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 |
释义 | 1 汉字名称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 基本资料诗,拼音:shī 部首:讠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五笔86:YFFY 五笔98:YFFY 仓颉:IVGDI 笔顺编号:45121124 四角号码:3474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BD7 汉英互译:中文:诗 英文:longs and shorts poem poesy poetry verse 方言集汇:粤语:si1 ◎ 基本字义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最常见的诗分为:五言、七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经 2. 中国古书名,即《诗经》。 ◎ 详细字义〈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poetry;verse;poem]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poet]。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fine 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poetize]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 《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 ·诗 〔古文〕《唐韵》书之切《集韵》《韵会》《正韵》申之切,始平声。《说文》志也。《释名》之也,志之所之也。《书·舜典》诗言志。《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诗·国风·关雎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前汉·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旧唐书·经籍志》诗以纪兴衰诵欢。 又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疏》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总谓之六诗。《郑康成·六艺论》诗,弦歌讽谕之声也。朱子曰: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 又乐章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类篇》承也,持也。《礼·内则》国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疏》《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奉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 又姓。《後汉·南蛮传》诗索,交阯朱人。 又《字汇补》读作诛。《荀子·王制篇》修宪令,审诗商。《注》诗商,当为诛赏。《乐论篇》作审诛赏。 ◎ 常用词组1. 诗碑 shībēi [poem tablet] 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2. 诗才 shīcái [poetic talent] 写诗的能力 3. 诗歌 shīgē [poems and songs;Poetry]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4. 诗格shīgé (1) [poetry rule]∶做诗的法则 (2) [poetry style]∶诗的风格 诗格不高 5. 诗行shīháng [verse] 诗的一行 6. 诗话 shīhuà (1)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评论诗人和诗篇的著作 《随园诗话》 (2)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旧时有诗有话的小说,可以说唱 《唐三藏取经诗话》 7. 诗集 shījí [collection of poems;poetry anthology] 编辑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 8. 诗节shījié [stanza] 诗的一节,由排列成为一个单元的一组诗行构成 9. 诗经 Shījīng [Shi Jing(Classic of Poetry);The Book of Songs]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其内容对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汉代将《诗》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 10. 诗境 shījìng (1) [poetic conception and background]∶诗中所表现的意境 (2) [poetic environment]∶也指富于诗意的环境 11. 诗剧 shījù [poetic drama] 对白为诗的戏剧 12. 诗礼 Shī-Lǐ (1)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ook of Rites]∶《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2) [cultured]∶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13. 诗律 shīlǜ [poetic rules and forms] 诗的格式和韵律 14. 诗朋酒友 shīpéng-jiǔyǒu (1) [friend of wine and poetry] 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 寻几个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元· 不忽木《辞朝·村里迓鼓》曲 我一心待相伴着诗朋酒友,我其实不爱你紫绶金貂。——明·无名氏《东篱赏菊》 (2) 亦作“诗朋酒侣” 15. 诗篇 shīpiān (1) [poem]∶诗的总称 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 (2) [epic]∶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 (3) 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光辉的诗篇 16. 诗琴 shīqín [lute] 源自东方有大梨形琴身和带品的指板、有六到十三对琴弦、用置于琴头中的弦轴调音的弹拨乐器 17. 