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集镇
释义
1 安徽省五河县新集镇

经度:117.765473

纬度:33.055588

五河县新集镇位于淮河北岸,五河县城南22公里,距蚌埠市52公里,内有306省道贯穿,南临淮河与凤阳相望,北接小圩,东连头铺,西与大新、皇庙接壤,全境东西宽13.5公里,南北长13.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1万亩,辖14个行政村(居),现有总有口5.2万人,驻地中心镇区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6平方公里,居民1.8万人,4500余户,城镇化水平为34.6%。

新集镇是清末武秀才王新承领头兴建,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新集处在临淮关下游,苏皖官员常有路过,各业商人云集,市场繁荣,因街道顺河面建,曾名顺河镇。1954年顺河镇被洪水冲毁,1956年改迁淮河堤北,恢复旧名——新集。解放后,新集一直是区、乡、镇政府所在地,集市贸易一直兴旺,是皖北地区农产品的重要集散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和生猪、草鸡养殖基地。1994年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列为省195个重点扶持中心镇,促进了新集镇的全面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7.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4亿元,企业总产值3亿元,财政总收入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840元,是镶嵌在淮河岸边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新集镇地处淮北平原东南部,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境内南有淮河,北有怀洪新河,沿两河可通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镇域地表、地下淡水资源丰富,水质优,适合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用。新集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为3206小时/年,日照率52-59%,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年平均温度为14.7℃,年无霜期210天,季节风较为明显,境内土壤主要有潮土、棕壤、水稻土三个土类、5个土属。丰富自然资源和优良的气候环境,适宜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大豆、水稻、山芋、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果蔬为主,全镇现已形成5万亩优质小麦、3万亩优质大豆、2万亩优质稻、万亩优质山芋、玉米和沿淮千亩优质蔬菜五大生产基地,全年粮食总产4万余吨,畜禽主要品种有猪、牛、鸡、鸭、鹅,现已形成。以赵场为中心的沿淮百万草鸡养殖带,以潘圩为中心的沿浍优质水产品水禽养殖带,以姚管、许场为中心的生猪养殖示范片和以赤龙为中心的牛、羊养殖中心村等四大规模养殖区域,全镇年生猪存出栏2.6万头,牛3300头、家禽240万只,禽蛋70万公斤,鱼、虾、蟹等水产品的总量达2400吨,其中赵场的“五河草鸡”以其羽色亮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享誉省内外,远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大中城市,是蚌埠市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基地之一。

2 安徽省凤台县新集镇

城镇介绍

 新集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西部,距离凤台县城16.5公里。全镇辖20个村,1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愈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家庭企业人员25,800人。境内流动人口较多。行政区域面积66.95平方公里。自2001年以来,财政收入连年突破1000万元,跻身全省百家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

新集镇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入“扩权强镇”试点镇,成为淮南市第一批9个试点镇之一。是安徽省重点建制镇,淮南市五大重点镇之一;是凤台县专业小城镇,淮南西部地区铁路节点,以煤炭采选、运输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工矿型小城镇。

投资环境

境内拥有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一矿、安徽楚源工贸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凤台顺安工贸有限公司、淮南市矿用塑材厂、新磊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永春编织工贸有限公司、东明油脂有限公司、凤台银柳食品有限公司、新集立体农业科技示范园、凤台新天地复垦开发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

目前境内拥有5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新集农村信用合作社、新集邮政储蓄银行等。

拥有三家大型购物超市:新联商场、易购百货(新集店)、集萃华联超市(新集店)。

新集镇是新集矿区所辖地区,镇区内除了新集一矿的市政建设(新集家园共100多栋住宅楼,5个小区,3323户居民,1.1万人,矿区道路、国投新集公司医院)外,目前已建成新集大市场、新东大市场、郭郢香港街、胡岗新村、罗杨新村、新集步行街(蒙森金街)、东朱商贸步行街、东朱食品街等市政建设工程。

正在重点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即以一条轴线、一个集聚点向四周辐射。老城综合改造工程,也在逐步实施中。近期内,将尽快实施五十米大道向西延伸2500米的道路大建设。将打造出一个新型的移民集中搬迁园和工业园区。整个新集城区,将扩大一倍。

