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咏五湖
释义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勾践灭吴、范蠡隐退的历史典故为题材,对范蠡急流勇退的明智举措给予赞誉。同时也对勾践之类的封建统治者“鸟尽弓藏”的残酷自私罪行给予批判。

作品名称:咏五湖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绝句

作者:汪遵

全文

已立平吴①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②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③得始终④。

注释

①平吴:指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消灭吴国的史事。

②五湖:主要指吴越境内的太湖。

③陶朱:消灭吴国后,范蠡偕西施游走五湖,改号“陶朱公”。

④得始终:和范蠡同样功勋显赫的文种等大臣后来都被勾践杀死。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作者简介

汪遵(约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

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第602卷)。

相关背景

陶朱公范蠡

陶朱公就是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但是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请他当宰相。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不久又辞官而去。他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即今山东的定陶县)定居,自称”朱公”,人们称他陶朱公。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就表现了非凡的经商才能。在19年内有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文种

文种(?—前467),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

其治国之道为“爱民”二字:利之无害,成之无败,生之无杀,与之无夺,乐之无苦,喜之无怒。种总结商周以来征伐经验,提出伐吴九术。其九术为: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帛,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吴既灭,范蠡引退,致信种曰:“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种得范蠡书后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属镂之剑曰:“子有阴谋兵法,顷敌取国。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种遂伏剑。死后葬于越都西山之上,改名西山为“种山”,即现在绍兴城内卧龙山。墓在卧龙山望海亭之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