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释义

简介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服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它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从1999年开始,团中央、教育部连续组建了八届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先后从全国72所重点高校中公开招募派遣了2305名志愿者参加研究生支教团赴中西部19个省69个(地)县(含西藏四个地区)开展支教服务。七年来,在团中央与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支教团的参加人数、参加高校、志愿服务实施地等几方面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101名队员,高校26所;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131名,高校32所;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人数164名,高校为36所;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257名,高校50所;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314名,高校65所;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人数达到410名,参选高校65所,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人数达到440名,参选高校66所, 2001年,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人数达到488名,参选高校72所。

2005年8月,团中央、教育部首次联合开展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评选表彰活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河南省新县、湖北省英山县、四川省昭觉县、甘肃省榆中县、青海省大通县、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尔勒市八所高校、八个服务县获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

研究生支教团的实施,促进了中西部教育事业发展,成为高校培养青年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弘扬社会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研究生支教团大事记

1998年

1月24日,团中央给李岚清同志报送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的报告》。李岚清同志在报告上批示:“李鹏、锦涛同志:这一件无论对发展农村教育和锻炼青年干部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实施起来单靠共青团恐还有困难,需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1月26日,胡锦涛同志批示:“从团中央的实践看,采取志愿者的方式支教扶贫是可行的。但必须采取自愿原则,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好的;二是要认真选拔能胜任的同志支教;三是要根据所募集到的财力量力而行;四是需要教育部门的配合。当然必须有党委、政府支持。”李鹏同志圈阅了胡锦涛、李岚清同志的批示。

7月6日,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中青联发[1998]28号),明确提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录取研究生,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可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

10月25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向22所高校下发了《关于从今年推荐免试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参加支教团的通知》,单独拨出100个免试推荐指标(须参加1999-2000年度扶贫接力计划)。

根据教育部10月25日的发文,11月5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联合向22所高校团委下发了《关于做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做好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选拔确定工作,并于11月底组建了由101人组成的首届研究生支教团。

1998年12月22日,团中央向李岚清同志上报了《关于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将组建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等有关工作进行了汇报。

1999年

2月26日,教育部向李岚清同志提交了《关于配合团中央做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工作的情况报告》,将组建研究生支教团作为教育部支持团中央搞好扶贫接力计划的6项措施之一。3月,李岚清同志圈阅了报告,批示:“请团中央阅知”。

6月,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1999]46号),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青年学生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有效形式长期固定下来。

8月20-25日,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北方交通大学进行集中培训。

8月25日,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暨捐赠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出席仪式并为研究生支教团授了团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陇德,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崔波分别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汇凯集团有限公司、中益天顺投资有限公司向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提供了经费资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对研究生支教团接力仪式进行了报道。

8月25-26日,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发至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榆中,宁夏西吉,河南新县,山西灵丘等5省(区)的7个国定贫困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扶贫工作。青海省副省长白玛、甘肃省委副书记陆浩、甘肃省副省长李重庵、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仲等分别接见了来本省(区)参加扶贫支教的支教团成员。

10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分别向33所高校发文,公开招募组建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并将招募范围扩大至在读研究生。各高校接到组建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后,由校领导挂帅,专门成立本校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并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招募程序进行招募。广大同学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000多学生参与报名。11月底,组建了由131人组成的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包括1名在读研究生)。

12月,以高校为单位成立了研究生支教团的33支服务队,由各高校团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研究生支教团各服务队的督导员。

1999年12月-2000年4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先后召开了3次在京高校和部分京外高校督导员会,对支教团工作进行研讨。

2000年

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杰出青年志愿者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希望你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月,出版了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宣传画册,下发到各省区市团委宣传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各高校及各受援县。

3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同志到甘肃榆中对研究生支教团工作进行调研,并看望了正在服务的首届支教团成员。

3月-6月,各高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进行课堂试讲、教学技能、团结协作、教育心理学等预备期培训。

“五四”期间,中央电视台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在《新闻联播》中进行了报道。

7月,安捷伦公司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签定正式协议,捐款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二届研究生支持团,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命名为“安捷伦研究生支教团”。

7月,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圆满完成扶贫支教工作,陆续返回。

7月14日,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学联第23大《焦点访谈》专题节目中,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当代优秀学生的典型进行了重点报道。

8月21-27日,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集中培训。其间,召开了全国高校督导员会。

8月27日下午,“2000年度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接力仪式暨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中央文明办副主任姜异康、中组部副部长赵洪祝、人事部副部长戴光前、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及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的负责同志、支教团在京高校负责同志出席,许嘉璐、周强、姜异康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支教团的工作,并对广大同学提出了殷切希望。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团中央向全团转发了领导同志的讲话。

8月27-28日,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肃榆中、古浪,宁夏西吉、海原、隆德,新疆库尔勒,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四川昭觉,贵州晴隆,湖北姊归,河南新县,山西灵丘等10省(区)的16个国定贫困县,开始为期1年的支教扶贫工作。