诗情画意 shīqíng-huàyì [idyllic]形容自然景色很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 我们来到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顿觉心旷神怡 18. 诗趣 shīqù [interest and charm] 诗的意趣 富于诗趣 19. 诗人 shīrén [poet]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20. 诗圣 shīshèng [be poet of high attainments] 造诣极高的诗人。如杜甫 21. 诗史 shīshǐ (1) [history of poetry]∶诗歌发展的历史 (2) [poetry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如杜甫的诗歌 22. 诗书 Shī-Shū (1) [the Book of Sangs and the Book of History]∶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boks;literatures;works]∶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3. 诗坛 shītán [poetry world] 诗歌界 诗坛盛会 24. 诗仙 shīxiān [fairy poet] 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李白为“诗仙” 25. 诗兴 shīxìng [pegasus;poetic inspiration]做诗的兴致 诗兴大发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海市》 26. 诗意 shīyì [poetic quality or flavour] 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富有诗意 27. 诗余shīyú [verse]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而得名 28. 诗韵 shīyùn (1) [rhyme (in poetry)]∶做诗所押的韵 (2) [rhyming dictionary]∶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 29. 诗章 shīzhāng [poem]诗篇 30. 诗作 shīzuò ◎ 常用成语诗情画意 诗以言志 诗云子曰 诗家三昧 诗中有画 诗酒朋侪 诗礼之家 诗酒风流 诗书发冢 诗庭之训 诗肠鼓吹 诗礼传家 诗礼人家 诗朋酒友 诗礼之训 诗朋酒侣 七步成诗 击钵催诗 横槊赋诗 红叶题诗 画中有诗 五步成诗 杜默为诗 敦诗说礼 诗礼之训 仰而赋诗 以诗会友 诗词歌赋 诗兴大发 画中有诗 寄情诗酒 呵笔寻诗 画意诗情 酒虎诗龙 酒龙诗虎 酒朋诗侣 酒社诗坛 即席赋诗 2 文学体裁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语见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本名(西汉时期《诗》被命名为《诗经》)。 ◎ 文学体裁◎ 定义广义的诗 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作为艺术的通称,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诗:音乐是在时间坐标上流动的诗,绘画、雕塑是二维或三维空间里的具象的诗,建筑是对空间进行格式化的诗,舞蹈是人的形体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一同展开的诗,散文、小说是无韵的诗(试读《庄子》和《红楼梦》)。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实际上是文艺理论,是艺术哲学。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世界几大宗教的经典文献如《圣经》、《古兰经》及佛教经典,也不妨说都是诗。 狭义的诗 狭义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 ◎ 起源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 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 本质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 体裁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 它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生,出现了专司诗歌的“诗人”。诗人与非诗人的分裂便产生了。诗、诗人总是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诗人被认为是由神灵所选中并赐予灵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 诗学关于诗,就像美学关于美一样,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如果你问一位诗学家“什么是诗”,就像你问一位美学家“什么是美”一样,是难以得到你满意的回答的。诗之所以难于定义,大概因为“它是太属于精神世界,太缥缈了”〔1〕,而且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当诗的广义与狭义搅在一起时,“什么是诗”就显得更为纷纭复杂了。海德格尔就不满于“把诗归入文学”,对“诗必在文学之中谋得其存在形式”〔2〕不以为然。这不免是偏颇之论。诗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当然应该属于文学,文学包括诗、散文和小说等,这难道还有疑问吗?不过,这里所谓的诗,只是狭义的诗。还有一种广义的诗。广义的诗就不再属于文学,不再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了。 当我们把广义的诗与狭义的诗区分开来,就可以避免许多混乱,诗的定义就开始明晰了。 ◎ 广义的诗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通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作为艺术的通称,我们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诗:音乐是在时间坐标上流动的诗, 绘画、雕塑是二维或三维空间里的具象的诗,建筑是对空间进行格式化的诗〔3〕,舞蹈是人的形体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一同展开的诗,散文、小说是无韵的诗(试读《庄子》和《红楼梦》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实际上是文艺理论,是艺术哲学。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 ”。