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干 |
释义 | 一种野兽的名称,佛经记载:“像狐比狐小,可说佛法”。 文献记载《百喻经·野干为折枝所打喻》“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欲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状似被趁野干,遂使狂夫莨菪”。 唐代玄应著《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野干,梵言‘悉伽罗’。形色青黄,如狗羣行,夜鸣,声如狼也。字有作‘射干’”。 清钱谦益著《<紫柏尊者别集>序》“人之云亡,法灯熄矣,鱼鳅翔舞,而野干号呼矣”。 描述我国南方古宅中有人曾目睹此动物,许多人称家中死人前几日皆目睹野干在墙上奔跑、打架。 一些目击者称:“野干大于黄鼠狼小于狐狸,毛色发黄”。旧时亦有人视之为“狐仙”。 据说曾有人“伤野干之股而数日后其股亦断”。 《伍子胥变文》有一段描写伍子胥逃亡的文字:"潜形菌草,匿影藜芦,状似被趁野干.遂使狂夫莨菪."(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卷一①) 野干说法的故事[经文]“佛言”--“得闻法” ?[心解]佛开始讲故事:在过去无数劫以前,毗摩大国的徒陀山里有个野干。野干是一种又臭又脏,比野狐狸小的动物。它被狮子王追食,急得到处逃窜,不小心掉到井里,摔了个半死。狮子下不去,吃不了它,过了三天,野干就要死了,临死前诚心诚意地念了一首偈子:倒霉呀,灾祸啊!死苦来了,我马上要在井里面死掉了!既然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悔恨没能用自己的身体喂狮子,贪惜这个臭身体以致无功而死,白死就够可恨了,自己的臭死尸还把大家的井水污染了!我真是无知、无能、无耻、无德呀,我向十方诸佛顶礼,我是真心忏悔呀!我的心是清净的啊!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其心不动念真实”,还要发誓:“从是世世遭明师,如法修行速成佛”,生生世世得遇明师。就像我这样,这一辈子生出来就遇到南老师,我也是野干。这野干在临死之前居然能够真心忏悔自己的罪业,“知耻谓之勇”啊!我们来到这里打七也要忏悔自己、真心实意地忏悔自己!你那个我慢,“老子天下第一”,我看你不要学佛,让佛来学你好了!我们大家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越是要学野干,毫不怨天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啊! ?这野干的确不简单,其忏悔声音居然惊动了忉利天,“时天帝释闻佛名,肃然毛竖念古佛”,忉利天主帝释也跟着念起古佛来。“自惟孤露无师导,耽著五欲自沉没,不能得出恩爱狱,思惟感切目下泪”,我们没有老师,整天在五欲之中头出头没,男欢女爱,被这无形的监狱困住了,什么时候是出头之日呢?越想越伤心,就掉眼泪了。这帝释也是了不起啊!能在酒、色、名、食、睡的娱乐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视之如同监牢,十分可贵啊!俗话说:“利令智昏”、“得意忘形”啊!帝释没有痴迷,他听到念佛说法的声音,“即与诸天八万众,飞下诣井欲问讯”,带领手下飞到人间来了,正准备要问讯的时候,“乃见野干在井底,两手攀土不能出”。先是一愣,而后“天帝复自思念言:圣人应现无方术。今我虽见野干形,斯必菩萨非凡器,今当请问除我疑,并令诸天得闻法。”天帝是礼贤下士啊,他并不以貌取人,而是唯法是从!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 这一段,野干和天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又相辅相成,一个穷困而不潦倒,誓求明师早成佛,一个在欲而不痴迷,屈尊野干为求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同样的主心骨啊! 佛教原始经典《长阿含经》(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卷十一中记载着一偈: 野干称狮子,自谓为兽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独处于空林,自谓为兽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跪地求穴鼠,穿冢觅死尸,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 此偈讲的是弱小猥劣的野干想仿效狮子的吼叫以冒充强大,结果却因叫了一声而露出马脚的故事,在汉译藏经内常能见到类似故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一句在篇中反复出现,仿佛我国古代《诗经》中的某些作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