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念锋 |
释义 | 杨念锋,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浙江省义乌市后宅人。中共党员,浙江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现任义乌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1981年7月大专毕业分配到义乌市后宅中学任教,期间兼任班主任、理化教研组长,1987年由教育局选派到浙江省教育学院化学系脱产进修两年,获得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1992年8月调入义乌中学至今,一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工作10年。 个人履历曾任义乌中学年级组长、政教处副主任、主任等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和管理水平,1997年开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生主干课程班学习,1999年获结业证书。1999年、2001年分别被金华市教育局、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1155工程、5522工程名师培养人选。2003年12月在省教育厅中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1999年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001年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春蚕奖”,2002年9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沉淀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品格又赋予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成绩斐然。1992年获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园丁奖,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1999年被评为义乌市首批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义乌市第六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被浙江师范大学聘为兼职导师。 教学成果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积累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和管理经验。所带班级不仅班风正、学风好,高考上线率、重点率也屡创佳绩。1996年培养出义乌市第一位省高考理科状元。1999届高三(7)班55名同学全部上本科线,上重点线率高达91%,所任化学学科成绩列全省第一。 在从事艰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始终不懈进行教学研究。多年来,个人主编或撰写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训练》、《高中化学精析精练》、《图表数据处理与科学思维方法》等著作和论文,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教育相融、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治教、治学之路。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探究——启思”的化学教改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从事教育工作24 年,从15 年的班主任经历到年级组长、政教主任、分管德育副校长,感觉自己具备了德育工 作的应有条件:能够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地相处,能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能够充满自信乐观地面对眼前的一个个困难,能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地向着目标行进,能够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把眼光投向未来。 教育经验工作中善于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贴近学生,形成了一套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20 多年的摸爬滚打,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积累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和管理经验。长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则二感三通六心”的教育思路,“一则”就是一条教育原则——“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以爱的教育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严格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行动;“二感”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对教育事业前景的使命感。作为教师,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有着极强的敬业精神,又要具有教育的超前意识为未来培养人才。这样我们就能做到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三通”就是在三个方面有所通晓,一是通晓班主任工作,二是通晓学科教学工作,三是通晓教育科学。有了这三方面的通晓,就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做到精益求精,做到触类旁通,做到事半功倍;“六心”是对待学生有爱心,个别交谈要诚心,帮助后进要耐心,处理问题要公心,学生危难要贴心,洞察学生要悉心。 教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需要求真务实,需要精雕细琢。在二十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对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升华,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系统的教学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然科学是对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对物的发现要求格物、思齐、沉于物。在化学教学中,我从增强实验意识入手,改进实验方法,充分开发实验功能,在“硬件”上下工夫,又在“软件”上做文章,“软硬兼施”,双管齐下,较好的发挥了实验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实验开出率达 100% ,演示实验则大大超出了大纲要求。在倡导研究性教学的背景下,不断探索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程序,有意识的创设探索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强化研究色彩,形成了以“提出问题、教给方法、变通训练、自寻结论”为特点的模仿探索性实验教学新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革新为改变当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把化学过程充分展开并作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亚研究”过程是我化学教学的又一新思路。教学中尽可能的把现象的发生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总结过程、以及解题的分析过程等通过有效的途径充分展开,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广阔的时空。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放慢镜头(“小题大做”),或模拟法(“假戏真做”)等多种方法,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在重点处求疑,在易错处求疑,在无疑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把握化学现象的本质,最终使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探究—启思”化学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的教学思想撰写的《实验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图表数据处理与科学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训练》、《新课程背景下对教材的再认识》等二十多篇论文在《教学月刊》、《试题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社会评价多年在教育教学事业上的上下求索和不斐的业绩,赢得了学生及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赞誉,也为自己孜孜以求的事业增添了亮色。 个人荣誉在义乌中学连续十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1996 年被评为义乌市先进工作者, 1997 年被评为义乌市优秀青年教师和浙江省教坛新秀, 1999 年被确定为金华市“ 1155 ”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义乌市首批学科带头人, 2001 年被确定为浙江省“ 5522 ” 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 2001 年 10 月获浙江省第 14 届春蚕奖, 2002 年被评为浙江省第八批特级教师, 2004 年被评为义乌市第 6 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