世界几大宗教的经典文献如《圣经》、 《古兰经》及佛教经典,也不妨说都是诗。 作为自然美的代名词,蓝天白云是诗,山水田园是诗,莺歌燕舞是诗,桃红柳绿是诗,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枯藤老树昏鸦是诗,小桥流水人家是诗,东南西北是诗,春夏秋冬是诗,天籁是诗,人体也是诗…… 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结构是诗,雄浑激越是诗,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 作为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 诗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 人类观照世界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科学的方式和诗的方式(后者包括哲学的方式和宗教的方式)。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但科学并不等于一切真理,甚至不等于真理,因为科学并不总是正确的。例如,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曾经是人们信奉的科学真理吧,布鲁诺就是为之献身的,可是在今人看来,它的真理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它只不过是一个新的谬见,它取代“地心说”,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科学有自己的局限性,许多真理、许多价值是在科学之外的。科学之外,人们抵达真理的方式就是诗的方式。诗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超越科学实证的美妙的幻想的直觉的把握。 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诗与宗教相通。而宗教作为灵魂的慰藉,是如此地不可靠,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上帝存在与否早已成为疑问。蔡元培曾经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想必也是希望在宗教幻灭、“上帝死了”之后,还有一种方式诗化人生,让无根的漂萍般的人生还有一个皈依,让茫然无助的人生还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往和追求,而不至于像当今世界的“后现代”们,在解构、颠覆、虚无了一切价值之后,六神无主地疯癫下去;像当今中国某些不知诗为何物的暴发户们,除了吃喝嫖赌吸毒,就是给自己修坟墓。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上帝或许会死,诗神却永远不会死。上帝死了之后,诗神更加任重道远。 ◎ 狭义的诗狭义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 关于狭义的诗,它的定义,古今中外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的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曾列举了中国古今关于诗的定义达四十种之多。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的《诗的定义(初形)试拟》则列举了三十八种。实际上,古往今来的诗人和学者关于诗的定义肯定还不止这些。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以为“守法度曰诗”。章太炎《答曹聚仁论白话诗》更以为:“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百家姓》 然,《医方歌诀》亦然。以工拙计,诗人或不为,亦不得谓非诗之流也”。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但丁《论俗语》说:“诗不是别的,而是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薄伽丘《异教诸神谱系》说:“‘诗’源于一个很古的希腊语词Poetes,它的意义是拉丁语中所谓的精致的讲话。”“诗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它发源于上帝的胸怀。”雪莱《诗辩》说:“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的记录。”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说:“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的强烈表情。”柯勒律治说:“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别林斯基《诗歌的分类和分科》说:“诗歌是最高的艺术体裁。……诗歌用流畅的人类语言来表达,这语言既是音响,又是图画,又是明确的、清楚说出的概念。因此,诗歌包含着其他艺术的一切因素,仿佛把其他艺术分别拥有的各种手段都毕备于一身了。诗歌是艺术的整体,是艺术的全部机构,它网络艺术的一切方向,把艺术的一切差别清楚而且明确地包含在自身之内。”艾略特《诗歌的作用》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 关于“诗是什么”,各家所言,各有独到和精辟之处:强调诗乃“志之所之”、“吟咏性情”或“生命意识”,着眼于诗的内容;强调诗乃“无形画”、“有声画”或“既是音响,又是图画”,着眼于诗的意象特征;强调诗乃“法度”,乃“精致的讲话”,乃“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或索性以押韵为诗,着眼于诗的形式;强调诗“发源于上帝的胸怀”,“一切知识的精华”,“科学面部的表情”,“最高的艺术体裁”,则着眼于诗的本质。就算是盲人摸象吧,许多“盲人”各执一辞的“摸象”结论之和,也与“全象”相去不远了。 ◎ 定义◎ 不同流派的定义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 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 ”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有批判社会现实、开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权力。在极端的形式主义诗学看来,诗只是一种语言工艺。 心理分析主义诗学认为:做诗犹如做梦,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常人做梦,是人的本能情欲等在社会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识压抑下得不到满足,转移到梦中去发泄。