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AC/DC乐队 |
释义 | AC/DC成立于1973年,由原“地下天鹅绒乐队”成员马尔科姆·扬(Mlalcolm Young)创建。马尔科姆弟弟安格斯为乐队首席吉手,而当时才15岁姐姐建议穿上校服舞台表演,很快穿着校服的小小吉手就成了乐队标志。后来乐队到了墨尔本发展鼓手菲尔·鲁德(Phil Rudd)、贝司手马克·埃文斯(Mark Evans)加入了乐队,因为们歌手戴夫·埃文斯坚持不肯上台表演,所以乐队成员波恩·斯科特(Bon Scott)就成了他们的首席歌手。乐队由组合至今至今,先后出版了不少成绩不俗的专辑。 概述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兄弟安格斯,马尔科姆和乔治·扬在孩童时期跟着他们的家庭一起迁居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乔治首先开始弹吉他,并成为了澳大利亚60年代最成功的乐队The Easybeats中的一员,他们是第一支在国际乐坛出彩的澳大利亚本土乐队。很快马尔科姆和安格斯也加入了弹奏吉他的行列。马尔科姆首先加入了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素的一支名叫乐队叫做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d)。 AC/DC,最著名的澳大利亚摇滚乐队,现有五名成员。 乐队在1973年12月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由节奏吉他手马尔科姆和他的同胞兄弟,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安格斯领军组成。乐队在世界范围内共售出了1亿5千万张专辑成为世界最为成功的硬摇滚乐队之一。1980年发行的专辑回到黑暗(Back in Black)在全球售出了4千2百万张,而仅在美国就达到了2千1百万的销量,创下历史上第2大专辑销售纪录。乐队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主唱,歌迷们也倾向于把乐 队分成“邦·斯科特时代(1973年-80年)”和“布赖恩·约翰逊时代(1980年-现在)”。 虽然外界一般都认为AC/DC是把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结合起来的先锋,但乐队成员却喜欢称呼他们自己的音乐为摇滚乐。他们的音乐是 基于节奏布鲁斯的主音和节奏吉他而变形的更高水平。 历史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兄弟安格斯,马尔科姆和乔治·扬(George Young)在孩童时期跟着他们的家庭一起迁居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乔治首先开始弹吉他,并成为了澳大利亚60年代最成功的乐队The Easybeats中的一员,他们是第一支在国际乐坛出彩的澳大利亚本土乐队。很快马尔科姆和安格斯也加入了弹奏吉他的行列。马尔科姆首先加入了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素的一支名叫乐队叫做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d)(不要跟卢·里德的团体混淆)。 1973年的11月,马尔科姆组建了AC/DC,并担任了节奏吉他,他的同胞兄弟安格斯则担任主音吉他。他们找来了前The Masters Apprentices乐队的鼓手科林·伯格斯(Colin Burgess),贝司手拉里·范·克里德(Larry Van Kriedt)和主唱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乐队不久便放弃了原来想找个键盘手的想法。1973年除夕夜,他们在悉尼的一个俱乐部里进行了他们的首场演出。 乐队早期的阵容经常改变:乐队解雇了原鼓手科林·伯格斯,因为科林·伯格斯在舞台上喝醉了(据传闻因为某人在他的酒里下了药),第2年里,也有许多不同的贝司和主唱在乐队里闪闪而过,有些甚至只待了几个礼拜。 安格斯·扬标新立异地把自己原来在悉尼安士非(Ashfield)念男子高中时的校服做为固定的演出服穿到了舞台上;而建议他这样做的是安格斯兄弟的妹妹玛格蕾特。1974年9月,因为错过了演出,原歌手戴夫·埃文斯的工作被乐队的司机接替。罗纳德·贝尔福德·“邦”·斯科特,原先是The Spektors (1964-66), The Valentines (1966-70) and Fraternity (1970-73)这3支乐队的主唱。而他的加入也是乐队真正成功的标志。在和埃文斯合作的过程中,乐队录制了一支单曲"Can I Sit Next To You"/"Rockin' In The Parlour"。最后这支曲子在和斯科特的合作下,以"Can I Sit Next To You Girl"的名字重新录制。 1975年早期,乐队最终以斯科特,安格斯兄弟,新贝司马克·艾文斯和鼓手菲力·路德的阵容发行了仅在澳大利亚销售的专辑《High Voltage》。1974-1978年间,乐队得益于在澳大利亚全国播放的电视流行音乐秀“倒数计时“节目上的固定露脸,他们成为了澳大利亚最流行最成功的乐队,并获得了一系列的专辑和单曲的成功。其中就包括了那首反复着同一句的摇滚颂歌"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和第2张同样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的专辑T.N.T。 