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御碑亭
释义
1 京剧传统剧目

戏曲——御碑亭

戏曲《御碑亭》简介

京剧传统剧目,本剧剧情:明代,书生王有道进京赴考,妻孟月华归宁,因家中只有妹淑英一人;匆忙回家、途中遇雨,避于御碑亭。又来一秀才柳生春,立亭外,终宵末交一语,雨止各去。月华感柳守礼,归告淑英。王有道试毕回来,知此事,心生疑,因而休妻。中试后,去参渴房师时,闻柳说起御碑亭避雨事,有道始知真相,急去岳家向妻请罪。月华责骂有道后,言归于好。王又将妹淑英许婚柳生春。

一名《王有道休妻》,又名《金榜乐》。系生、旦合作戏,以余叔岩、谭富英、梅兰芳、尚小云演出最为驰名。

唱段欣赏

孟月华:(白)呀!【西皮流水】又听得二鼓响人不见影,这风雨又不住却待怎生?倘若这少年人他淫恶心甚,那时节无救应喊叫无门。

柳生春:(白)这雨越下越大了!【西皮摇板】大雨一阵紧一阵,我把衣襟掸灰尘。石台之上权坐定,【流水】手摸胸膛自思忖。为人做事身要正,读书之人要至诚。戒之在色心拿稳,【摇板】怕什么男女共黄昏。

孟月华:(白)呀!【西皮二六】谯楼四更心不定,思前想后胆怕惊。倘若这路人心不正,岂不失了我的贞节名?在家不该违父命,今朝夜宿在这御碑亭。但愿先灵有救应,归家焚香谢神灵。

2 扬州乾隆御碑亭

扬州乾隆御碑亭

扬州乾隆御碑亭位于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檐下置挂楣,亭柱16根,红色油漆,周遍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

馥郁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

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

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春色助清欢。

最西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丁丑(1757)仲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

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

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中间的石碑上刻有乾隆壬午(1762)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写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御制诗:

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

阴阴叶色近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

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头薪。

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3 明代庐山御碑亭

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根据他的表述建造这个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示对江西人的感激!原因很当然,我们不能够忽视皇帝人物的所有行动都是有自己深刻的政治原因!那朱元璋为什么建造这个建筑?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地区缺水,经济落后,中国有话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自从出了一个朱元璋,十年就有九年荒!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下,朱元璋出家做和尚,到处流浪乞讨,最后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於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取金陵后,改称应天府。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由于自己穷苦的出身,在当时封建大一同的思想下,老百姓和朝廷中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朱元璋就借运送碑石的契机来向天下来宣扬他的君权神授!证明他是上天指定的唯一统治人选

整个御碑亭的建造风格比较独特,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这块御碑高约4米、宽1.3米、厚0.23米。御碑亭是彷木构歇山顶石亭,平面呈正方形。每边宽5.8米、亭高6米、整座亭子内外厚重,亭子四面无柱子都是石壁。仅在三面有门,一面没有门,在亭子正门外刻有两幅对联:外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内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综合说明了只有顺应民心的历史要求。也反映了老百姓强烈追求太平世界的愿望。

4 清代金川御碑亭

金川县安宁区,离县城不过四十公里。离安宁街不远有一座御碑亭,

史载,大小金川的土司都是明朝金川寺演化禅师伊哈拉木的后裔,顺治时归顺于清,居民是藏族。川西土司众多,经常互相掳掠烧杀。莎罗奔及其侄郎卡势力强大,多次率部骚扰邻近的沃日、革布什咱土司,又以女儿阿扣嫁与小金川土司泽旺,借以控制其地。乾隆十二年(1747年)初,莎罗奔进攻革布什咱和明正土司,击杀清千总向朝远,枪伤游击罗于朝,扰清汛地。乾隆帝弘历改变了过去听任各土司自相争斗、不予干涉的传统方式,而于十二年三月中旬三次下谕,宣布用兵金川,剿灭莎罗奔,要使川西这些叛服不常、互相残杀的土司“弭耳帖服,永为不侵不叛之臣”。

战后,乾隆帝为了宣扬其功绩,经风水先生测定,安宁这一方土地三山合脉、五水归位,是一方龙脉,需立碑作镇山镇民之用,故让四海称臣的御碑就立于此地

5 清代普陀山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普济寺前的海印池边,御碑亭、八角亭和普济禅寺形成的中轴线将海印池一分为二,隔为东西二池。

海印池上筑石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宽,北接普济寺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可供游人憩坐。

桥南的御碑亭,琉顶重檐,错彩镂金,造型独特,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亭中植有汉白玉御碑一尊,碑高5.2米、宽1.32米、厚0.32米,上镌雍正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

6 宿迁乾隆御碑亭

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旁乾隆行宫内。

过禅门进入第一道院落,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御碑亭平面呈六角形,面积53平方米,十二根朱红抱柱擎托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伞状黄色琉璃瓦屋面。因其为皇家"敕"建,黄色瓦饰,形状如伞,人们又称之为"皇伞"。

御碑

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刻有乾隆22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27年、30年、45年、49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 碑座的赑屃兽,卷缩蹲卧,坚实有力。碑帽上缘和碑身四周精雕细刻着生动传神的五爪巨龙,流云袅袅,瑞气千祥,造型精致。整块御碑刻满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和诗文,飘逸洒脱,端正秀气,国内极为罕见,文物价值甚高。

御碑亭设计

御碑亭的设计,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内外施柱,黄瓦红饰,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的特点、风格以及独有的高贵气质。特别是"皇伞"的攒尖顶,下端为倒的荷盆,中间六角圆柱上精刻着形象各异的十八罗汉像,顶端放置着象征皇帝至高无上的夜明宝珠,使整个御碑亭在第一进院落中耀眼夺目,金碧辉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