交通运输

 水陆交通便捷,西淝河穿镇东流,大京九阜淮线贯境而过,潘(集)谢(桥)与合(肥)阜(阳)两条公路于镇相交,境内设有张集火车站。

距离滁新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毛集入口约10公里。投资260万元兴建村汽车客运站(新集客运站),为淮南市首家村级站,省交通厅验收合格批准为三级汽车站,有车辆52辆,开通了新集到合肥、淮南、阜阳、淮北、寿县等客车班车。

文化教育

安徽省首家乡镇文化网站——新集文化网,于2010年8月16日开通。新集文化网由凤台县新集镇文化广播电视站主办,以弘扬地方文化、繁荣文艺创作、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新集文化网设有新集新闻、文学园地、乡土文化、文化图集、县外媒体看新集等10个栏目和子栏目,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

新集文化网立足新集,面向全省,将迅速、及时、准确地宣传该镇的重大文化活动,传递最新活动信息,推荐和展示广大爱好者的文艺作品,诠释新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层面、多角度介绍花鼓灯艺术之乡、煤电化能源重镇——-新集镇良好的发展和文化资源优势,为世界打开一扇探视新集发展的文化窗口,全力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该镇已建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一应俱全。拥有新集镇七彩路幼儿园、阳光幼儿园、新集矿区幼儿园、创新小学、育才小学、凤台十中、左集中学、新集科教中学等学校。

凤台县第十中学的前身是新集矿区实验学校,于1992年9月建成招生,06年12月移交给凤台县人民政府,现直属凤台县教育局管理,07年3月王集中学并入,07年9月更名为凤台县第十中学。该校已建成四幢教学楼,一幢科学馆(内设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及卫星电视接收站),一幢图书馆楼,一幢艺术楼,一幢六层公寓楼及一座食堂,总建筑面积30543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0平方米,拥有淮南市各中学中最大的体育场,运动场地面积39420平方米,其中包括8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1个足球场、400米环形田径场。

凤台县新集镇是安徽省花鼓灯艺术之乡,也是陈派花鼓灯的发源地,该镇陈巷村于2006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花鼓灯陈氏流派原始生态村”,并建立安徽省花鼓灯陈派艺术原始生态村陈列馆。“花鼓灯”具有内涵深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被中央舞蹈学院列为大学民间舞系高班学员的必修课。花鼓灯陈派创始人陈敬芝多次被中央舞蹈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传授花鼓灯技艺。

新集镇是淮南市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首批试点镇。2009年,该镇60岁以上的1100名老人领取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存折,今后他们将按月领取“工资”。新集镇也因此成为全省首家发放农民养老保险养老金的乡镇。

招商引资

投资2000万人民币的新集铜件制品有限公司

投资2000万人民币,安庆市大众电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凤台新集惠民自来水公司

投资7500万元人民币,成立芬雷选煤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凤台县新集一矿分公司

投资近亿元的安徽省最大的煤矿救援基地——国投新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并将先后举办“第三届安徽省煤矿救援技术竞赛”、“第八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

投资1.2亿元,与山东六和集团合作建设年产5万吨肉鸭(鸡)养殖以及深加工项目

3 安徽省颍上县新集镇

新集镇是颍上县原五大集镇之一,1992年撤区并乡之前一直是新集区的政府所在地,位于颍河西岸,距颍上县城西北45华里处,东与建颍乡接界,西与六十铺镇为邻,南与西三十铺镇相连,北与阜阳颍东区口孜集、杨楼乡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51.5平方公里,耕地42643亩,下辖10个行政村、1个商业社区居委会,人口47304人,其中农业39891人。该镇气候温和、湿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904.6毫米,降水不均,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新集镇有小学14所,中学2所,中心幼儿园1所,通过加大投入,新集职高、下湾中学、王圩小学、镇一小、六联小学、苏沟小学、曹元小学建教学楼各一幢,已投入使用,蒋庄小学、顺河李许小学教学楼也已竣工投入使用,这些教学楼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该镇的教学条件。在校学生51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教育普及率98%。通过引资建中心卫生院1所,科室齐全,医疗器械先进,并经常聘请外地专家来院坐诊,村村建有医疗卫生室,配备一名防疫员,方便群众防病治病。

