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铜仁学院
释义

铜仁学院是200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2007年9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学院概述

铜仁学院是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系1920年成立的铜仁明德中学。在90年的办学历史中,为社会输送了成千上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其中多数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曾多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誉为“文明学校”,被国家文明办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学院位于“西部名城”贵州省铜仁地区铜仁市北郊美丽的锦江河畔,环境优美。现有校本部、北校区和东风林场校区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2.53万平方米(3488亩),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拥有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及语言、物理、生物、化学等教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23.26万元。图书馆为省级优级馆,藏书76万余册(含电子图书约24万册)及中外文6个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料。有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报。成立有黔东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黔东人物馆”和“黔东书画馆”。建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贵州考试中心考点、全国英语水平等级考试贵州考试中心考点、铜仁地区教师资格培训及考试考点;是铜仁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旅游培训基地和其他各类应用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89人,专任教师490人,高级职称教师147人,其中正高19人,副高128人,博士7人、硕士156人,外聘教师11人,其中外籍教师4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人,主持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1人,铜仁地区地管专家4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有1人受聘担任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888人,其中本科生4762人,专科生2126人。 学院目前设有12个系、2个教学部和1所附属中学,有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48个专业。目前学院已设置本科专业26个,有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48个专业。学院在加强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努力适应规模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增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特色优势明显、生命力较强的新专业,尤其是非教师教育专业,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目前学院已设置本科专业21个,每年可望增设本科专业3—4个,逐步从以专科教育为主发展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师教育为主发展为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举的综合性地方学院。

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内涵,积极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新校区建设),做到本、专科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规模与质量并重。学院立足黔东,面向全国,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使命,现已成为铜仁地区在“科教兴铜”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十分重要的人才基地。

根据铜仁地委、行署构建川硐教育园区的整体规划,学院新校区重新定址于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占地共650余亩,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是建设大学校园的理想场所。学院现正努力加快川硐新校区建设,已完成建设总体规划,有望在2010年6月破土动工,力争2-3年内整体搬迁,实现一校一址。

学院2004-2005学年统计公报 (模拟数据)

铜仁学院现有10个系,24个专业。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正副教授109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 人。聘有客座教授16人,外籍教师4人。现有本、专科在校生4575人,成人函授生近2000人。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中学教师和各类专业人才。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的办学理念,立足黔东,面向全省,辐射武陵山区,服务西部,办出了特色。全校师生正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迎接美好的明天。

院系设置

铜仁学院目前设有12个系2个教学部和1所附中,有涉及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5大学科门类24个专业,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铜仁学院现有教职工667人,其中专任教师385人,有教授1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23人。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聘有客座教授16人,外籍教师4人。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300余人,其中本科生2772人,专科生3534人,另有成人脱产、函授生1400余人,留学生6人。

中文系

铜仁学院中文系于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本科层次专业,其前身是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本系现有教师41人,并有在读博士3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11人,研究生学历以上19人,在校本、专科学生800多人,成人函授生近200人,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中学教师和各类专业人才。设有语言、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教法6个教研组,把科研与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不但教书育人,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语文》、《清华大学学报》、《方言》、《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湖湘论坛》、《山东文学》等核心刊物和其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

中文系坚持贯彻铜仁学院“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的办学理念,立足黔东,面向全省,服务西部。开设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本科)、语文教育(专科)、文秘(专科)。

《周易·卷二》云:“同人于野,亨”,《周易·卷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铜仁学院中文系正以谷壑之胸怀,广纳天下莘莘学子。全系上下,精诚团结,迎难而上,沐浴晨风朝阳,相携昂首阔步前进!

法律与政治系

法律与政史系始建于1979年,是铜仁学院建立较早的系部之一。本系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5名,讲师18名;硕士学历15人。我们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新疆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我们的学生也来自贵州、山东、湖南、广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十多个省份。我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在美丽的锦江河畔,多年来演绎着一幕幕生动的教学、科研、爱生、敬业的动人画卷。 法律与政史系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农村区域经济、地理科学和社会工作五个本科专业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法律、经济管理、综合文科五个专科专业;共有在校本、专科学生914人,是铜仁学院第一大系,30年来培养了三千五百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铜仁地区及相邻地州和国内一些省市的中小学和党政司法机关,为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系以来,法律与政史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奋进,培育了“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系风,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政史系现设有思想政治、经济管理、历史、法学、地理和职业技能教研室等教研室,十一个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活动室和一个地理实验室。尤其升本以来,全系教师为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政治经济学、中国古代史被评为我院首批的院级精品课程;其他课程均在建设之中,几乎所有课程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目前,本系拥有自己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并有多位老师参与了《贵州地方史》、《伦理学》等教材的编写,在研省、院级课题、项目20余个,每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我们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合作,近年来我们有十多位老师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访学进修;年轻教师也在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学历水平,今年,我系又有几位老师参加了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一位老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即将毕业。

法律与政史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建设。1979年以来,政史系连续多年被学院评为教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风建设先进单位,系党总支、团总支多次被评为地级、院级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我们有理由相信,有铜仁学院做坚强的后盾,在先进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下,法律与政史系将会创造更多的辉煌。