诗人做诗,是把他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本能情欲等,转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诗有一个可供审美欣赏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诗把本能情欲加以美化的伪装(在这个意义上,“爱情诗是男人炫耀他的艳遇”的说法,就不纯粹是调侃)。同时,将情欲转移到艺术世界,也是对本能情欲的升华。而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做诗与做梦都是不用逻辑思维而用形象思维的精神活动。 各种流派关于诗的定义,各有侧重,各有其偏激和深刻之处。 ◎ 不同人物定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是何其芳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强调。 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关于诗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这个定义既有别于何其芳式的诗歌定义,也有别于新崛起的先锋派的诗歌定义。 如果抛开一切主义和流派,在纯技术层面上,只用一句话,给诗下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乐感即音乐性,包括节奏、韵律等,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 意象意象是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一般不会通篇以抽象语言直接表达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达。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融汇着诗人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譬如写一首爱情诗,诗人不止会说:“我好想你呀!”“我想死你了!”“我对你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我活一天就会想你一天呀!”而会以饱蕴深情的意象,做委婉的表达,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至死不渝呀!因为得不到你的爱,我伤心落泪,就像燃烧的蜡烛,生命一息尚存,泪流就一息不止呢!情丝无尽的蚕,泪流不止的烛,就是诗中借以寄托情思的意象。诗要表现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诗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一方,诗要表现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客观世界要求于诗的,则是叙事和状物,叙社会之事,状自然之物。其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往往也作为意象,借以寄寓主观的情思及美感。 ◎ 诗歌流派◎ 新国风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新国风是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教育普及,使人民大众也有可能学习、掌握诗歌技巧,从而创作出与古代“士大夫诗”截然不同的诗词作品。“新国风”要求在严守传统诗词艺术形式的前提下,将当代现实生活融入诗词创作之中,这对诗词创作的艺术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新国风运动”所追求的诗词大众化,是“作品精粹化,读者大众化”。 ◎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 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 花间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 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 ,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总之,凡一切抒情和人类思想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以及价值观,都属于诗的范畴. ◎ 唐朝诗歌发展唐朝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高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 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 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词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律诗是唐诗的代表,它被以后历代诗人所承袭。唐以后之诗,虽然也有许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新突破。 ◎ 文学作品◎ 最短的诗我国民间诗人戴笠人先生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创作构思了一首微型短诗,这首诗的题名为《人生》,而诗的内容通篇只有一个字:“灯。”以灯比喻人生,诗意回味无穷,真可谓天下最短的诗了。 有意思的是,与戴笠人《人生》诗同题,也只有一个字的著名诗人祗时 的诗,诗文是“烛。”诗评家比较戴笠人和祗时两位诗人的同名诗《人生》,后者的意境和普世意义远高于前者,灯和烛同样光照世人,灯只发光,其能量是外来性的,而烛之发光,震撼人的是她的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她的高贵人格。自我牺牲精神是人世最可贵的! 此外我国当代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的北岛也写过一首现代诗 《生活》,通篇内容也只有一个字:“网。”生活的网来自于约束,而约束造就了希望的网孔。诗人在被束缚的网中盼望网孔中那可以看到的希望,是一种挣扎与无奈的交融。一个“网”字,道出了生活的本质,胜于千言万语。 诗的种类朗诵诗、打油诗、十四行诗、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散文诗、现代诗等 ◎ 诗家名人1、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3、诗鬼――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4、诗神――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写有9000多首诗,被后人尊称为诗神。