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欧 |
释义 | 西欧位于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中文名:西欧 地理位置:欧洲西半部 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综述欧洲西部地区。欧洲的除前苏联以外的欧洲的地区。地理上的欧洲西部是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从行政区域上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面积9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1亿多(1958)。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矿产。重要海港有伦敦、利物浦(英),马赛(法),布鲁塞尔(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伦敦、巴黎、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马赛等著名城市。除摩纳哥外,其余6国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广义的西欧指欧洲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位于欧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人口5亿多(1988)。欧洲最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其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狭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岛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夏干冬湿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湿润气候。有煤、铁、石油等矿藏。大多数国家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农业、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均十分发达,形成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 西欧也指在文化和语言及宗教信仰和经济比较趋向一致的欧洲西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地域意识。 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欧洲西部地区指北海东岸 至黑海西岸一线以西的欧洲部分,本地区面积不大,但国家众多,海岸线十分曲折。 (2)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3)地形平原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 深受冰川影响: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 (4)气候特征: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自西向东逐渐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地理环境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70°之间,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大气环流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大西洋暖湿气流输送到内陆。 东西差异: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气候与农业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空气湿润,云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②、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油橄榄 ③、农业生产——耕地、劳力都不足——农业现代化对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都很重视——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 ①、河流水文特征:气候、地形-------决定本区水文特征-------河流众多,河网稠密,河流水量充沛,水位变化小,水流平稳,长河较少,通航里程长,有结冰期。 ②、主要河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 瑙 河:德、奥(维也纳)、斯、匈(布达佩斯)、克、南(贝尔格莱德)、保、罗、乌——注入黑海——河口在北纬45度、东经30度左右 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莱茵河:瑞士、法、德(鲁尔区、法兰克福)、荷——注入北海——中下游流经工农业发达和人口稠密区,航运便利 法国塞纳河——巴黎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 德国易北河——汉堡(德国最大港口) ③、主要运河多瑙河---莱茵河运河 基尔运河 ④、英法海底隧道又称海峡隧道、英法海底隧道、欧洲隧道,1994年5月6日开通。连接了英伦三岛和法国,由三条长51千米的平行隧洞组成,全长为153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国家和居民(1)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匈牙利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2)经济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瑞士位居第二 。 经济雄厚的经济实力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欧洲西部集中有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工业大国,它们的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其余国家则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工业部门。 法国是工业和农业都发达的国家,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德国是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其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1998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世界位次: 第一位 卢森堡 45100美元/人 第二位 瑞士 39980美元/人 第三位 挪威 34310美元/人 第四位 丹麦 33040美元/人 第八位 冰岛 27830美元/人 第九位 奥地利 26830美元/人 第十位 德国 26570美元/人 农业农业为欧洲次要生产部门,在欧洲西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在欧洲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都有发达的农牧业。 旅游业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法国景色如画的田园,风光旖旎;千年故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艺术之都巴黎,精湛典雅;古老的城堡、庄严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博物馆,风格各异;西班牙的斗牛场、意大利的狂欢日、慕尼黑的啤酒节,气氛热烈。欧洲西部国家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 主要旅游地: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水城威尼斯和比萨斜塔,“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挪威奥斯陆峡湾和午夜太阳,荷兰鹿特丹花卉(郁金香)、风车、围湖造田工程,瑞士日内瓦湖光山色、手表作坊、登山滑雪,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沙滩风光、斗牛比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凡尔赛宫、时装节,英国伦敦白金汉宫、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大英博物馆、马克思墓地等。 工业分布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呈“十”字型分布: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英国 波兰 意大利 主要国家英国(1)西欧的岛国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英文:The United Kingdom 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政治制度 英国采取议会政治的历史要回溯到1215年所制定的《大宪章》。起初《大宪章》用于限制王权,它改革了法律和司法,规范了国王及王室成员的行为,同时也保障了英国平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大宪章》后来成为英国宪法的基础,使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依循这个传统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3)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颁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 (4)农业 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东南部:种植业集中地区(小麦、大麦),降水较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5)首都伦敦 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雾都(河谷十阴雨天气十燃煤粉尘),现在工厂大多将燃煤改为使用石油、煤气或电能,雾已少见。 法国(1)自然地理环境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2)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 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 法国的能源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其是其核能工业,与美国同属于世界第一梯队。法国的高速铁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占有重要影响,军工技术在欧洲领先。法国化妆品业和奢侈品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政府鼓励农业发展政策;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农作物分布:小麦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北部高平原;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畜牧业主要在西南部丘陵地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 (3)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全国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中心,世界著名时装和化妆品中心,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塞纳河流经。 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 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 德国(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 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3)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水源充足 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周围发展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鲁尔区的兴衰 1.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 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4)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欧盟银行)所在地 慕尼黑:南部中心,啤酒之都 意大利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领土以亚平宁半岛为主,还包括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两大岛屿。 (1)地形。意大利山地面积广大,主要有亚平宁山脉,北部边缘为阿尔卑斯山,境内多火山(如著名的维苏威火山)。阿尔卑斯山脉以南为肥沃的波河平原。 (2)气候类型及特点。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温差大;其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河流。主要河流为波河及其支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水能蕴藏丰富。 (4)工业生产。工业发达,但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米兰、都灵、热那亚的三角工业区。都灵汽车工业发达,米兰是重要化学工业基地,热那亚造船工业历史悠久。南部沿海城市塔兰托,建立了大型钢铁厂。 (5)农业生产。波河平原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和蚕丝等。 (6)主要城市。首都罗马是世界名城。威尼斯是著名“水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