新集镇是颍上县原五大集镇之一,历史文化长远悠久,安徽省唯一保留下来的江淮《锣鼓嘭子》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新集镇原名《永兴集》始源为1686年至今300多年历史至今还保留着清朝中期的古代文物如:李家祠堂和文化遗产深藏着文化的渊源底蕴,民间文艺更是享有盛名《灯》这一项就有好多!有龙灯、小牛灯、狮子灯、八仙人字灯、小车灯、独杆轿等。还有我县其他集镇没有的民间艺术,《彩刀会》《甩角》《肘阁》等、、、、、肘阁于2006年代表安徽省去广东番禺市去参加全国18个省飘色汇演光荣的荣获了山花奖,入围奖给安徽省争得了自解放以来最高的文化荣誉,这充分证明了永兴集的老艺人以及现在的新集镇的艺人早就受文化的熏陶多才多艺。新集镇商业居委会全体领导带领新集镇的老艺人和艺人爱好者下决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坚决保护好文化遗产确保历史文化的传流,在保留历史传流的宗旨基础上不断的改革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将新集镇的文化事业在创辉煌。在这伟大的以人为本的时代里多给人民增添精神粮食为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倡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作出自己的贡献。

4 河北省迁西县新集镇

新集镇本是由原西岗乡和新集乡在1996年撤乡并镇合并而成,共有7891户,25325口人。镇内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劳动力资源丰富。水域以8座水库和还乡河为主。

地理位置

新集镇地处县东南部,距县城25华里,东部与尹庄乡毗邻,南部与东花院乡接壤;西部和北部被兴城镇所环包,迁唐线、兴野线和彭李线三条公路途经该镇,是该县通往秦皇岛和古冶两地的必经之路。

人文历史

凤凰山文化庙会。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途经此地,广施仁政,为纪念唐太宗,特建唐王庙一座。每年正月二十九进香观光者蜂拥而至,更兼民间文艺团体,近有唐山本土人,远甚者至闽粤等地,年复一年,经久不衰。为发扬光大之,民间自筹经费又建三星殿、南海紫竹院等大小庙宇,整个山体灵气活现,人文景观蔚为壮观。

还乡河之源。还乡河是该镇主要河系,流向自东向西,其发源于泉庄村的一井泉池,该泉常年水流不止,水裕而不溢,久旱而不竭,在这贫水之地实为罕见。

物产资源

新集镇是农业大镇,以土地居多,使该县具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最多的地区。主要物产以板栗、核桃、安梨及大田作物为主,境内共拥有松林面积3万余亩,北部山区以片麻岩为主,南部地区则以石灰岩为主。

特色产业

玉米制种。自1995年以来,新集镇确立了原西岗乡孙家峪、干柴峪、潘仗子、东岗、西岗等五个村玉米制种项目,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可生产玉米种260万斤。

合同肉鸡养殖。该项目是该镇与秦皇岛正大集团签订建立以 “公司+农户”形式的新型合作。正大集团负责提供雏鸡、饲料、养殖技术及成品鸡回收,养殖户出力养殖,方法简单易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镇年可增收120万元。

畜牧养殖业。按照该镇家家都有养殖牲畜的传统,引导农民由牲畜分散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先后建立了新集、李庄子、河东寨、林家峪4个小尾寒羊养殖示范场,以南台、学房峪、洪丰寺为主的3个肉牛养殖区。

蔬菜种植。全镇建立以言前峪、新集、东岗、河东寨为主的棚菜生产基地,以南、北巨家峪为主的露地菜生产基地,共计面积430 亩,由经纪人负责外销,收入稳定,增收成效明显。

重点项目

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和外地客商合作,在该镇建立一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实现全镇奶牛养殖数量1500头,实现畜牧强镇。

