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厝社区
释义

【地名含义】:据传说,早时姓欧在此居住,称欧厝,后刘姓等迁入,改为后厝。后厝社区属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所辖。

【历史沿革】:据传唐宗年间,本社区仅有欧氏及周氏廖廖无几户人家,作耕农及饲养禽、畜为活,地点即称欧山及周山。即下属本社区辖地,尚未定里,直至大明代朱祁钰景泰年间(大约公元1450年略后),因晋江李封王依势欲统治烟浦庵上村,为原杂居归李姓已有,驱逐异姓,始祖系金墩黄氏三房,亦遭其厄。为避人耳目,黯然带锅过江,刹足于欧山及周山地盘,续后欧氏及周氏殁落而失。诚黄氏人丁兴旺,形成乡里。则与金墩合欧氏联合命名,称为金欧乡,而后觉欧欠雅,为保存传统语音,特将“欧”改“瓯”。其时仅黄氏首居,致祖坟亦以金瓯志代黄氏,察水陆畅通,异姓陆续取利同居一里。如在大明万历乙卯正月(察历为公元1615年),龙山曾氏元杰、元廉、起麟、起鸾将其先祖石源公与石泉公徙法山旧穴移徙于欧山之麓(今名为梧埭山),而附怀珍山、运玉山于其中。奉其先祖遗训,愿得厝于先莹之侧,且为置义四二十亩,以垂不朽。为此,龙山曾氏子孙为看顾先莹,及耕耘义田之宜,陆续入居金瓯乡,与金墩黄氏和睦相处。为速写之便,后人又将瓯字代写为后字,形成目前后厝社区名称之来历。

【人口、土地面积】:现有住户约210户,人口约820人左右,辖区面积近0.65平方公里。

【行政辖区】:后厝社区属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所辖,东毗后埔社区,西接法石社区,南临晋江沿岸,北隔泉秀路与宝山社区之霞路为邻。

【经济发展状况】:社区划分为五个小组,以电镀行业为中心,带动其它的小型企业,如彩绘、包袋等。由于引进开发政策实施后,小型工厂频繁建立,如电镀厂、彩绘厂、包袋厂、食品厂等48家,外来流动人口逐渐增至3700人左右。稽本社区历来农地稀少,致社区居民纷纷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星罗于东南亚诸埠市颇有侨乡之称。因侨民热爱桑梓,捐资在家乡兴学,如里人丁马成先生及里人之外甥何瑶琨先生,二位倡议其在侨居新加坡所经营之激成公司诸股东,慷慨解囊在故乡本里兴建私立激成小学,总面积962.88平方米,承负一切教学经费。由于国情之趋,直至文革期间该私立激成学校由泉州市文教局接管为公立,定名为泉州市华侨小学,至今尚在开课。诸乡侨在故乡本里举办多种公益事业,如建造老年人娱乐中心场所,重修庙宇,即后厝社区英烈侯慈灵殿,并与本社区居委会共资改建华侨小学,铺筑社区水泥道路。

【历史人文】:后厝社区历代文人辈出,有大清康熙丙科进士,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任河南开封六合县县令曾式冕,有大清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举人黄朝珪为文魁,及大清光绪年间秀才,民国初期在社区义学场所教授本里子弟的黄廷俊。

【建筑景观】:后厝英烈侯慈灵殿,俗称舍人公宫,位于后厝社区西段,元明清代属泉郡涂门外三十六都金瓯村,大约建于明朝中叶弘年间(1500-1503)殿宇占地面积达1233平方米。英烈侯慈灵殿历500余年风雨历史,香火长盛不衰,规制日臻完善,沿中轴线自东向西有正殿、拜亭、石拜埕、古榕树(据泉州市园林管理处确定古榕树树龄为250年)。围墙、戏台、殿宇为面阔三进深三开间。重檐歇山式、抬梁式、土木瓦构架建筑。现存殿宇保持闽南的单檐硬山式一进深三开间建筑风格,正殿神龛中央奉祀三尊日月太保,即南宋帝昰、帝昺塑像,左侧配祀上山王神像,右侧配祀福德正神。追源日月太保帝昰、帝昺,经明代弘治十年(1500)明孝宗赦封为“英烈侯”以褒扬。帝昰、帝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英烈侯慈灵殿因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韵淀丰富,后厝社区又地处宋元年代繁华古渡,更添殿宇周边几棵几百年的榕树,至今仍然枝粗叶茂,榕萌覆盖整片土地,又是沿海大通道,难得休闲游览海滨风光及仰观泉州晋江大桥宏伟建筑的一大亮点。

泉州晋江大桥工程,是福建和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又是省道201线泉州段泉州沿海大通道的关键工程。大桥全长3.6公里,主桥长365米,宽38米,“开”字型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此引桥长1365米,南引桥长1010米,引桥宽33米,双向六通道。晋江大桥北岸起于本社区,横跨晋江,南岸止于晋江市仙石村,主桥“开”字型,塔型外观流畅美观,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大桥主塔高132米,是承建中铁公司迄今为止建桥的最高主塔。

【下级组织】:后厝自然村、顶曾自然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