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宗赜 |
释义 | 宗赜本为湖北襄阳人,俗姓孙,父母早亡。二十九岁出家,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地)度芦,从法去法云法秀(1027——1090)禅师出家。法秀后至汴京(洛阳)主持法云寺,宗赜遂投师长芦应夫门下,并于应夫门下得悟。 人物介绍宗赜(zé),襄阳孙氏子。父早亡,母携还舅氏鞠养。长成习儒业,志节高迈,学问宏博。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家矣!”遂往真州长芦,从秀圆通落(上髟下采),学最上乘。未几,秀去而夫继。师得旨于夫,遂为夫嗣,而绍长芦之席。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师上堂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金屑既除,眼在甚处?”拈拄杖曰:“还见麽?”击香桌(1)曰:“还闻么?”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启示明切若此。 传奇师性孝,于方丈侧别为小室,安其母于中。劝母翦发,持念头阿弥陀佛号,自制《劝孝文》,曲尽哀恳。师师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至感普贤、普慧二大士,梦求入社,其精诚可知矣。其母临终,果念佛吉祥而逝。始卒数十年间,以安养一门摄化。缁白从化,临终正念如其母者,盖不如几何人。 师持勤匡道一念,得自天性。以言难及远,往往托笔墨以致心焉。其劝供养则曰:“若有无限之心,则受无穷之福。”其劝坐禅则曰:“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又曰:“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其警游谈则曰:“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其警拨无则曰:“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罪也。”又曰:“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其言意至味一脔可以知全鼎矣。未详所终。 据此,宗赜本为湖北襄阳人,俗姓孙,父母早亡。二十九岁出家,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地)度芦,从法去法云法秀(1027——1090)禅师出家。法秀后至汴京(洛阳)主持法云寺,宗赜遂投师长芦应夫门下,并于应夫门下得悟。 生卒宗赜的生卒年代,史书失载。然据《宗赜传》,他是二十九岁时从法秀出家的,随即法秀去了汴京。考《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汴京法云寺乃是冀国长公主所建,建成之后,宋神宗诏“秀为开山第一祖”,并遣中使前往降香,以表神宗至之礼。又据《释氏稽古略》卷四,神宗诏请法秀的时间是元丰七年(1084)。也就是说,如果史书记载无误,宗赜应该出生于元丰七年之前二十九年,即是公元1056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元年。 人物生平宗赜虽从法秀出家受戒,但其真正的传法教师则是长芦宗福禅院的应夫广照。应夫广照,滁州人,俗姓蒋,生平不详。应夫上嗣天衣义怀(993——1064),义怀上嗣雪窦重显(980——1052),雪窦上嗣智门光祚,光祚上嗣香林澄远(?——987),澄远上嗣云门文偃(?——949),是为禅宗青原系下去门禅的创始人。也就是说,在禅宗谱系上,宗赜实为禅宗青原下十二世、云门下第六世传人。云门禅是北宋禅宗发展的主要派别之一,在宗赜生活的时代,云门禅法在江南江淮之间仍然相当于盛行。真州长芦实际上就是传播云门禅法的一个重要据点。宗赜的教师应夫上嗣天衣义怀,而法云法秀其实也是义怀的弟子。因此《宗赜传》才说:“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可以看出,从法秀到应夫,再从应夫到宗赜,他们在真州长芦对云门禅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传播,使云门禅成为当地最为主要的佛教派别。宗赜得法后,于应夫之后继绍“长芦之席”,他的一生大概也主要是在长芦度过的。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宗赜曾于长芦结莲华净土念佛社,依庐山白莲社之规,普劝僧俗,同修念佛,要求预会者“日念阿弥陀佛,自百声至千声,千声至万声,回向发愿,期生净土。各于日下,以十字计之,以办功课”(1)。宗赜的念佛社,在当时的真州一带是相当有名的。此外,宗赜还主持过真定府洪济禅院。其《禅苑清规》就是在住持此寺时修订的。 主要著作除了《禅苑清规》之外,宗赜的著作还有《莲华胜会录文》、《观无量寿经序》、《念佛回向发愿文》、《念佛防退方便文》、《坐禅仪》、《劝孝文》等,此外还作有劝人念佛的诗作多首。另据《庐山莲宗宝鉴》,宗赜还作有《苇江集》行世,觉岸撰集《释氏稽古略》时曾引用此书,其内容可能是宗赜一生的各种著作的汇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