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建县二中 |
释义 | 学校概况新建二中是八0年创办的一所省重点中学,该校地处县城长堎镇最高点的丁字岭上,位于县政府东侧的新建大道兴华路口。 创办二十年来,累计培养了合格的高中毕业生6400余人,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49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50余亩,建筑面积2503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15300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音像资料76种,期刊213种,按高中Ⅰ类标准所建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共10间,486、586计算机44台。随着学校整体规划的实施,新建二中将建成具有现代化气息浓厚、功能齐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新建二中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学校。 "二中是一块净土",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体学生尊师重教、勤奋好学。全校共有在校学生近两千人,教工156人,其中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59人。新建二中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目前,新建二中以其优良的教风、学风,严格的管理,高质量的办学特色赢得了全县父老乡亲的青睐,送子女入读该校已成为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发展简史新建二中是我县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现址在新建县长凌镇制高点的丁字岭上。占地230余亩的校园,处于南昌新城区二环路地段,与南昌市政府所在地的红谷滩毗邻,著名的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320国道均环绕二中校园而向东西南北贯通辐射,交能条件极为便利。 新建二中的历史,可追溯到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1939年新建县政府驻扎南昌市后墙路,由当时新建籍的部分地方贤达、社会名流率本县“江东弟子”,任教就读于后墙路的“新建中 学”。后因战乱频繁而数度兴废。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又在县政府所在地生米镇重建“新建县中”。“文革”前夕,县政府迁至长凌镇,“新建中学”又随之迁至长凌镇水工巷。1980年,为强化本县教育,经市局、省厅批准并报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由校长冯启圣(县团级)率新建中学和部分从全县中学点上精选的一批骨干教师高起点地组建了“新建二中”这所省级重点中学。 师资力量在历任县委县政府的悉心关怀和全县人民的真诚呵护下,新建二中由80年组建时的8个高中教学班,420余名在校学生,42名教职工,发展到现在已拥有6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40余人的规模。 1999年8月,现任校长雷辕生同志上任以后,团结率领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制订出“做大、做强、做精新建二中”的《十年发展规划》。学校通过狠抓领导班 子的廉洁勤政、甘当公仆作风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师能为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极大地增强了班子成员无私奉献的使命感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学校通过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推行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磨尖治拐、专家会诊”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尝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业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校通过实施“以德治校”方略,有力净化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学生中“我要成人,我要成材”蔚蓝成风。 教学成果学校通过创立“爱心基金”,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再创佳绩,真诚地把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播撒在莘莘学子的心田,从而为学校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了民心与市场。通过学校自身的艰苦创业、自筹资金和外引内联、借鸡生蛋,迅速有效地改善了办学硬件,新的校园规划经专家论证,政府审批后,富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引领了新的时尚;秀美隽永的校门校牌,高雅庄重,气势恢宏;优质工程的教工宿舍大楼每每招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近几年来,新建二中连创佳绩: 1999年高考全市排名第3;2000年高考全市排名第2;2001年高考文理录取人数全市排名第3;2002高考文理录取人数,我校排名全市第2;2003年高考文理上重点线、二本线的人数,我校排名全市第2;2003年高考文理上重点线、二本线的人数,我校排名全市第1。 学校荣誉学校多次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曾获南昌市“教育目标管理1等奖”、被评为南昌市和江西省的“中学德育示范学 发展前景新建二中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日新月异的办学效益,使之深受市县家长们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普通赞誉。学校因此而被省市新闻媒体盛赞为“南昌教育界的一匹黑马”。 二中人决心继续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方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南昌教育的振兴、“科教兴市”战略的推进,作出更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