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菜屯镇 |
释义 | 菜屯镇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全镇总面积59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菜屯镇所辖重要行政村有:菜屯村、堤口冯村、大黄村、梁李村、丰李村、娄庄村、阚庄村、杨槐村、林场村、张贾村、南海子村、西海子村、伦徐村、孙庄村等。 中文名称:菜屯镇 外文名称:Caitun Town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 下辖地区:菜屯村、堤口冯村、大黄村 等村 政府驻地:菜屯村 电话区号:0635 邮政区码:252116 地理位置:茌平县西北部 面积:59平方公里 人口:2.8万 方言:山东方言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鲁P 历史沿革1946年以来,先后为菜屯区、菜屯乡和菜屯人民公社。1971年2月,全县区划调整,将菜屯区的西纸坊头、后陈庄、郭堤口、崔老庄、大朱(包括小卫庄的几户)5个自然村划归贾寨人民公社,李井范、蒋庄、许寨、王麻子、田庄、许庄、乜堂、朱楼(包括小卫庄的几户)8个自然村划归肖庄人民公社。1984年7月,菜屯人民公社改为菜屯镇。 自然资源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沙质土壤,气候为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马颊河从境内斜穿而过,优越的气候和水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产果香瓜甜,西瓜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无公害地瓜产量达到2.8万吨,林木覆盖率达46.3%,优质杂果面积4000余亩,素有“林果之乡”美誉,以花生为主的油料产量列全市10强前列。菜屯镇交通便利,30分钟可达聊城、茌平、临清、高唐,1小时可达济南、德州。基础设施健全,电力充足,十万千伏变电站保证电力供应。 工业发展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菜屯镇工业经济以木材加工业为主,木材加工企业600余家,已成为全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所产板材远销全国各省市,及日、韩、东南亚等地。冷冻储藏企业12家,粮油加工企业17家。聊夏公路沿线已经形成经济长廊,菜屯、张贾、伦徐、黄庄四村之间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形成了全镇经济隆起点,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餐饮、修配、运输等业户已达260余家。山东省茌平县菜屯镇发展木业加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木业加工特色乡镇,5年间该镇1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区,各类木材加工厂达到2000家,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日加工木材5000立方,日产木皮160万张,能供应400家制板厂,产品辐射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吸纳了山东、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等省的木材资源,是鲁西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和木材加工基地。 菜屯镇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木业加工已成为菜屯镇的品牌。截止目前,木业加工户已达1000多家。该镇又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打造“鲁西木业加工强镇”。 一是培植20户大型木材深加工企业,在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二是加强镇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三是充分发挥林海木业公司、菜屯镇木业协会的作用,规范行业行为,运用组织、协调、职能,搞好服务。四是挖掘民间财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搞好资金运营,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五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培植税源,规范税费征收,实现既富民又强镇。 农资服务部 本公司位于富裕的铝城茌平县,瓜果之乡菜屯镇,随着国家重视三农的政策的利好形式,农村经济空前活跃,农业的收入大大提高,该公司就是在此大好形式下在2005年成立的,重要经营农业用化肥、农药、农用生产资料等。业务覆盖整个菜屯镇,覆盖农户5000余户。年营业额逐年增长,在区域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产业结构该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在该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带动和促进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小型木业加工户达到406家,大型木业加工企业8家,签约待建的还有7家。2005年,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600多元,增加镇财政收入38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7000多人,2006年上半年完成民营经济税收664.7万元,同比增加325万元,初步走开了一条立足木业加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子。该镇的主要做法是: 发挥优势,理清发展思路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树多林密,林木面积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是国务院命名的“林果之乡”。长期以来,菜屯镇从事木材砍伐和运销的有千余人,整车的原木销往外地,而从事木业加工的仅3家。2003年初,镇党委、政府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木业加工为主导,壮大小加工群体,培植骨干深加工,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丰富的林业资源成为该镇发展民营经济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依靠民力,顺应百姓的致富愿望,广泛动员经济能人,不管项目大小、资金多少,只要投资创业,镇党委、政府就全力扶持、帮助。