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中 |
释义 | 博中是两所中学的简称,一所是广东省博罗县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926年建校;一所是广西博白县的重点中学,1924年建校。两所中学都历史悠久。 广东省博罗中学一九二六年博罗中学创建,开办时名称是博罗县立初级中学,她是博罗教育史上的第一间中学。校址设在原罗阳书院(即今城镇第一小学)的所在地,第三年即迁至现址----原博罗县的文化中心儒学学宫和明伦堂的旧址。 一九二八年,在罗阳镇葫芦岭下新建成二层洋楼,学校有了正式的校舍。 一九三八年抗日爆发学校迁往公庄,并易名为“博罗县县立战时中学” 一九三九年当时省教育厅不同意“战时中学”这个校名,恢复了“县立初级中学”的原名。 一九四〇年初,县立初级中学由公庄遂迁回城内原址。 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八月,学校又由城内先迁到柏塘屯子里后又迁至黄田排。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县立中学再次迁回罗阳镇。 一九四九年十月,博罗解放,学校校名正式定为博罗县第一初级中学,并决定十二月九日为校庆日。 解放初期学校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砖瓦,绘图设计,山区群众自愿捐献建校用的大批杉木,盖起了一幢约二百平方米的三间课室。 一九五五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校名由原来的“博罗县立第一初级中学”改为“博罗县第一中学”, 一九六六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校名也被改为 “育红中学” 一九七八年,博罗县学校布局开始调整。学校校名由“博罗县立第一中学”改为“博罗中学”,并定为县重点中学,明确规定了面向全县的教学任务。 一九八〇年秋,我校被批准为全省第一批办好的一百二十三间重点中学之一。 一九九五年,博罗中学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一级学校。 二〇〇二年,博罗中学停止招收初一级学生,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 二〇〇四年,博罗中学最后一届初三毕业生毕业。 二〇〇五年,博罗中学将搬迁到位于惠博沿江路博中新校区,开始申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广西博白县中学学校沿革博白县中学创建于1924年2月,其前身是环玉书院和县立高小。现校园面积211亩(含校办产业区57亩),校舍面积6.2万多平方米,体育运动场2万平方米,教学大楼2栋,实验大楼、图书办公大楼和学生食堂各1栋,新式学生宿舍楼3栋,新式教师宿舍楼19栋,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装备有300多台电脑,图书馆藏书9万多册。学校现有教师248人(高级教师45人,特级教师2人),教学班39个,学生2600多人。 博中在40年代有“博白革命摇篮”之称,50年代是广西重点中学,1978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1993年被区教委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学校,博中建校至今,毕业学生近3万人,其中知名校友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前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市长朱光,原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广东省政协主席梁威林,激光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余金梁、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的发明家王贞良、青年科学家陈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王腾金等。 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是他们的办学理念。领导作风是“务实开拓、民主科学”;治校方针是“民主管理,章法治校,团结竞进,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全面发展”;教学工作作风是“爱、严、细、实”;常规工作突出“五抓”,即“抓起点,抓基础,抓中下,抓方法,抓全面”。博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博中严格科学的管理和务实高效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广西文明学校”、“广西绿色学校”、“文明单位”等31项省级及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986年以来,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成绩连续14年位居玉林市同类学校的榜首。学校逐渐成为区内外闻名的一所中学。 当前,学校已通过建设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立项评估,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和校园建设的蓝图已定,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博中一定能够跻身广西乃至全国名牌学校的行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