? 原系统 ? G?1 X? u 预期系统 及图 10-4 所示的框图来表示: (三)灰色去余控制的途径、方式和准则 制定控制决策,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可以有 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准则。 1.控制决策的实施途径 (1)参数调整决策。这是指对系统结构参数的大小、符号进行改变,以改 善系统的动态品质。 (2)结构改变决策。通过从外部引入控制结构。譬如,加去余控制部分以 改善系统动态。 2.控制决策的方式 (1)通过系统的结构模型分解出多余项,然后采取去余控制措施,这种去 余控制常称为频域去余,或者结构去余。 (2)通过系统的状态模型实现去余,称为状态去余,或者时域去余。 3.控制策略的准则 (1)输入无偏准则。记系统的输入为 U,反馈为 z,则动态无偏准则为: J=U-z=min (9) 这里 z 可以是向量,譬如: z=ZX (10) 在(10)式中, ? z11 ? ? z21 z12 z 22 ? z1n ? ? ? z2 n ? Z ? ? ? ? ? ?? ? ? zn1 zn2 ? znn ? (2)动态无偏准则。记 Gu 及 G*分别表示接受控制后以及预期的系统传递 函数,则动态无偏准则可以表示为: -1 -1 J = G u - G * = min(s) (11) (11)式中,min(s)表示某一个系数尽可能小的 s 多项式的分式。 (3)状态无偏准则。记 Au 及 A*分别为接受了控制及预期的状态矩阵,则 状态无偏准则为: J=Au-A*=min (12) 二、人工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调控模型 黄土高原曾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滥垦,滥殖,破坏了森林和草原,从而导致了干旱、风沙灾害、水土流失等。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解放以 后,国家对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在科技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努 力探索下,找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养畜、小 流域综合治理等。这些措施都对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特别是种草养畜这一措施的推广实施,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取 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譬如,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山西省柳林县李家垣村,自 1979 年开始种草养兔,到 1983 年已形成了产业优势。阎文瑸、王学萌先生 曾根据该村五年种草养兔过程中所积累的有关数据(表 10-8)运用灰色建模 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并运用灰色去余控制理论提出了该人工草地生 态系统的优化调控策略,现在将他们的工作介绍如下。 (一)系统的动态模型 显然,售兔收入是系统的输出变量,而投资则是系统的输入变量或控制 变量。但售兔收入受诸多因素影响,除市场因素外,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取决 于可供繁殖用的种兔及饲草来源的制约,而这两个因素又取决于投资。从投 资——生产——产品输出(即养兔收入),有如下几个环节(见图 10-5): 表 10-8 种草养兔生产数据 年 度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序 号(i) 1 2 3 4 5 x( 0) (i)(元) 售兔收入 1 4834 7625 10500 11316 17818 x( 0) (i)( 只) 种兔只数 2 83 131 180 195 306 x( 0) (i)( 亩) 种草面积 3 146 212 233 259 404 x( 0) (i)( 元) 种兔投资 4 251 396 545 590 926 x( 0) (i)( 元) 种草投资 5 1218 1762 1941 2151 3360 在图 10-5 中,x1:售兔收入;x2:繁殖用种兔;x3:种草面积;x4:种 兔投资;x5:种草投资;u:初投资。 为此,我们需建立整个系统的模型,以便分析各环节间的动态关系以及 系统的优化调控决策。 