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植物生活型 |
释义 | 简介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长期适应而具有的一定的形态外貌、结构和习性。为生态学中的分类单位。与分类学的单位无关,不同种、甚至不同属科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中可能形成同一生活型。 特征如仙人掌科(Cact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的一些种,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形成肉质多刺的特征;石竹科(Caryo- phyllaceae)、菊科(Composita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的一些种在寒冷多风的高山上形成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型等。反之,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成为不同的生活型,如栽培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在热带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温带则为草本。“生活型”由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C.Raun- kiaer)于1903年提出,其分类系统得到普遍应用。根据植物在不利的生长季节中,其复苏芽离地面的高度及受到保护的程度和方式,他将高等植物分为5类生活型,各类又分若干亚型: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⑤一年生植物(T)。 相关信息冬季植株全部死亡,留下种子越冬。此后,还有人提出不同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如乔木、灌木、草本,又分为常绿、落叶、针叶、阔叶、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等。这种分类用来作为植被分类高级单位的依据。某一地区植物区系中各类生活型的百分率组成称生活型谱,可反映植物环境的气候特征。瑙基耶尔对世界植物区系生活型的标准谱及世界5个气候带的生活型谱进行了比较。生活型谱也是群落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