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Matthew Arnold
释义

英国诗人、评论家。

他的父亲曾任拉格比公学的校长,因而少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毕业后,曾在拉格比公学短期任教。25岁时任辉格党领袖兰斯顿勋爵私人秘书,以后任教育督学,其间曾去欧洲大陆考察教育制度。1857年被选为牛津大学英诗讲座教授,任职10年。

他的作品有诗和文学评论。初期写诗,数量不多。中期写文学评论文章,尤其是诗论,其中包括《评论一集》(1865)和《评论二集》(1888)。以后写作关于文化、社会、宗教等问题的论文,其中重要的有《文化与无政府状态》(1869)、《文学与教条》(1873)和《上帝与圣经》(1875)等。

阿诺德曾在1849、1852以及1867年发表过几本诗集。读者最熟悉的诗有《色希斯》、《多佛滩》、《学者吉卜赛》、《拉格比教堂》、《夜莺》、《被遗弃的人鱼》等抒情诗,还有《邵莱布和罗斯托》等叙事诗。他承认自己的诗缺乏丁尼生的深厚感情,也没有布朗宁的高度智慧,因而放弃写诗转而从事文学批评。不过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中,阿诺德诗中的人情味更浓些。

阿诺德的评论在维多利亚时代首屈一指,胜过麦考莱、卡莱尔等人。他的《评论一集》中最重要的文章是《论今日评论的作用》。他认为批评应该是“以公正无私的努力,来研究与宣传世界上所知道和想象的最好的东西,从而使新的、正确的观念形成一种风尚”。这实际上是提倡一种新批评,主张批评不应局限于文学,也应用于神学、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与政治。

《评论二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是《诗的研究》。他强调了诗的新使命,主张“在一个信仰逐渐崩溃的时代”用诗来代替信仰,因为只有诗能解释生活,安慰并支持人们。因而诗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与严肃性。他从这样的标准出发,认为法国的《罗兰之歌》没有足够的生活真实性;乔叟、蒲柏等人的诗虽然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却不够严肃;而真正的古典作家,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等才可以说既有生活真实性又有生活严肃性。

关于诗的内容,阿诺德在《评华兹华斯》一文中主张,诗应该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批判”,诗人应将道德观念应用在生活上。他肯定了诗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否定了歪曲生活、嘲笑生活与唯美主义的诗。

阿诺德在牛津大学任英诗讲座教授时,曾做过3次连续的讲演,后将讲稿出版,即《评荷马史诗的译本》一书(1861)。其中赞扬了荷马的朴实与崇高的风格,以匡正时弊。

阿诺德还把批评扩大到社会一切领域。1869年发表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是他的主要作品,其中重申在《评论一集》中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心胸偏狭”、“庸俗”与“拜金主义”的抨击,他认为英国社会由三种人组成:一是野蛮的贵族,他们精神充沛,态度沉静,举止正经,却闭目塞听,不接受任何新道理;二是市侩的中产阶级,他们信仰自由,颇有事业心,但顽固愚昧,唯利是图;三是平民,他们只是粗野而盲目的群氓。阿诺德认为三种人都缺乏文化而处于无政府状态。这本书批判锋利,充满嘲笑的风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