(另一说“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5、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6、诗隐――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被人们称为“诗隐”。 7、诗魔――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8、诗佛――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9、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10、诗囚 ――孟郊。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所以有诗囚之称。 11、诗虎――罗邺(825—?),唐余杭人。父为盐铁小吏,家境贫困。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 12、诗瓢——唐求,一作唐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13、诗杰――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14、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5、诗狂――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16、诗家天子――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 著名诗句典故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人道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如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想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 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 ◎ 古代诗歌分类◎ 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 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 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 现代诗歌分类◎ 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②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③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3 诗经《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4 韩国电影◎ 更多中文片名:诗情 生命之诗 ◎ 导演:李沧东 ◎ 编剧:李沧东 ◎ 主演:尹静姬 李大为 安乃尚 ◎ 影片类型:剧情 ◎ 片长:139min ◎ 国家/地区:韩国 ◎ 对白语言:韩语 ◎ 上映日期:法国 France 2010年5月——戛纳电影节 韩国 South Korea 2010年5月13日法国 France 2010年8月25日 中国台湾 Taiwan 2011年1月14日 ◎ 剧情: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小镇里的66岁的老妇人。每天,她都会把自己打扮的一尘不染,出门去做看护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她依旧用心地在一个诗歌学习班中学习诗歌。她的生活看似平静,却也有不少难以启齿的事情,比如由她看护的身有残疾的老年男子要和她发生性关系;还有一个女孩因为她的孙子和一群不良少年强奸而投河自尽。诗歌学习班将要结束时,每个人都需要写一首诗歌。在去 自杀的女孩家中道歉的途中,她被路上的野花吸引,美丽的诗歌涌上脑海,却遗忘了将要去做的事情…… ◎ 评论:《诗》完全是一部经典作品。李沧东的作品在内容上很复杂,表现却采取了简洁的形式。 ——《正片》主编米歇尔·西蒙煽情性、暴力性的倾向在目前韩国的影视创作中越来越严重,《诗》能够在这样的创作创现实中勇于反思生命,思考人生的真实性,这一点具有很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韩国评论家协会会长申江浩 “诗” 的主角老婆婆 美子 同样被丢到一个令她措手不及的困境, 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出现老人痴呆症徵 状, 最疼爱的孙儿做出令人发指的卑鄙恶行, 又因为筹备赔偿金而陷入财政困难~ 但 美子 却没有像 李沧东 以往的角色般歇斯底里地反抗, 也没有当众激动地嚎啕大哭, 反而以一种像是抽离自身的角度面对, 表现出一种像已看破世情的祥和平静: 家长们在讨论赔偿金时她走到外面赏花, 医生说明病况时她只一笑置之, 看见孙儿死不悔改她也没有再严加责骂~ 美子 这种面对不幸处之泰然的态度, 或多或少是受到她最近参加的诗歌兴趣班影响~ 课堂上导师所提出那种所谓 “诗” 的观察角度, 不啻是放弃世俗既定的价值观, 用孩童般天真的目光重新审视并认识身边一事一物~ 苹果不一定是红色的水果, 路边平凡的花朵也顿变得迷人~这是一种从细微处发掘生活之美的角度, 但并不表示世界会因此而变得美好~ 年纪轻轻便失去生命的女孩, 闯下弥天大祸仍不知悔改的孙儿, 自私地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家长, 冒昧提出性要求的残障老翁, 这种种不幸,冷漠和邪恶依然俯拾皆是, 就如片头出现韩语片名 “诗” 的镜头, 亦非常刺眼地跟河中的浮尸并置~ 力量微小的 美子 无法左右别人, 无力改变世界, 自己有时更无可奈何要同流合污, 这满腹委屈和悲伤, 就能化成句句诗歌抒发~ 不过, 正因为她曾经经历过这种种苦难, 最后才能写出一首动人的诗, 而不像班上其他同学般交白卷~ ◎ 九次写诗:美子第一次观察苹果,学着写诗<——>七个男生在锁着的门里讨论被轮奸而自杀的女同学 美子坐在大树下观察和感受一颗树<——>美子即将得知孙子是强奸犯 美子蹲在鸡冠花下第一次写下诗歌“红如血的花朵”<——>美子得知孙子是强奸犯 美子在操场上第二次写下诗歌“鸟儿的歌声,他们在唱什么”<——>一群未成年的强奸犯在操场上无忧无虑的踢球 在医生告知她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她写了“时间流逝,花朵凋零”,此时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于是她来到那女孩纵身一跳的桥上,来到尸体飘零的江边,她似乎与已经死去的女孩有了某种超自然的沟通,她拿出笔记本,凝神,握笔,但是终于空白。天亦知言语无能,便落起雨来,滴到纸上,像是人的泪。 诗歌朗诵会“写诗是为了唤醒在内心心深处的孤独的呐喊”<——>美子观察孙子强奸女孩的科学实验室 美子在郊外写下诗歌“坠落尘土的杏子,在它的来生会遭到压榨和践踏吗?”——>美子到田野里找受害者的妈妈要求降低赔偿费 影片结束,杨美子留下一首诗歌“你能收到那封我不敢寄出的信吗?