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咖啡潜叶蛾
释义

咖啡潜叶蛾为美洲咖啡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幼虫潜叶危害,受害叶片变为褐色,取食叶组织形成不规则易碎的斑,受害叶片易折断脱落。该虫曾在巴西严重爆发,给咖啡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非洲的Leucoptera属其他几种危害咖啡的潜叶蛾也是咖啡的重要害虫。

寄主植物

咖啡属植物,如:小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大粒种咖啡、高种咖啡、丁香咖啡等。除咖啡属外,可在一些野生的茜草科灌木植物上产卵,如:大沙叶属和狗骨柴属植物。此外,危害咖啡的Leucoptera属尚有咖啡条纹潜蛾L. coffeina Washb、迈氏潜叶蛾L.meyricki Ghesquire及咖啡逗点潜蛾L. coma Ghesquiere。这几种分布于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岛干达、马达加斯加、刚果、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和科特迪瓦等国。

主要鉴定特征

以L.meyricki(东非种类)形态介绍,供参考成虫 雌虫体长约2.25mm,翅展约6.5mm,雄虫体长约2.2mm,翅展约5.75mm。前足约在头部前面边缘伸出。头部有白色鳞片,颜面急下弯、平滑、银白色。触角在静止时伸达腹端部,长为前翅的4/5,基节扩大,被覆白色鳞片,相邻一节变白色。其他节淡褐色。前翅狭长,中间宽,银白色,有1个明显凸出的臀角"眼点",它的中央兰色或紫色,由一个黑色环包围,其边缘黄色,并向内弯成镰刀形,在前缘脉长度一半处具1窄的黄带,边缘黑色,倾斜伸向镰刀形之基部,继之有1个相似倾斜黄带。翅的端部有3个浅黄色区,缘毛末端黑色。后翅狭长,披针形,基部最亮,浅褐色,有长缘毛。腹部浅黄色,稀被白色鳞片。静止时翅合拢,但不重叠,"眼点"靠近。

卵 透明,淡黄色,顶部似船形,具模糊放射形脊,边缘凹形,逐渐向外加宽成"基盘"椭圆形,长与宽之比为2:1.5。边缘成网状,有精细的长菱形花纹,扩展至"基盘"边缘。

幼虫 初孵幼虫透明,但很快呈现淡绿色(由于在消化道内有未消化之食物),长约0.3mm。老熟幼虫念珠状,体扁,浅黄色,长约4.5mm,可见消化道贯穿体内。前胸处最宽,中胸至第8腹节均匀,第9和第10腹节逐渐变细,后端呈半圆形。头小、扁平,在头顶处最厚,后端大部分嵌入前胸。有单眼3个,后面的最大,位于侧板,其他位于触角基部之后,互相靠近。上颚大,腹足有趾钩12~16个,呈明显缺环。臀足具10个大的趾钩,靠前排成半圆形。

蛹 初为浅黄色,微带绿色,将羽化时变为亮褐色,长约2.55mm。头宽于长,眼小,黑色。从上面看可见13节,中胸最大。触角与足在腹面合在一起。翅芽表面具精细皱纹。蛹被丝茧包围,纺锤形,污白色。

生活习性

成虫产卵于叶片表面,幼虫孵化后即自卵底部蛀入叶片,取食叶组织并继续在叶内钻蛀为害。蛀食后的叶片变为淡黄色,后变为褐色。潜道最初不相连,几天后连成1个大潜道,最后形成一个易碎的斑,当叶片弯曲时易折断。多数情况下多个幼虫共蛀成个圆孔,每一幼虫栖息于各自分叉处。幼虫在其内蛀食约3~5周,在斑点表面做半圆形裂缝,离开叶片爬到叶边缘并下落,由一丝连到叶背作茧化蛹。作茧一般在叶背,很少在叶正面。

传播途径

随寄主植物和种苗传播。

检验方法

仔细检查受害部位,重点检查叶片,并注意检验各个虫态。

有关检疫规定 咖啡潜叶蛾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害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