1. 种兔与其投资环节以数据{x (0) 数据矩阵为: (i)}与{x (0) (i)}建立GM(1,2)模型, 构造 ? 2 1 ? 2 ? ? ? ? x ( 0) (i) ? ? x (0) (i) , ? x (0 ) (i)? ? 2 ? ? i?1 ? 3 2 i?1 2 ? 4 ? i? 1 ? ? 3 ? ? 148.5 647 ? ? 1 ?? x ( 0) (i) ? ? x (0) (i) , ? x (0 ) (i)? ? ? ? 2 ? ? i?1 2 i?1 ? 4 ? i? 1 ? ?? 304, 1192 ? X(2, 4) ? ? ? ? ? ? ? ? 1 ? x ( 0) (i) ? x (0) (i)? ? ?? 491.5,1782 ? ?? 2 (0 ) 2 (i) ? ? ? 2 ? i?1 ? 5 i?1 4 ? i? 1 5 ? ?? 742, ? 2708? ? 1 ? ? ( 0) ( ) ? ? (0) ( )? ? (0 ) ( ? ? ? x 2 ? ? i?1 i x 2 i?1 i ?, ? x 4 i? 1 i)? ? (0) (0) (0) (0) T Y5 = [x 2 (2) ,x2 (3),x 2 (4) ,x2 (5)] = [131,180,195,306] 按最小的乘法解系统辨识系数 a,b 为: a 2.0078 ? ? ? ? ? [ X(2,4)]?1 ·X(2,4) T ·Y ? ? ? 5 ? ? ?b ? 得该环节的微分方程为: dx(1) ?0.6632 ? 2 ? 2.0078x(1) dt ? 0.6632x(1) (1) (1) (13) 记s为Laplace算子,则从投资x4 为: 到种兔x2 的动态环节框图及传递函数 2.种草及其投资环节 建立种草面积数据列{x (0) 的 GM(1,2)模型,系统辨识系数为: (i)}与其投资数据{x( 0) (i)} ?a ? ?1.9917 ? ? ? ? ? ? 该环节的微分方程为: dx(1) ?b ? ?0.2395? 3 ? 1.9917x(1) dt ? 0.2395x(1) (14) 该动态环节框图及传递函数为: 3. 养兔收入与种兔、种草环节 根据数据列{x (0) 建立 GM(1,3)型,构造数据矩阵为: (i)},{x (0) (i)}及{x (0) (i)} 2 0 2 2 ? ? ? ? x( 0) (i) ? ? x( 0) (i) , ? x( 0) (i), ? x (0) (i)? ? ? 1 ? ? i?1 3 1 i?1 2 ? 2 ? i?1 3 3 i?1 ? 3 ? ? ? ? x( 0) (i) ? ? x( 0) (i) , ? x( 0) (i), ? x (0) (i)? X(1, ? 3) ? ? ? 1 ? i?1 1 i?1 ? 2 ? i?1 3 i?1 ? ? 1 ? 4 3 ( 0) ( 0) 4 4 ? ( 0) (0) ? ? ?? x1 (i) ? ? x1 (i)?, ? x2 (i), ? x 3 (i)? ? 2 ? i?1 ? 1 ? 5 i?1 4 ( 0) ( 0) ? i?1 ? 5 i?1 ? ( 0) (0) ? ? ? ?? x1 (i) ? ? x1 (i)?, ? x2 (i), ? x 3 (i)? ? 2 ? i?1 i?1 ? i?1 i?1 ? ? ? 8646.5 214 358 ? ? ? 17709 394 591 ? ? ? ? ? ? 28617 589 850 ? ? ? ?? 43134 895 1254? (0) (0) (0) (0) T T Y5 = [x1 (2),x1 (3),x1 (4),x1 (5)] = [7625,10500,11316,17818] 系统识别参数为: a ? 2.0399 ? ? ? b ? [ X(1,3) T ·X(1, 3)]? 1 ·X(1, 3) T ·Y b2 ? ?119.3953? ?? ? 0.749 ?? 得其微分方程为: dx(1) 1 ? 2.0399x (1) ? 119.3953x(1) ? 0.749x(1) (15) dt 1 2 3 相应的动态框图及传递函数为: 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到系统框图及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图 10-6)。 在图10 - 6中, ? 为加入系统中的一个灰色反馈参数。以x (1) u(1)为输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为输出, Φ(s) ? x(1) (s) u(1) (s) 19.27(1 ? 0.502s) ? 0.1225s3 ? 0.74s2 ? (1.49 ? 9.674 ? 