10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分别向36所高校发文,公开招募组建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11月底,组建了由163人组成的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包括3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北京大学专门招募5名前往西藏支教的研究生,第二届支教团服务地点将覆盖西部十个省(区、市)。

11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项目发展处分别回访了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在京的首届支教团志愿者进行座谈。

2001年

2月23日,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在京举行,经全国评审委员会投票选举,安捷伦研究生支教团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最高奖项。评审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中宣部、团中央、国家计委、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负责人组成,评委会主任由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巴音朝鲁担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庚辰等担任评委会副主任。23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对评选结果进行了报道。24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3月2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校内的预备期培训工作。

3月-6月,各高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进行课堂试讲、教学技能、团结协作、教育心理学等预备期培训。

4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在京高校督导员会,对支教团工作进行研讨。

5月,经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调研和考核,确定了今年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受援县。并确定了各高校的服务地。今年新增加了西藏、重庆、云南、广西的8个贫困县为支教团服务地,使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范围覆盖了西部的全部12个省(区、市)。

7月,安捷伦公司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签定正式协议,捐款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三届研究生支持团,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命名为“安捷伦研究生支教团”。

7月,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圆满完成扶贫支教工作,陆续返回。

7月23日,北京大学赴藏的五名青年志愿者到达成都参加了“全国民族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的预备会。并于7月24日上午到达西藏拉萨。复旦大学的2名在读博士生也随后抵达拉萨。

7月26日,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在拉萨亲切接见了北京大学赴藏的五名青年志愿者。

8月21-27日,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集中培训。

8月24日-27日,第二次研究生支教团高校督导员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8月27日下午,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三届安捷伦研究生支教团在北京双榆树街道社区举行了“相约2008”主题志愿服务日活动,也是将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出征仪式由礼堂该活动转移到社区,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开始了自己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

8月27-28日,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肃榆中、和政,宁夏西吉、海原、隆德,新疆库尔勒,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四川昭觉,贵州晴隆,湖北罗田,广西龙州、靖西,重庆巴南、彭水,云南元谋、武定,河南新县,山西灵丘等12省(区)的21个国定贫困县,开始为期1年的支教扶贫工作。

9月30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分别向38所高校发文,公开招募组建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

10月5日,北京大学赴西藏支教的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史善峰,作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代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国际志愿者年特别节目的制作。

11月,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完成。共有来自全国38所高校的184名同学入选,比原计划多出4名,分别为复旦大学的3名和上海交通大学的1名在读研究生。

2002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崔波在宁夏海原考察研究生支教团、厦门大学服务队捐赠的计算机教室。

4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团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向全国25所具有免试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师范高等学校下发《关于做好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计划增招115名师范学校研究生加入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使第四届支教团规模达到300人。

5月,增招师范生的通知下发后,各有关高等师范积极开展工作,同学们报名十分踊跃。经过各有关高等师范学校的努力,从17所师范院校中招募了72名志愿者,使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规模扩大到257名。

8月2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欢送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座谈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50所高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县及派出志愿者的高校团委代表在座谈会上交流了经验,畅谈了感想。257名志愿者将到中西部17个省(区、市)38个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9月29日,团中央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2003年

6月25日,团中央下发了《关于举办“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班及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会议”的通知》。

8月24日,来自全国64所高校的315名志愿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了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他们将奔赴中西部19个省区的53个贫困县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9月,团中央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亲切接见冯艾等优秀支教团志愿者代表。

2004年

4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工作会议有关工作的通知》。

4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与首都高校一千多名大学生一起在北京观看了由复旦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以本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典型事迹为题材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并亲切接见复旦大学优秀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冯艾、戴浩然和李佳美。

8月24 日,团中央和教育部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来自全国65所高校的410名青年志愿者,奔赴中西部19个省区55个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9月16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200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到宁夏海原看望厦门大学支教团队员。

4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在重庆市巫山县看望西南师范大学支教团队员。

6月,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工作会议有关工作的通知》。

8月19日,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440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奔赴西部基层,到中西部19个省57个县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8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联合开展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评选活动。经过严肃认真的评选,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决定,授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和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河南省新县、湖北省英山县、四川省昭觉县、甘肃省榆中县、青海省大通县、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尔勒市等8个服务县“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授予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山西省静乐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及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贡献奖”。

9月,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10月,全国政协常委、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赵勇率全国政协考察团考察宁夏、辽宁西部计划实施情况,期间到宁夏海原看望厦门大学支教团成员。

2006年

6月16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工作会议有关工作的通知》。

8月24日上午,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举行,来自全国72所高校的492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奔赴中西部19个省区69个贫困县基层,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岳向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授旗并讲话。

9月21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2007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到广西龙州看望浙江师范大学支教团队员。

5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接见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浙江大学志愿者纪玉滨等。