小城镇开发。对老市区进行整顿,使市场美化,建2000平方米商贸楼一座,凤舞标识一处。规划好开发带,为建设文明生态镇奠定基础。

5 河北省昌黎县新集镇

镇政府驻新集村。面积83.9平方千米,人口3.28万。辖42个村委会:新集、丁村、高庄、小港、小寨、桃园、南套、小营、郑庄、东佃、厚佃、尖角一、尖角二、崖上一、崖上二、槐贾庄、北赵庄、槐冯庄、槐李庄、大鲁庄、徐杜庄、吴家坨、马踏店、北房子、东沙子、西赵庄、王家楼、苟子套、常陈庄、小鲁庄、大周庄、小周庄、太平庄、裴各庄一、裴各庄二、三八家子、施家坨东、施家坨西、西荒草佃、东荒草佃、西马庄子、西新庄子。

一、新集镇概况

新集镇位于昌黎县城西南20公里处,西南邻滦河,东部和北部与马坨店乡毗邻,西部与靖安镇接壤,南部与荒佃庄镇接壤。现有农户11188户,总人口32675人,其中农业人口30880人,有劳动力资源24045人。所辖行政村42个,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472亩。全镇有51个基层党支部,2032名党员。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养殖业和特色林果业。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2个,有各类企业、个体户近743个。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果品蔬菜等初级产品资源。昌新公路和蛇刘公路贯穿全境而过。辖区有新集镇中学、施家坨小学等初级中学和完全小学。

二、产业结构概况和经济发展状况

新集镇按照“政府规划,科技先进,产业集聚,标准生产,品牌经营”的思路,以园区建设开发作为载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块状经济,优化全镇农业区域布局。

1、园区化建设现状。

西新庄的设施蔬菜,吴家坨的特色林果,马踏店的珍稀动物养殖以及遍布全镇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的地产生猪,在全县已小有名气。多年来,在农业方面的人力、财力、智力积淀,已使我们具备了率先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的工作以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结合我镇农业现状,因地制宜,重点指导,突出发展;

首先,确定了沿滦河和沿刘石公路两条经济带的开发思路,在沿河滩涂一线说涉及的12个村,开发20000亩滩涂资源,使闲置多年的荒滩,变成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在沿刘石公路一线所涉及的13个行政村走市场带基地的路子,依托新集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带动设施蔬菜的种植完成沿路地区日光温室走廊的建设工程,使其成为面对京、津和东北地区较为固定的蔬菜供应基地,经过一年的建设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000亩,可实现农业产值增值250万元;

其次,根据我镇的不同区位特点,规划建设五个农业示范园区:

(1)东北部地区以西新庄至裴各庄为中心,建设设施蔬菜园区,实现农业的大投入、大产出。在小营村和新庄村分别投资200万元和100万元建立了绿色蔬菜示范园区。

(2)南部地区以吴家坨、东佃为中心,规划建设施林果示范园区,以此带动本镇特色林果业的发展。目前,该园区实现特色林果面积3000亩。

(3)中部沙带地区在种植业以外搞调整,以马踏店、冯庄为中心建设珍稀动物养殖示范园区。该园区各种珍稀动物存栏达到了50万只。投资200万元对高庄村进行了沙地改造工程。

(4)西部地区以崖上一、二村为中心,投资100万元建设了生态示范园区。这一新建园区规模在千亩以上,将扩造为精品园区,使之不断上档次上水平。

(5)西北部地区原大周庄乡各村建设了以拱棚蔬菜为重点的粮菜套种示范园区。

2、园区扩展规划。

为促进新集镇的全面发展,立足新集镇区域优势特点,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再规划开发两个园区,一为马踏店村北的工业园区,一为高庄村北的畜牧养殖园区。

过对上述两条经济线的开发和七个示范园区的建设,来带动全镇42个村的农业结构实现宏观与微观上的调整,使全镇农业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功能区,一区一品,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到目前统计,我镇现存各类企业 743个,其中个体工商户737个,均为规模较小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加工、农产品销售、服装裁剪加工、日用品销售等。新集镇的支柱企业主要有4个。秦皇岛嘉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位于新集镇工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立了“公司 + 市场 + 协会 + 基地 + 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价格指导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走出了一条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龙都葡萄酒厂也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地面积50亩,有自己的干红葡萄酒灌装生产线。新昌精密铸造厂为汽车配件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0万元。昌黎县金山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新集分公司 为全镇提供诸多工作岗位,对全镇就业状况有突出贡献。