我能给出那次我不敢做出的忏悔吗……”<——>大桥上死去的女孩转过身 ◎ 所获奖项:第47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影片奖 《诗》 第47届韩国电影大钟奖 最佳女主角奖 尹静姬《诗》 第47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男配角奖 金熙罗《诗》 第47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剧本 李沧东《诗》 2010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李沧东《诗》 2011年第47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 最佳导演 李沧东 《诗》 2011年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李沧东《诗》 2011年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 李沧东 《诗》 5 同名唐诗◎ 作者捧剑仆,咸阳郭氏之捧剑者。捧剑仆是咸阳郭氏之仆,大概是晚唐时人。他没有留下姓名在人间 ,只流传三首诗。作为仆人,“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见《全唐诗》卷七三二“捧剑仆小传 ”)。其勤学如此,确实难能可贵。据说他所写的诗,当时“儒士闻而竞观,以为协律之词”。 ◎ 原文青鸟衔葡萄, 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 不敢卷帘看。 ◎ 鉴赏作者善于摄取生活中的美,通过想象的加工,升华为更高更理想的艺术美。你看:一只青翠的鸟儿衔着一串晶莹碧透的葡萄,飞上金碧辉煌的井栏上。画面的主体显现出一片青翠(冷色 ),背景衬以井栏上耀眼的金黄(热色),色调冷暖对照,笔墨浓淡相宜,给人以静谧秀丽的柔美感。这一形象,优美典丽,活泼动人,跳跃着生命的活力与欢乐,象征着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 “青鸟衔葡萄”这一奇丽的景象在现实中不容易看到,怪不得美人一碰见,马上偷偷地躲在帘后静静窥看,不敢卷起帘来尽情欣赏,唯恐吓跑了它。末联刻画美人天真好奇、单纯活泼的性格,细致入微,真实生动。结句把美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惊喜情态慢慢托出,耐人寻味。这是一种映衬手法,从对方的反应中着墨,正面写美人凝神偷看的天真情状,从侧面突出了青鸟的奇丽与迷人。上半首和下半首彼此衬托,诗里的自然美与人的性格美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法国雕朔家罗丹说得好:“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此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并给予艺术的再现。青鸟衔葡萄的形象,新奇美丽,构思巧妙,创造出一个极其优美宁静、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含蓄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及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诗味醇美,令人喜爱。 6 书籍◎ 基本信息作 者: 杨小亮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所属丛书: 国学经典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200053494 ; 978-7-200-05349-4 I S B N : 720005349X 出版时间: 2004-4-1 定 价: 30 元 ◎ 内容简介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字发明以前就有了歌谣——属于口头交文学的歌谣。 诗歌产生的方式,一般认为是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或搬运、或狩猎,都会从口里发出各种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一唱一和,同动作的节奏配合以减轻疲劳。人类为何要唱歌作诗呢?就诗歌产生的性质而言,有所谓心理起源的说法,即诗歌是人类情感抒发的需要。人生来就有情感,不管是哀乐还是生活中其他的感受,是都需要适当地发泄,而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诗歌。在现实生活中,诗歌实在是慰藉心灵、调剂精神、激昂情绪最佳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先民在长期枯燥的劳动中,必须借助诗歌唱出他们心声的原因了。 ◎ 本书目录第一编 诗歌简史 第一章 诗歌的起源 第二章 周人的歌唱与《诗经》时代的来临 第三章 屈原与《楚辞》 第四章 五七言诗和两汉诗坛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六章 诗国高潮 第七章 不同于唐诗的美学范式——宋代诗歌 第八章 与宋诗分离的元代诗歌 第九章 明诗的复古与模仿 第十章 清代诗歌 第二编 个体诗人及其诗作 第一章 先秦诗人 第二章 三国诗人 第三章 两晋诗人 第四章 南北朝诗人 第五章 隋及初唐诗人 第六章 盛唐诗人 第七章 中唐诗人 第八章 晚唐诗人 第九章 北宋诗人 第十章 南宋诗人 第十一章 金元明诗人 第十二章 清代诗人 第三编 群体诗作 第一章 《诗经》 第二章 两汉乐府诗 第三章 古诗十九首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 明代民歌 第四编 诗律浅说 第一章 诗歌分类 第二章 近体诗律 主要参考书目 7 微电影◎ 基本信息片名:诗 导演:詹子麟 主演:王子彬/黎丽诗 集数:全1集 时间:2012年 单集片长:20分钟 类型:微电影,网剧 语言:中文 ◎ 剧情简介本片讲述王子彬高考前的准备、调整、应试,讲述高考学子考前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以主人公王子彬的视角展开叙述,王子彬高一新生报道的那一年展开故事,进入陌生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一切都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高一时候的王子彬根本没有用心去学习,每天都在没心没肺的混日子。第一次期末考试居然有四门课都没有及格。王子彬知道如果自己再这样下去,根本就看不到未来,于是开始了奋发图强为高考做准备…… ◎ 演职员表◎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王子彬 王子彬 老师 詹子麟 宿管/A 孙祥汉 宿管/B 周灿忠 同学/A 李俊桦 同学/B 张俊杰 班主任 宋永成 ◎ 职员表▪ 导演:詹子麟 ▪ 编剧:詹子麟;黎炜彬 ▪ 摄影:王嘉馨;黎炜彬 ▪ 剪辑:周嘉玲 ▪ 场记:张亦康 ◎ 阳阳网评分总评分:8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