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甘阳,陈来,苏力 主编

ISBN:10位[7108025450] 13位[9787108025456]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8-1

定价:¥36.00 元

内容简介

中国在校的大学本科生已经超过两千万人,如何改善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首届中国文化论坛以“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为题,着重讨论如何转变我国大学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本科教育模式,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的本科教育模式。

许多学者提出,本科教育和大学人文教育应该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的模式,使之转变为研读古今中西原著经典的方式。为了改变时下我国大学不重视原著经典的现状,应精心设计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最基本的必修课,以经典(包括人文经典和现代社会科学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本科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作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共同核心课程”。这些意见和建议无疑有利于开阔探索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路。

本书是首届中国文化论坛的实录,不仅收入了会议论文,而且保持了会议中的现场提问、回答和讨论,力求再现思辨严肃而气氛热烈的论坛现场。

目录

总序

序一 大学教育与文化自觉

序二 对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期望

导言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首届中国文化论坛的缘起、目的与问题

第一场 关于大学人文教育的背景报告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政策:回顾与展望

问题与评论(一)

第二场 综合性大学的人文教育(一)

北京大学“无培计划”的回顾与分析

大学市场中的人文教育

问题与评论(二)

第三场 综合性大学的人文教育(二)

在“通识”与“博雅”之间——中山大学的试验

武汉大学的人文通识教育与“国学试验班”、“中西比较 哲学试验班”的创办

构建“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一体化教育的大学公共课程体系——山东大学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问题与评论(三)

第四场 科技型大学的人文教育

文理贯通——大学教育的挑战和方向

大学体制与通识教育关系之剖析

清华大学恢复文科以来的人文教育发展

一流大学:人文教育及学术环境

问题与评论(四)

第五场 中国的法学教育与中国大学生的“服务学习”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限度

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大学生与“当代新乡村建设”

问题与评论(五)

第六场 艺术院校与人文教育

大学的望境——论大学的建造与“大学精神”

艺术教育的核心与感性素质的培养

艺术学院与艺术教育——试论当今中国艺术教育的两难

问题与评论(六)

第七场 人文教育:从中学到大学

第八场 新兴大学与边远地区大学的人文教育

第九场 大学人文教育的外部环境一制约因素

第十场 圆桌会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