四、新集镇具备的优势资源

一是项目建设状况及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发展优势。

几年来我镇的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了对立镇项目的服务,构建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进一步以服务项目建设,创建和改善投资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为切入点,从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以优惠条件。

1、筹措规划了占地500亩的工业园区,园区内水、电、路硬件设施齐全。

2、政策软环境上。对于外商来我镇投资的客户,政府实际一站式服务。即对于外商投资所涉及的相关手续,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进行及时办理和审批。

3、税收政策。新集镇党委、政府向社会各界正重承诺,凡有志来我镇投资办厂的广大客户,我们将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其尽可能的税收政策优惠,在保证国家税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投资客商的利益。

二是初级产品和资源优势。

新集镇地处滦河岸边的平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水土资源丰富,生产出的各类蔬菜和各种水果等产品都属于简单的初级产品,每年果品产量和新鲜蔬菜产量达到一定规模。

1、农副产品的资源丰富。由于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养殖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像草莓、油桃、土豆、甜玉米等初级产品丰富,貂、貉、狐狸等毛皮动物充足,且都是初级产品,缺少深加工企业。

2、劳动力资源充足。一般大农业像地膜花生,早春、秋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机械化耕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一部分青壮年农民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出现了大批富余劳动力,闲暇时外出打工,劳动力资源丰富。

此外,我们还有滦河滩涂2万亩沙地资源未开发,有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尚待开发。如果您到我们这里来,可观赏无公害果品生态园,品草莓、油桃、大樱桃等特色果品,吃农家饭,体验农民生活。这是我们的设想,也是我们今后追求的目标。新集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新集人民热情周到,竭诚欢迎各届人士来投资办厂,旅游观光,传经送宝。我们将为您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旅游环境和一流的服务。

6 河北省三河市新集镇

位置

新集镇地处三河市区东南,与蓟县、宝坻、香河三县相邻。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街(回汉混居),总人口4.5万。由于该镇位于北京、天津、唐山三角腹地,且被泃河、鲍邱河(武河)、引泃入潮三个河系环抱,因此,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水运码头,经济繁荣,商贾云集,素有“一京二卫三新集”的美称。

代码

131082104:~201 胡元村 ~202 邢元村 ~203 回民队村 ~204 西门外村 ~205 大王庄村 ~206 小王庄村 ~207 菜元村 ~208 任庄村 ~209 陈庄村 ~210 张庄村 ~211 李庄村 ~212 刁庄村 ~213 东达屯村 ~214 西罗村 ~215 大罗村 ~216 东罗村 ~217 姚家营村 ~218 二郎庙村 ~219 西营村 ~220 中营村 ~221 东营村 ~222 龙湾村 ~223 杜庄村 ~224 桥头村 ~225 芮庄村 ~226 刘白塔村 ~227 行仁庄村 ~228 大掠马村 ~229 小掠马村 ~230 荣村 ~231 埝头村 ~232 孙屯村 ~233 孟庄村 ~234 胡庄村 ~235 王庄村 ~236 南庄村 ~237 刘庄村 ~238 栗屯村

沿革

1958年属皇庄大同公社,1961年析建新集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埝头乡并入。1997年,面积63.4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邢家园、西门外、回民村、大庄、菜园、小王庄、小陈庄、胡家园、李庄、张庄、二郎庙、姚家营、西营、东营、中营、龙湾、杜庄、刁庄、东达屯、任家庄、芮庄子、桥头子、大罗村、西罗村、东罗村、荣村、刘白塔、行仁庄、大掠马、小掠马、栗屯、孙安屯、孟辛庄、胡庄子、王堂庄、刘庄、埝头38个行政村。

该镇拥有耕地5.6万亩,土壤肥沃,是该市产粮大镇,有“麦窝”之称。迅猛发展的畜牧业是该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几年的扶植,已培育成熟鑫兴肉类有限公司这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年均出栏生猪240000余头,肉牛14200头,带动了周边养猪、养牛业的发展。全镇造林总面积达1.8万亩,绿化率达到36%,特别是围河造林工程的实施,使全镇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