英语系

英语系现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7人,外籍教师4 人,客座教授2人,在读(脱产)硕士研究生2人,在职研究生16人。现有13个班级,在校学生(本科、专科、成人)共570人,外籍留学生8人,各专业将逐年增加招生。英语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视听课、英语语音、泛读、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美文学、翻译、计算机、日语等。

社科部

铜仁学院社科部成立于2009年,为正处级建制,其前身是1993年8月设立的马列室(副处级建制)。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协同全校各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该部现有专、兼职教师20多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主要兼职教师12人。专职教师中有副教授3人,硕士学历9人,室主任严华,副主任徐兴灵,教师张卫红为学校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课程方案”和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要求,下设五个教研室,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贵州省情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是专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承担着对我院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我院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思想。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教学部门,基本能够适应本科办学的发展要求。

在铜仁学院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始终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并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目标。

数学与计算机系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始建于1978年,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2000年,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系,2001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办招收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班,2006年开始正式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2008年正式招收计算机科学本科,学制四年。现配有9个计算机实验室和400余台高档多媒体计算机。我系现有教职工共3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名,讲师20名,现有各类学生800余人。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我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途径抓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26名在职教师就读贵州大学基础数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先后有2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进修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

教育系

教育系的前身是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成立于1992年9月。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正式易名为教育系。现有三个教学班123名学生,有教师14人,正、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6人,他们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其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及师源结构较为合理。我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较强,教学效果历年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教师中有3人次先后获得学校优质课评比一、二、三等奖。 教师的科研能力尤为突出,近年来,教师主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独立完成省级科研1项;出版《教育探索与思考》、《取名与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数学教育心理学》等4部学术著作;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担任《新心理学过程》、教育学、中国书院辞典等10余种著述的编委,副主编,总篡,编审等;1992年获得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1997年获省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另获地厅级、校级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若干项。

教育系在2004年招收了第一届心理健康专业学生;迄今,我系已招收了三届心理健康专业学生,并且准备招收新一届本科班,招生对象将施行文理兼收,可以说,已初具规模。我们相信、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系将成为我校一颗闪亮的新星。

生物与化学系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78年,原名铜仁师专化学科,后更名为化学系。1992年铜仁教育学院与铜仁师专合并,由原铜仁师专化学系、铜仁教育学院化学科、生物科组建为生化系,2006年又名为铜仁学院生化系。

在全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学校的领导和关怀下,生化系全体师生艰苦创业,生化系办学规范日益壮大,师资力量日渐雄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1999年起招收生物教育专业,2002年起招收综合理科教育专业,现有三个专业十个班(含与贵师大联办化学本科班),共计学生388人。另外园林专业于2007年招生。本系现有教职工27人。专职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3人;专职实验员5人,其中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3人。这是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五名分别到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校进修。全体教师潜心钻研教学、开拓创新,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

艺术系

铜仁学院艺术系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铜仁教育学院音乐科(于1979年建立)。目前,已迅猛发展成为拥有14个班级,在校生约500人的大系。艺术系分为音乐学和美术学两大专业,在职专任教师4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九名、讲师15名、助教2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招生层次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音乐学本科4个班,专科3个班级,美术学本科4个班级,专科2个班级,一个工艺设计(非师范性)专业。

艺术系专业教师以勤奋好学的拼搏精神,在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在国内多家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近百篇,音乐作品(创作歌曲)、书法、美术作品(油画、版画、国画)等近30余件,其中有的专业论文曾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二等奖,并在国家级重要期刊《中国音乐》上发表,受到国内同行专业的好评。

艺术实践方面,艺术系教师注重专业与教学同步,课堂与实践相结给,系领导十分重视每一个教师专业的自修,定期召集各教研组研究学科教学问题,组织举办教师音乐会,教师作品展或教师独唱、独奏音乐会,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艺术感染力,展现师资水平。

我系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的办学理念,立足黔东,面向全省,辐射武陵山区,服务西部,办出了特色,全系师生正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迎接美好的明天。

体育系

本专业前身是1984年设立的铜仁师专体育教育专业(专科)。2002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了5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99人。2007年设立本科招收首届本科生51人,现有本科在校生266人。根据体育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教研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历史沿革)

2007年以来,本专业以“铜仁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全省和铜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系现有的条件,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立足黔东,服务贵州,辐射武陵山区。(专业定位)

突出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性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拓展,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思路)

学院论坛

铜仁学院一直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着想,2010年至今在铜仁大学生论坛入住的铜仁学院大学生呈直线型发展,并一度参与大学生公益活动,铜仁地区6.1大型公益活动受铜仁电视台采访,论坛给学生们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口碑。

教学成果

学院设有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研究所、铜仁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研发机构,承担课题89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人文社科奖、教学成果奖58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文5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35篇;专著35部,主、参编教材96本。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兼职教师90人,外籍教师1人,其中:教授15人(含省管专家1人),副教授12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6人,专业教师222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60人。

办学宗旨

铜仁学院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不断提升办学内涵,积极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新校区建设),做到本专科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规模与质量并重。学院科研氛围浓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些毕业生已走上重要的业务岗位和领导岗位,学院已成为铜仁地区在“科教兴铜”、“人才强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铜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学院本着“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的办学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足黔东,面向全省,服务西部,办出特色,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在贵州东部地区乃至整个武陵山区有影响、有特色的地方性、综合性、多科性本科学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