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拉克洛瓦自画像 |
释义 | 【名称】德拉克洛瓦自画像 【类别】油画 、 名画 【作者】德拉克洛瓦 【规格】约有65×54.5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简介】 拉克洛瓦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访问归来后,由于他这时完全以真实形象为油画的对象,开始出现了艺术的新转机。他曾向人表明,他在阿拉伯人身上找到了最理想的艺术对象。那就是说,他这时已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绘画任务。遗憾的是当时的沙龙评委会并不理解他,仍指责他表现了一种使人感到奇妙的浪漫主义光色的虚夸,这是对他极不公正的官方反应。 摩洛哥之行后,德拉克洛瓦似乎觉得不再有追求新的灵感源泉的必要了。他绘制了数量惊人的作品,从1834~1848年间,他一直在真实的、而不是耽于幻想的形象世界里寻求绮丽的色彩感受。从他保留下的许多创作素材来看,有的是些富有戏剧性的传说人物,有的是他从写生中内心感觉到的一些美的形象。 我们从他在1835~1837年间完成的这一幅《自画像》上也可看出,一个已经迈入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他的艺术追求这时正处于最旺盛时期。七月革命促使他离开了对历史与传说的迷恋,他重新为自己提出了描绘眼前真实可见的事物。说这是德拉克洛瓦的艺术的重要转折点,可以拿这幅肖像的色彩来证明,即它是沉着的、从观察中得来的,从整体上说,它没有出现任何不协和音。 这幅肖像虽然不大,可是它是在他当时正忙于一系列创作:表现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场面(如1830年的《奔德战役》、1831年的《南锡战役》、1837年的《塔堡战役》)的间隙中绘成的。这里也仍然有他惯用的深红、淡紫、棕绿等暖色调,但画家赋予这些色调以真切感,表现了一个他最熟悉的形象所具有的沉静与冷峻,没有丝毫装饰性色调。这又似乎在告诉观者,他不想只当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还应重新找到通往古典风格"康庄大道"去(借用一位评论家对他的评论)。 德拉克洛瓦在自己的日记和书简里,曾不止一次地抨击他那个文明社会的平庸,抨击沙龙中学院派艺术的空虚。但这不等于他要走向现实主义,德拉克洛瓦最终也没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者。在所有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杰作中,这一幅画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特征,这好象是他战斗作息中的一个反顾,一个自我检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