现在的阵容布赖恩·约翰逊(Brian Johnson)— 主唱(1980年-现在) 安格斯·扬(Angus Young)— 吉他(1973年-现在) 马尔科姆·扬(Malcolm Young)— 吉他(1973年-现在) 克里夫·威廉姆斯(Cliff Williams)— 贝斯(1977年-现在) 菲尔·路德(Phil Rudd)— 鼓和打击乐器(1994年-现在) 前成员邦·斯科特(Bon Scott)— 主唱(1973年-1980年) 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 主唱(1973年) 科林·伯格斯(Colin Burgess)— 鼓和打击乐器(1973年-1974年) 罗布·贝利 二世(Rob Bailey II)— 贝斯(1973年-1974年) 诺尔·泰勒(Noel Taylor)— 鼓和打击乐器(1974年) 拉里·范·克瑞德特(Larry van Kriedt)— 贝斯,萨克斯管(1973年-1975年) 彼得·克拉克(Peter Clack)— 鼓和打击乐器(1974年-1975年) 马克·埃文斯(Mark Evans)— 贝斯(1974年-1977年) 西蒙·赖特(Simon Wright)— 鼓和打击乐器(1984年-1989年) 克里斯·斯莱德(Chris Slade)— 鼓和打击乐器(1989年-1994年) 菲尔·路德(Phil Rudd)— 鼓和打击乐器(1975年-1983年 ) 作品列表澳大利亚1975年2月- High Voltage 1975年12月- T.N.T. 1976年9月- 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 1977年3月- Let There Be Rock 1978年6月- Powerage 1978年11月- If You Want Blood You've Got It 1979年11月- Highway to Hell 1980年8月- Back in Black 1980年11月- 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 1983年8月- Flick of the Switch 1985年6月- Fly on the Wall 1986年6月- Who Made Who 1988年1月- Blow Up Your Video 1990年9月- The Razors Edge 1992年10月- Live 1992年11月- Live: 2 CD Collector's Edition 1995年9月- Ballbreaker 1995年11月- AC/DC Volume 1 — 六CD大盒装 1995年11月- AC/DC Volume 2 — 五CD大盒装 1997年11月- Bonfire — 四CD 大盒装 1999年2月- Boom Box — 十五CD大盒装 2000年2月- Stiff Upper Lip 2001年1月- Stiff Upper Lip — 澳大利亚巡回演唱会版本 — 二CD大盒装 2001年1月- AC/DC Box Set — 十七CD大盒装 2008 Black Ice 2009 Backtracks 欧洲和美国1976年5月- High Voltage 1976年12月- 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欧洲的发售而已) 1977年10月- Let There Be Rock 1978年5月- Powerage 1978年10月- If You Want Blood You've Got It 1979年8月- Highway to Hell 1980年7月- Back in Black 1981年4月- 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美国发售) 1981年11月- 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 1983年8月- Flick of the Switch 1984年8月- '74 Jailbreak 1985年7月- Fly on the Wall 1986年5月- Who Made Who(声带向斯蒂芬·金电影《火魔战车》) 1988年2月- Blow Up Your Video 1990年10月- The Razors Edge 1992年10月- Live(如一个双和一个单专辑被发售) 1992年- Live: Collector's Edition 1995年9月- Ballbreaker 1997年12月- Bonfire(大盒装向已故邦·斯科特致敬) 2000年2月- Stiff Upper Lip 2008年10月- Black Ice 2009 Backtracks AC/DC乐队个人资料国籍:澳大利亚 地域:欧美 AC/DC成立于1973年由原“地下天鹅绒乐队”成员马尔科姆·扬(Mlalcolm Young)创建马尔科姆弟弟安格斯乐队首席吉手而当时才15岁姐姐建议穿上校服舞台表演很快穿着校服小小吉手就成了乐队标志 后来乐队到了墨尔本发展鼓手菲尔·鲁德(Phil Rudd)、贝司手马克·埃文斯(Mark Evans)加入了乐队因为们歌手戴夫·埃文斯坚持不肯上台表演乐队成员波恩·斯科特(Bon Scott)成了们首席歌手 这之前斯科特曾为澳大利亚摇滚乐队Fraternity和Valentines担任过歌手不过斯科特对AC/DC乐队最大贡献不音乐方面而帮助AC/DC成功树立了一个“坏孩子”形象斯科特曾有过几次轻罪记录还因为品行不端被澳大利亚军方拒绝入伍而物以类聚AC/DC里面恰巧都斯科特这类人乐队音乐生涯中们给公众留下印象就:暴力不羁乐队成员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反倒觉得这样很酷 1974年到1975年乐队有两张专辑面世:《High Voltage》、《TNT》1976年们把前两张专辑中部分歌曲精选成一张专辑《High Voltage》美国和英国发行同时们两国巡回演出为自己专辑作宣传1976年底专辑《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面世埃文斯1977年离开了乐队接替位置克里夫·威廉姆斯(Cliff Williams)1977年秋天AC/DC专辑《Let There Be Rock》面世第一次美国成功登上排行榜 1978年乐队专辑《Powerage》发行为们吸引了更多歌迷不过真正让乐队为普罗大众所接受1979年们发行专辑《Highway to Hell》之后这张专辑成为排行榜冠军 然而正当乐队事业如日中天时候不测风云发生了1980年二月波恩·斯科特去世官方消息称死于酗酒过量三月斯科特位置由布莱恩·约翰森(Brian Johnson)取代一月后乐队录制了专辑《Back in Black》这们销量最好专辑仅仅美国就卖出一千多万张接下来几年乐队成为世界上最火摇滚乐队之一专辑《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美国成为排行榜冠军 1983年发行专辑《Flick of the Switch》之后乐队市场地位开始下滑1990年们发行专辑《The Razor’s Edge》其中单曲《Thunderstruck》成为热门虽然们九十年代没有七八十年代那么红得发紫但很多演唱会上仍然可以常常看见们身影1995年们第16张专辑《Ballbreaker》发行获得不少好评美国排行榜上取得第四名好成绩发行半年就销出了一百多万张2000年们专辑《Stiff Upper Lip》面世 图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