该镇秉承廊坊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的工作思路和三河市“工业立市,项目兴市,和谐稳市,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坚持该镇“率先垂范、表里如一,雷厉风行、务求实效,团结清廉、扎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谐。全镇已形成凿岩机制造、水泥及水泥制品和量刃具三大主导产业,建立了凿岩机配件镇级工业小区、行仁庄工业小区和荣村、埝头彩砖小区,有效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普及了电话和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

7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

基本情况

新集镇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古称永成集,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位于南京市北郊,六合区西南端,南与浦口区隔马汊河相望,西与安徽来安隔滁河相望,东南与六合经济开发区、原大厂地区相临,南、西、北三面为马汊河、滁河环绕。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宁启铁路、宁淮、宁蚌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石油管道和江北500kv变电站等重点工程穿镇而过。新集具有离江南主城区较近、离重点园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公路、铁路、航道和管道运输等方式齐全的交通优势、三面环水,一面是森林的生态优势,拥有相当数量以及6万多亩耕地,3万多亩水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特色农副产品有:西瓜、挂胚鸭、卤牛肉、葡萄、草莓等。2006年被评为省级平安乡镇,市级“‘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市“农民增收杯铜杯”。

现新集镇已并入龙池街道成为龙池街道新集社区。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6年,坚持以富民强镇总揽全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健发展。着重突出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引进南京星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京沃德包装容器有限公司、南京浩盛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10个,投资规模达4亿元。引进浙江客商投资160万元建设礼品西瓜20公顷、引进占地40公顷的新优果品种植和长城森林公园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实施宁连、宁洛高速公路200公顷绿色造林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上新台阶。投入98万元实施井字河大蒋段、小头李段及妯娌村上王河5800米河塘清淤,完成土方量9.5万立方米。投入35万元对刘林村下塘站两台套16寸混流泵的村级泵站进行改造。投入5万元对路呙村仁王桥进行改造。投入208万元实施占地面积333.3公顷的三汉湾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项目区沟、涵、站、路全面改造。投资30万元对沿河泵站、堤顶公路等防汛设施维护维修,储备防汛物资。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滁河长城段、朱云孔湾段和刘林段实施河道清淤,加固平台,填塘固基20公顷。实施河塘清淤工程15条,完成土方量7.92万立方米。投入25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封闭式垃圾池6个、垃圾箱4个;水冲式公厕4座,普通式公厕7座。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80户,累计用户5200户,覆盖率达84%。完成拆违拆破90户,拆迁面积1万多平方米。投入620万元,改造危房11户;建水泥化道路22.5公里,砂石路9公里。启动葛新线(葛塘街道—新集镇)、毛头线(六合开发区毛许—新集镇头桥)等镇内主干道修复工程。建成9个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20个,实现再就业3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大,新增各类参保人员200人,累计达9000多人;2.51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参保率达94%;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新生婴儿出生干预工程,计划生育率99%。

8 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

新集镇位于仪征市东部,是风景秀丽的仪征“迎客松”,素有扬州“西门第一集”之美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是沪、宁、扬、镇等城市群带上的一座新兴工贸城镇,镇区距扬州10公里、南京60公里、镇江20公里,处于宁镇扬产业带的接合点,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核心区。京沪线、沪宁线、宁通线等多条高速公路会聚于此,宁启铁路、沿江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紧邻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扬州火车站、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扬州港和扬州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2个街道,13个行政村。新集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新集便是扬州西郊重镇。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集传承悠久的人文传统,依托发达的现代文明,外资内资齐头并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镇实现三业总产值24.4亿元、财政收入4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8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扬州市环境优美乡镇。

9 陕西省南郑县新集镇

概况

新集镇集市兴于明未,盛于清,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素有“小汉中”之美称。被确定为重点镇以来,新集镇按照“农业稳镇、商贸活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思路,立足长远,追求品位,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走 “规划先行、经营城市、项目带动”的路子,狠抓基础,完善功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陕南明星城镇。

按照省级重点镇建设资金投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到2012年,新集镇计划完成桥梁、道路、广场、沿河景观带等26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815亿元,集镇建成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扩大1.1平方千米,新增人口1万人以上。

