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川 |
释义 | 神川,又名显亲川,是魏店街的别称,在一段时间之前,神川之名一直沿用, 年以桥为界将魏店街分为两个村,即神川村和魏南村,神川在桥子沟以东魏南在桥子沟以南,某时期随着“神的解放”神川之名也随着消失。 神川之地,有所考证的名人较多,现列举如下: 清代人物 一. 进士 新编《秦安县志》记载,清代秦安县考中文、武进士者共20人。其中魏家店就有4人,占全县的五分之一。因而魏家店便成为公认的“文脉之地”。 ·刘永清(?),字海楼,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进士,曾任知县、宁夏府教授等职。其余不详,人称”文老爷”。 ·伏衍羲(1867—?),字乾一、天一,号砚村,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四川省荣昌县知县、南部县知县。 ·刘河清(?),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武进士。历任御前侍卫、潼关都府护理潼关协台。其余不详,人称“武老爷”。 ·魏垂象(1865—1931),字辰垣,号介石,光绪二十三年(1897)进士,授福建福清县知县,历署建阳、邵武等县。民 国时曾任秦安县劝学所长、教育会长、城防局团总、甘肃省议会会员、参事会参事等职。 (二)举人、贡生等 ·魏赤台(?),神川红土坡(今魏家坡)人。道光?年武举。 ·刘中元(?),神川刘家四咀人。光绪?年武举。 ·王友曾(1867—1932),字少尼,光绪年(1897)丁酉科拔贡,初授礼部小京官,后升任礼部主事、陕西洋县知县等职。民国时曾任甘肃省参议会副会长。 ·魏维翰(1861—1929),字子宗、伯宗,号神川,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庚子恩正并科举人。例授文林郎,吏部拣选知县。 ·伏景毅(1888—1935),字志坚,伏衍羲长子,清末优贡。青年时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民国时历任隆德县、通渭县、华亭县县长,甘肃省正副主任秘书等职。擅书法,原“甘肃省政府”匾额为其所书。 民国时期神川知名人物 宋企璟(1897—1952),字幼平,魏店小学创建者之一,曾任秦安县立初级中学训导主任(1944年)、秦安县教育科科长(1946年)。 伏景聪(1901—1963),字志达,历任永登县电信局局长、甘肃省电信局报务科科长、甘肃省防空司令部防空通信传输处上校处长等职,1945年当选为国大代表。 丁 玺(1904—1951),字绶青,民国十七年(1928)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教育系。历任秦安县立初级中学教务主任、秦安县教育科科长、甘肃省教育厅督学、甘肃省防空司令部司令、陇西县县长、武都专员公署专员等职。 张廷栋(?),男,曾任国民军马步芳部骑兵一旅少将旅长 杨 华(1910—1978),字秀峰,曾任国民军鲁大昌部军需主任,魏店镇镇长等职。 张长弓(1916—1966),男,1949年前曾任秦安县政府秘书。 刘景泉(1904—1977),字盈川,自幼跟随先祖学习歧黄之术,博采医学众家学说。后行医于魏店及通渭、静宁、会宁、定西等邻县部分地区。1956年参加工作,在魏店卫生院任医生,为当地群众治病,不分昼夜。1959年调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任医生,因医疗技术高、医德好,每日求医者络绎不绝。60年代,白银市景泰地区疫情严重,他不顾年老体弱,毅然赴疫区抢救患者,尽职尽责,受到患者及市领导的好评。刘景泉医承家业,对古代张仲景等著名医学家的学说研究和发挥有独到之处,注意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发挥升降学说来指导临床辨症施治,独创“升降益气汤”等方,并运用祖传制成“小儿消积杀菌丸”儿科良药。他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发表在《甘肃中医论文医案选》中的许多论文和医案分析分别被《中华医学杂志》等刊物转载。1965年着手撰写专著《景泉医话》,但因“文化大革命”半途而废。他临床辨症准确,选方精良,用药简练,疗效显著,深受群众喜爱。享受专家的待遇。 当代名人介绍 武 文 武文老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以西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坐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文化哲学的理论,对民间文化进行密码解译”的一套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法颇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武文,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分管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与专业建设。1999年至2006年兼任兰州大学学位委员、西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现任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院长、海南省人学学会副会长。 武文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哲学、中国文化思想以及中国西部原生态文化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宏观文化人类学》(兰州大学出版社)、《秦陇文化论》(人民出版社)、《甘肃民间文学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裕固族文学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文化学论纲·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解读》(兰州大学出版社)、《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民族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献辑论》(民族出版社)、《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民间故事》(北京国际出版)、《中国民俗大系·甘肃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民族记忆与地域情韵·中国西部原生态文化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10部学术著作。参编《中国歌谣集成·甘肃歌谣》、《中国民俗大系》(甘肃人民出版社)等大型图书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近十年内获国家“85至95”重点科研项目1项(集体),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95”规划项目1项,甘肃人文社会科学“95”规划项目1项,甘肃省“95”志书规划项目1项,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规划项目1项,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研项目3项。十年内,共获奖1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省教委3项,学校1项,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3项。1998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年'德艺双馨'光荣称号、2009年获得“太平洋十家民间文艺学家”殊荣。 武文老师的理论专著《宏观文化人类学》、《文化学论纲》被列为部分高校的教材。他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以及创造性理论在学术界引用率较高。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在《社科纵横》、《兰大研究生》、《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裕固族研究集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