3 )s ? 1 ? 19.27 ?3 (16) (二)系统的动态特征分析及优化调控模型 1.系统的动态特征分析 传递函数Φ(s)的分母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通 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了解该系统的主要动态特征,考虑到经济生态系统中 3 阶变量的实际意义不大,故令 0.1225s3=0,则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74s2 + (1.49 - 9.674 ? 系统的特征根为: 3 )s + 1 - 19.27 ? 3 2 = 0 (17) s1,2 ? (1.49 ? 9.674 ?3 )± ? 2 (1.49 ? 9.674 ?3 ) 2×0.74 ? 4×0.74(1 ? 19.27 ?3 ) ①若(1.49 - 9.674 ?3 ) >4×0.74(1- 19.27 ?3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 实根,系统动态一方面受正指数作用,另一方面受负指数的作用,因而其发 展是有限度的,会饱和的,即达到一定限额后,就会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不 再发展。 ②若(1.49 - 9.674 ?3 ) <4×0.74(1- 19.27 ?3 ),则方程有两个复数根, 系 统将出现摆动,效益时高时低。 ③ 令1.49 - 9.674 ?3 = 0,则 ?3 1.49 = 9.674 = 0.154 ,当 ?3 >0.154时, 系统 的效益将不断增长,永无止境。不难看出,这时 ?3 是有下界而无上界的灰 色参数调节这个参数,将使系统保持良好发展。 ④ 系统增长的快慢与系数 a 有关: ? (1.49 ? 9.674 ? ) 9.674 ? ?1.49 a ? 3 ? 3 2×0.74 1.48 因为 a 是特征根的实数部分,若系统的动态有正指数成分,a 必是其中的一 部分,且 a 越大增长越快。 ⑤ 特征方程式的根,若全为负实根,且 a 是其中绝对值最小者,则系统 的整个动态过程,也就是由初态发展到稳定态的限额过程,其时间长短可用 τ = 3~4 1 进行估计。 a 2.系统的优化调控模型 灰色去余控制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系统的优化 调控,只有将影响系统理想品质的多余项去掉,才能达到目的。为此,需要 在原系统的结构模型中加入一个与多余项的传递函数相等,符号相反的去余 项,以抵消多余项的作用。在原系统的结构模型中,容易看出,这个多余项 就是在前面加入系统中的灰色参数 ?3 。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 X1 19.27(1 ? 0.502s) U (1) ? 0.74s2 ? (1.49 ? 9.674 ? 3 )s ? 1 ? 19.27 ? 3 (18) 因为种草养兔业生产属于生物生产过程,系统的变化较慢,系统 2 阶变 量也可以暂不考虑,即令 0.74s2=0,则系统微分方程可以写成: dx (1) 1 (1) (1.49 ? 9.674 ?3 ) + (1- 19.27 ? )x dt 3 1 = 19.27 μ (1) + 9.67 μ (0) (19) 时间响应函数为: (1) ( ) ? ( ( 0) (1) ? (1) ? ( 0) 1 ? 19.27 ? 3 ? (1) ? ( 0) (20) x1 t x 1 c1u c2 u e1. 49 ?9. 874 ? t c1 u c 2 u 考虑 e 的正指数因数,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增长,则: 1 19.27 ?3 >1 ? 3 > 19.27 = 0.052 9.674 ? <1 1 ? < ? 0.103 3 3 9.674 即,将 ? 3 调节在0.052 ≤ ? 3 ≤0.103的范围内。就可保持系统能够 满足我们希望的品质。这一决策表明,经过优化,去余项?3 由大于0.154 , 且只有下界而无上界的灰色参数,可进一步控制在 0.052—0.103 的灰色区间 内,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了便于择优控制的范围。事实上,从养兔收入中提取 5.2%至 10.3%的资金用于系统再生产的投资,在实际生产中是完全可以做 到的,而且也清楚地反映出养兔是一种投资小收益大的生产事业,在经济条 件尚有困难的地区也是容易推广的富民事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