地理位置

新集镇位于南郑县西北角,东距汉中25公里,辖34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34900亩,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新集镇始于明,盛于清,原名“沙河集”,后取“新兴集市”之义,改名新集,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素有“小汉中”之美誉,1996年被确定为全省百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山、川、陵地貌兼备,平川和丘陵面积约占80%。交通、水利等基础设备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汉黎、南勉公路穿境而过;濂水河、黄家河、杨城河三水环绕,新集镇是南郑县西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经济发展及荣誉

新集镇党委、政府在确定了“壮大生猪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加快集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2008你那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劳务年收入达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9元,集镇主要街道实现了硬化,整治集镇环境,实行了垃圾日清运,实现了集镇亮化、美化、净化;80%以上的村实施了通村道路建设,在11个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修建了标准化“U”型渠道,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猪、茶叶、蔬菜、中药材四大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平安创建、“标兵工程”得到提升,2006年镇党委被市委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成人教育先进乡镇”、市级“平安乡镇”、市级“小城镇型新农村规划建设先进单位”、市级“先进体育乡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主题”,积极实施“中心突破、两翼腾飞、四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题就是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中心突破 就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实施突破战略,把新集镇打造成南郑县西北部商贸中心;两翼腾飞就是在三大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上实现腾飞、在劳务经济的品牌价值上实现腾飞;四轮驱动就是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保障这四个轮子要长期保持并驾齐驱,在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上平衡发展。奋力实现全镇率先突破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10 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

一、基本情况

新集镇是兰郎文明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距临夏市15公里,镇域面积35.5平方公里。现辖夹塘、新集、古城、苗家、苏山、赵山、赵牌、寺湾、杨坪9个行政村,103个社,4350户、210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3人,农业人口20200人,2006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1923.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2元。

二、区位或资源优势

新集镇地形呈半山半川分布,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658米,兰郎公路从镇中东西贯穿,交通便利。全镇耕地面积19876亩,其中水浇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6%,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洋芋、蚕豆、油菜等农作物和少量的花卉,粮食亩产265公斤,畜牧业以家庭养殖为主,主要生产牛奶、商品猪、牛、羊、鸡,年生产和出售各类肉类520吨。

根据临夏县“南电北水”开发战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大夏河流经的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对大夏河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投资1475万元的新集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营,古城电站正在建设。

三、特色经济及物产

该镇党委、政府不懈努力,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区位优势,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利用川区村交通、水电条件优越、粘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兴办各种民营经济实体。截止2006年底,全镇共建成股份制建材企业12家,其中砖厂10家,砂石料厂2家,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0多万元,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960多人,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上缴利税38万元;杨坪村布鞋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已发展布鞋加工点12处,年加工销售各式布鞋30多万双,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元以上,获利90万元以上,安置劳动力240多人,拓宽了群众的收入渠道;夹塘村民间传统制香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

11 河南省新县新集镇

新集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处,是新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历史上是豫鄂边界上的重要城镇,1985年由原城关镇和城郊乡合并建镇,又于2005年12月与原代咀乡合并,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8.88万亩,耕地面积2.5万亩,辖14个行政村和12个居委会,288个村(居)民组,总人口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5万人,农业人口3.15万人。

该镇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三项国家级荣誉,是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中州名镇”。

历史悠久,文明传承

境内有4000年文化积淀,天亮寺新石器遗址、艾洼商周遗址、窑岗战国墓、连康七十二寨、金兰寺等文化遗址遍布全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集镇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境内有革命旧址10余处,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8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培育了高敬亭、曾昭文、刘家骥等一大批革命英烈、志士仁人、军事将领、科教精英,走出了20余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植物1500余种,以青檀、银杏、灵芝、天麻为名贵,动物530余种,以金钱豹、娃娃鱼、黄羊为珍稀,探明储量矿藏10余种,可供开采的有钼矿、花岗石、大理石、萤石等。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组织实施了金水小区开发建设,筹措资金3亿元,建成金水花园、金成山庄、京九嘉园、金河佳居等新颖别致的欧式别墅约千套,并探索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组团式开发、集约化管理”的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实施街道、公共场所、庭院、山区绿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均绿地面积13.7m,河流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继续保持“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