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里香茶 |
释义 | 十里香茶,产自昆明,是云南高香型茶之一,历史上曾是“十里贡茶”。据历史记载,在公元七世纪,唐代就有栽培,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十里铺所在地。十里香茶,属中小叶种类型。历史上的制法是鲜叶经过杀育、揉捻后,一次晒干而成,属晒青茶。十里香茶是云南历史上名茶之一,在市场上少有供应。 简介十里香茶又名宝洪茶,产自昆明,是云南高香型茶之一。属中小叶种类型。外形条索紧秀,色泽绿润,锋苗好,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滋味纯和回甘,叶底嫩匀黄亮。是云南历史上名茶之一。十里香茶,属高香型茶树品种、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一、二小时即散发出花香,以其高香而著称,加工成品有炒青(宝洪)和烘青(宜春)两个花色品种。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成茶香高持久的特点。 十里香茶又名宝洪茶,缘于其出产于宝洪寺而得名,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茶种植而成。十里香茶,属高香型茶树品种、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一、二小时即散发出花香,以其高香而著称,加工成品有炒青(宝洪)和烘青(宜春)两个花色品种。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成茶香高持久的特点。民间赞誉宝洪茶的香气为:“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 历史渊源据历史考证,十里香茶早在唐朝宜良宝洪寺时(当时称相国寺,明朝改建时称宝洪寺)由于开山和尚从省外来传教,引来的小叶型茶种,当时佛教在中国和亚洲盛行,据传开山和尚从系福建人氏,茶种来源于闽,种植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险遭灭绝一:十里香母树险灭绝 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十里铺所在地的十里香茶,在明朝时期曾作为贡茶敬献给皇帝享用。后来,昆明还专门开设过十里香茶馆,专卖十里香茶,用吴井水泡饮,致有“吃水要吃吴井水”,“十里香茶能治病”等佳话。19世纪80年代左右,在十里铺周围还存有200多亩十里香茶园,由农业部门派技术人员代为管护,交由当地农户采摘买卖。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十里香茶园逐渐变成了高速公路和工厂。2005年,原昆明市茶桑果站高级农艺师沈晓进老师听说,修绕城高速要经过31棵十里香茶母茶树栽种的地方。于是,沈老师找到了在临仓茶科所的同学,靠个人关系勉强“借”了几亩地,把从母树上剪下的枝条作为苗养在这几亩地里,让古树种苗得以繁育下去。2006年,昆明绕城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因修路,对古茶树进行移栽。由于技术不过关,3棵老树死亡,16棵生死未卜。后来,市农业局在某公司仓库又发现了4棵,移栽保护却屡遭阻挠。 十里香母树险遭灭绝。所幸的是,如今还有有9棵存活在云南农业大学保护园中。 二:松华乡建成保护基地 2008年8月份,位于松华乡三家村委会的“十里香茶”品种保护园、示范园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验收。投资196万元的300亩茶叶品种保护基地上,整齐地种上了茶树苗,其中就包括40亩十里香茶。但是,基地虽完成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树苗生长良好,由于维护人员不足,5亩生长了1年的树苗却遭到偷盗。 三:十里香茶有望重出江湖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十里香茶场每年会制作少量十里香茶销售,最好的能卖到60元/公斤,最差的也能卖20元/公斤。在当时,是有钱人才享用得起的名贵茶品。随着茶园的减少,产量降低,十里香茶也逐渐销声匿迹。现存的几棵茶树每年产茶不足10公斤。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十里香茶。 现在,保护基地中的十里香茶正向育苗基地发展,并通过企业对十里香茶进行研究、开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销声匿迹多年的十里香茶会再次出现在昆明人、中国人的面前。 产地介绍昆明宝洪山,海拔高约1000多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山上,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十里香茶茶奠定了物质基础。 茶园高达1900米,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漫射光占优势,茶树对光的利用率相对增加,提高了茶叶里的有效物质。加之,茶树经宜良农民精心选育,形成了该茶萌发力强,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成茶香气高,销路持久的特点。 采制工艺十里香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雨水节令时开采,清明前五至十天采摘茶叶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份。去除青草味气,便于炒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龙井茶之称,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当锅温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桕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揿、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辉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分筛割头除末,匀堆装箱。 采茶机械中国对采茶机的研究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进展较快。机器采茶已在部分地区和国营茶场较大面积上试用,中国不少专业研究机构也对机采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1)采茶机类型与采摘效果中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十余种。采茶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基本型式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水平旋转钩刀式三种。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三种。 采茶机的工效与茶芽生长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茶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2)机采茶树树冠的培养现有研制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只能采摘树冠而上的芽叶。如果茶树树冠不平整,发芽不整齐,生长势不旺盛,往往影响机采的效果,而且也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机采茶树树冠进行必要的培养,以适应机械采摘。另外,如因茶园面积较大,劳力紧张,芽叶不能及时用手采采下的,则从整个生产来看,采用机采,品质交不致因此而降低,甚至还可能有所提高。 品质特点十里香茶,茶香特异,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 1、具有特殊的天然花香味,抓把鲜叶一闻,都能感到清香四溢,这种香味既厚重浓郁又醇朴自然,刺激性不强烈。 2、鲜爽度高,十里香茶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只采摘一芽一、二叶,嫩度高,故品饮时对口腔舌面的刺激弱,感觉顺滑,鲜甜。 3、开采早,一般在每年雨水节令开采,至清明节令前5天左右结束,所产的春茶都是明前茶。外省的很多知名的绿茶一般在清明节令前5至10天才能开采,即十里香茶春茶采制结束后,外省的茶才刚开始开采。 4、芽叶肥厚,由于十里香茶产地海拔约1800米,昼夜温差大,生长发芽的时令性比较明显,即每年只有春茶30天左右,夏季20天左右,秋茶2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发芽供采摘。但也由于芽叶肥厚,所以十里香茶在炒制时,杀青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十里香茶的外表面会产生一些焦点,在作形时较难压扁成形。外形不及外省一些扁炒型青茶的外形美观。 冲泡方法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8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 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 功效十里香茶性寒,贮藏1--2年后的陈茶有清火解热明目、清热、治头痛、治感冒、去毒疮、消除紧张等的药理功能。 荣誉十里香茶一其色泽绿润,锋苗好,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滋味纯和回甘,叶底嫩匀黄亮的特点。 1933年6月,十里香茶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茶类展品参加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1980年十里香茶被评为云南省绿色品质第一名。 1985年南京茶叶评鉴会上,十里香茶评为中国11个名茶品种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