同时还加大了舆论宣传力度,对干事创业的能人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努力营造“人人要干事,家家想致富”的良好氛围。多次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到临沂、江苏、河北等地参观学习,使大家看到了差距,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了全镇木业加工发展的大目标上来。 优化环境,搭好发展平台在环境建设上,他们一是抓稳定。2003年初,镇党委、政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从严打击歪风邪气,彻底整顿党员干部队伍,实行了领导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集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在全镇形成了社会稳定,人心安定,风正气顺,人心思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抓服务。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度,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只要有人办企业,镇党委、政府就主动靠上服务,帮其研究谋划,为其协调解决用地、用电、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使其尽快投产达产,有的企业从选址、建设到投产达产还不足一个月。三是从严整治“三乱”“五霸”。镇上成立了整治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对刁难、敲诈、勒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侵害民营企业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坚持露头就打,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心慈手软;对行政、执法、服务部门,规范行为,严格要求,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不良现象,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四是强化硬件建设。该镇依托聊夏公路建设了“三纵三横”的镇域公路大框架,高标准铺设柏油路面50公里,新增大功率变压器36台。同时依托产业优势显著、交通方便、用电便利的张贾等四个村,规划了木业加工工业园区,对园区合理布局,实行优惠措施,配套功能设施,提供优质服务,使园区形成了地方经济聚焦点、辐射源,大大提高了加工业户的群体效益。 创新机制,形成发展合力民营经济是领导经济,必须创新机制,精心组织。他们在创新领导机制方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上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抽出三分之一的得力人员,充实加强了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明确了镇直各部门、各村的“一把手”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工作调度“一把手”,奖惩兑现“一把手”。为使全镇木业加工行业向规范化运作、集约型发展,我们组建了菜屯镇木业管理委员会、木业协会和木业加工集团,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协调、管理和规范。二是压担子、分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对机关干部按职务分配任务,以两个月的工资为风险抵押,完成任务奖,完不成任务罚,对村根据发展现状、地理位置分配任务,提高民营经济在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执行严格的奖惩。三是营造政策“洼地”。按照“群众放胆致富,干部放心干事”的指导思想,强化扶持措施,在用电、土地、资金等方面降低准入门槛,坚绝杜绝一切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四是鼓励镇村干部带头。机关干部自办企业的,给时间,给政策,不仅不减少其工资性收入,而且给以奖励、提拔和重用,调动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目前已有20名机关干部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经委人员贾正国2004年上了旋皮机,两年挣了30万元,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组织的认可和社会上的尊重。为使村支部书记当好“领头雁”,他们规定,对村支部支书记本人没有民营项目的,在镇组织的“评先树优”中实行一票否决。目前,30名村支部书记中已有18人有了自己的企业,对全镇木业加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乡镇建设1986年,朱(启虎)菜(屯)路全长7.30公里铺设柏油路面。1996年,菜屯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公路村村通。1982年开通至茌平班车,每日一班次。2005年,公共汽车增至27个班次,其中至聊城的有9个班次、至济南的1个班次,全镇30个行政村通了公交车。 2005年底,菜屯镇有35KV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配电容量7150KVA;10KV配电线路4条,总长53Km;配电变压器79台,总容量5455KVA;用电户数7863户,用户率达到100%。2000年南海子村安装了自来水,2004年全镇有20个村安装了自来水,2005年11月全镇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成为全县首个村村通自来水的乡镇。1994年程控电话开通,2005年全镇已安装固定电话3775部,移动电话1860部。2001年,有线电视接入菜屯镇,有线电视用户415家。 2005年,有初级中学1处,小学4处,教职工161人,在校学生1936人;幼儿园4处,入园儿童670人。卫生院1处,医护人员15人,病床15张。各行政村均建有卫生室,村医生40人。敬老院1处,入院老人35位。村级五保人员140人。 剪纸艺术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颇具特色。孙武村的“金猴闹春”、“心心向党”等剪纸作品在省市获奖,聊城市领导曾将菜屯剪纸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