6月15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工作会议有关工作的通知》。

7月4日,团中央联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评选活动的通知》。

8月23日,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江苏省东南大学江陵校区举行,来自全国83所高校的601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和14名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团中央示范项目的社会招募志愿者,将奔赴中西部20个省(区、市)76个贫困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8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开展了“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评选活动。经过审查、初选、投票、公示等程序,团中央、教育部决定授予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江西师范大学8所高校和山西省灵丘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青海省湟中县6个服务县“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授予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2所高校“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贡献奖”。

9月7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9月,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贵州团省委的领导看望正在贵州省龙里县支教的武汉理工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

2008年

6月30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工作会议有关工作的通知》。

7月,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编写出版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十年回顾与工作实务书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月23日,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8所高校的619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志愿者,将奔赴中西部20个省(区、市)76个贫困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9月11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10月31日,安利湖北分公司代表和武汉大学团委书记张澍,团委副书记李勤,前往湖北黄冈胜利中学开展一日义工活动,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冬日的温暖。

11月21日,中国海洋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中学举行“百家全家福”首发仪式。

12月11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申报承办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及工作会议的通知》。

12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陈中建带领考察团赴麦积区就该校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

2009年

3月,中国海洋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携手《半岛都市报》“爱心西部行”活动在德江县举行。筹集19104元助学款捐赠给德江县煎茶中学92名特困学生。同时将支教队员通过青岛媒体倡议青岛市民捐赠的2.5万支铅笔、2000册图书和3000件爱心衣物发放给当地几所中小学。

5月,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宁夏区委、复旦大学大学的领导看望正在宁夏西吉支教的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

5月23日,中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教授到怀化市沅陵县,看望正在沅陵一中支教的中南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四位同学。

6月16日,在东北大学-安利研究生支教团的带领下,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新疆区委、共青团辽宁省委、东北大学、安利公司的领导到当地两名贫困学生家中家访,为孩子们送上电子辞典、书包等必备的学习用品;共青团辽宁省委和东北大学的领导为两个孩子捐助了直到毕业的全部学费。

6月23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韦慧晓、杨国章、刘岩3位同学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写信,汇报了中山大学十年如一日,连续选派55名青年志愿者到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广西、西藏和云南等地的贫困地区支教服务的情况和体会,并随信寄去了中山大学团委编撰的《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纪念文集》。7月20日,刘延东同志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对支教团同学在西部志愿支教、砥砺品德、锻炼成长给予高度肯定,并殷切期望广大学生再接再厉,继续到基层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7月,由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山西省委、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联合摄制,国内第一部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为题材的电影《青春的力量》在山西临汾浮山县开机。

8月27日,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贵州举行,来自全国79所高校的646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志愿者,将奔赴中西部20个省(区、市)78个贫困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9月23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9月29日到10月8日期间组织全体在藏西部计划志愿者和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成员开展了“向祖国致敬,为西部添彩”迎国庆系列活动,用拳拳赤子之心为祖国祝福,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喝彩!

11月5日,全国项目办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11月8日,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和中山大学团委主办合作举办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纪念论坛”。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共青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侯宝森、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曾颖如、中山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李萍等出席论坛。

2010年

6月24日,全国项目办印发《关于做好2010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团中央书记处要求和2010年有关工作安排,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培训派遣及后续管理服务等工作纳入西部计划管理体系并进行试运行,相关工作由各服务省结合实际负责协调组织,并逐步实现与西部计划管理体系的工作衔接与融合。

9月15日,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下发了《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完毕,来自全国91所高校760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入选。

2011年

4月7日,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同意将团中央、教育部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从2011年8月起并入西部计划基础教育专项统筹实施。研究生支教团的培训派遣、日常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整体纳入西部计划实施,志愿者补贴待遇标准按照西部计划相应规定执行,相关费用列入西部计划年度预算,服务地重点安排在西部民族地区,志愿者按照服务年限和考核情况享受西部计划相关政策。

5月16日,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纳入基础教育专项实施。

领导人回信

刘延东

给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全文如下: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全体同学们:

你们好!收到来信和十周年纪念文集,深感欣慰!十年来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一种信念、一种坚持延续着支教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品德、锻炼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时代责任积极担当、对历史使命勇敢回应、对理想信念坚定追求的良好精神风貌。

你们在信中提到,西部盛则中国盛,我很赞同。祖国西部是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很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大学生支教是向西部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传播现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活动,是弘扬和践行志愿精神的有效载体。你们用一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使西部地区孩子们受益,也使你们自己终身受益的事情!这种宝贵的人生阅历必将在你们成长道路上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指引你们矢志奋斗、不懈进取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积极响应时代召唤,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继续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共勉

刘延东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胡锦涛

给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全文如下:

201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这封充满深切关怀、带着殷切嘱托的回信全文如下: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

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首先,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全体同学,表示诚挚的问候!

从同学们的信中得知,你们志愿到西部地区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不怕艰苦,竭诚奉献,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支教扶贫实践,你们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我为你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

这些年来,北京大学组织一批又一批在读研究生深入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这是促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一个有效形式。希望北京大学坚持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

衷心祝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