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
释义 |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又称细菌性心腐病。病原为Pseudomonas avenae Manns,1978年后改称P.yringae pv.panici(Elliott)Young et a1.称燕麦(晕疫)假单胞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中文学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拉丁学名:细菌性心腐病 危害作物:水稻 为害部位:叶片或叶鞘 为害症状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楚。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先在叶片基部中脉发病,初水浸状黄白色,后沿脉扩展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黄褐至深褐色的长条斑,病组织质脆易折,后全叶卷曲枯死。叶鞘染病呈不规则斑块,后变黄褐,最后全部腐烂。心叶发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内,拔出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至淡黄色菌液溢出。孕穗期染病穗苞受害,穗早枯,或有的穗颈伸长,小穗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变褐不实。 病原信息菌体单细胞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5~2.5×0.5~0.8(μm),极生鞭毛1~5根,多为1~2根,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肉汁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污白色隆起,不产生褐色素和荧光素。 传播途径在病残体或病种子上越冬,病菌借水流、暴风雨传播蔓延,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特别是秧苗受伤或受淹后发病重。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阴雨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高秆品种较矮秆品种抗病。 防治方法(1)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及时排水。 (2)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力。 (3)其它方法参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