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甘村
释义

1、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上甘村

简介

甘坊村,辖于南丰县白舍镇。分上甘、下甘两个自然村,相距1.5公里,下甘较小,是从上甘分出的,因此甘坊多指上甘村。据村人说该村原姓邹,叫邹坊。后甘姓迁入,香火繁衍、人丁兴旺,倒成了大姓,遂改名甘坊。

甘坊距白舍镇约17.5公里,与三溪乡仅隔一座鸡月岭,徒步10公里。村落依山而建,地势向南平坦开阔。村外有一条溪水,因其走向如“了”字,名为“了溪”。村中有《了溪甘氏族谱》,原谱大部分在文革时散佚、烧毁,1996年重修,将所剩部分合订成一本。

发展

2004年调查时,上甘村全村1300人左右,251户,是附近较大的村庄。甘姓占50%,杂姓有聂、唐、季等,多为1963年建新安江水库时迁入的移民。村中青壮年部分打工,部分务农,作物有双季水稻、白莲、桔树,以水稻为主。2003年村人均收入1300元上下,还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山村。不过笔者从连续三年的调查中感受到,村中的新房越来越多,随着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慢慢提高。村中读书的风气较好,先后出过两名博士生,七十多名大学生。

文化遗迹

早年村中有三座甘氏祠堂,都已倒塌。从周边众多的庙宇看来,甘坊是一个较有宗教气氛的村落,村民大多信仰傩神、佛教,也有七八家信仰天主教。村南口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崇福古寺,供奉如来等佛教神祗。

除傩神庙,村外还有其他小庙如福主殿、关帝殿、财神殿,以及社公社母、霜降老爷、落雪老爷等小型祭坛。在村东约3里处有一座甘真人祠,塑像不存,传说甘坊始祖曾在此炼丹得道,羽化登仙,族谱中亦有此人事迹。甘坊傩仪式中杂糅大量道教因素,或许与此传统有关。

傩舞文化简介

南丰当地有甘坊、南堡、石邮之傩是三兄弟的传说,因南堡村的傩神爱吃不爱玩,所以只供不跳,甘坊和石邮的傩神爱玩不爱吃,所以跳傩。两村又有“老傩”之称,相比于其他村落,它们解放后的改编较少,仪式色彩浓厚,基本保留着原貌。

甘坊与石邮相距不到40里,两村的傩仪式却都自成一格。傩神庙约在村子正中,建成年代不可考,从使用月梁来看,笔者推测属于清代建筑。较有特点的是其屋顶为重檐歇山式,并在殿内正中做有藻井。

村人尊称傩神为“傩神老爷”,白面方脸,面露微笑,端坐于神台。傩神头戴官帽,身穿金甲,外罩红袍,一幅武将打扮,左手握腰间玉带,右手捧一金色物,村人解释为仙桃。左右侍立千里眼、顺风耳,前下方有四排神坛放置面具,上方悬“昭灵圣教”匾额。神台左侧立“历代启教演傩先师之位”牌位,右侧为土地神像。

面具以前藏在傩神庙阁楼,由于93年被盗,数枚面具丢失,放在村口的崇福古寺,每年跳傩时取回。傩神庙每天有人上香、点灯,修缮等事宜则由村委会负责。

殿内左侧有一间厨房,供正月十八傩班等人吃饭使用。正对傩神庙有一座戏台,屋顶有藻井,形式与庙内相同,大约也建于清代。戏台与傩神庙之前搭有简易长棚,轴线偏离傩神庙大门,显然为便于观众看戏而后添。

正印解释,村里有传说傩神老爷爱看戏,每年六月廿四是他回家的日子,要做戏给他看、让他高兴。解放前往往连唱十多天,现在只唱三、四天。全村每家每户自愿出钱,越剧、采茶戏、京剧都可以,唱一夜约付戏班400元。开演前在傩神庙敬香、放爆竹,无其他特殊仪式。甘坊面具分两套,傩崽亦有一对,为木头小偶人,手脚固定,圆脸,身穿红布小褂,站立状。面具共63枚,一套供本村跳傩使用,一套供出坊使用,每套30,角色相同。另有3个搜厨面具,只在村内使用。具体角色如下:

开山、魁神、判官、小鬼(两个)、福星、禄星、寿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如来、罗汉(六个)、法海、傩公、傩婆、哪咤、张天师、华官、财神、关公、温叔、周仓、猿精、鹰哥元帅、田螺大王、搜厨大神(最后三个为搜厨面具)

1993年面具被盗后,有些角色不得不省却,如“二郎伐弓”中的二郎面具。也有新恢复的,如2003年补修的两枚“白旗”。

全套傩舞如下:

1 开山(开山面具); 2 魁神(魁神面具);

3 判官醉酒(又称二鬼偷花)(小鬼面具、判官面具);

4 孙悟空(孙悟空面具);

5 福禄寿(福星面具、禄星面具、寿星面具、魁神面具、财神面具等);

6 西天取经(唐僧面具、孙悟空面具、猪八戒面具、沙僧面具、如来面具);

7 叠罗汉(六罗汉面具,各个颜色不同);

8 张天师召将(张天师面具、华官面具、财神面具、关公面具、温叔面具、周仓面具、猿精面具等);

9 傩公傩婆(傩公面具、傩婆面具)

在住家跳傩略简单,但第一支开山,结尾一支关公必不可少。

跳傩仪式

甘坊傩舞中武术、杂技的成分较多,每到农历十二月,傩班就拿出道具,开始练习,活动筋骨。正式的傩仪式从正月初一开始,持续至十九日上午结束。正月初一早晨,傩班所有成员来到傩神庙,众人把面具取出,按次序整齐地排放在神坛上。正印主持出神仪式,画各种道诀,并到村周围的各个小庙或祭坛点香、敬拜。按旧规矩,这日要去村中的三座甘氏祠堂跳傩,并到村东约3里的甘真人祠参拜,有祭祖之意,由于祠堂已倒,遂改在村委会。

初二,傩班到本村的分支——下甘村跳傩。初四、初六、初九三日,村中有结婚、生儿子等喜事的人家,会请傩班来自家跳“喜事傩”,其舞目以吉祥喜庆的傩公傩母、福禄寿等为主,但首尾必须是开山和关公。跳喜事傩的人家要请傩班吃顿饭,并送上数目随意的红包。其间,初三到十二,外村有请,傩班则出坊跳傩,时间并不固定。通常对方村落也要请傩班吃饭并送红包。

十三、十四两日,除跳过喜事傩的人家,傩班在本村各家跳傩。十六日以后,则进入整个仪式最重要的部分:解傩。所有跳傩的人家必须解傩,解有解除、搜除之意,相当于石邮的搜傩。解傩仪式分家中和殿上,家中解傩在十六、十七日,殿上解傩从十八日晚开始,持续至十九日凌晨结束。第二日众人收拾、安放好面具、道具等各种物品,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以下记录的是甘坊村正月十八日殿上解傩仪式,由笔者2002和2003年春节在甘坊的调查整理而成。

正月十八日早晨,傩神庙内格外热闹和忙碌,傩班和村中自愿来帮忙的人忙着杀猪买菜,筹备饭菜,这些开销都从跳傩所得的红包中支出,其细目就随手写在傩神庙的墙上。从十八日中午起,中饭、晚饭、解傩结束后的“夜霄”,以及第二日中饭,大家一共要在傩神庙里吃四顿。正印甘老怀说他们的习惯是全部经费举办酒席,不设节余。当然,饭菜的丰俭就由这一年的红包数目而定了。下午约四点,傩班有人在村边各处小庙点香、放鞭炮,如两处福主殿、财神殿、社公社母等。这时,正印和众人关上庙门,擦洗面具,排放整齐,并摆好猪头、水果等供品,结束后才将门打开。这一过程相当严肃,闲杂人等和女子都不能随意进去观看。

约傍晚六点,仪式开始。首先有催神仪式,由于所请神灵众多,催神的次数也格外多,按单年或双年要反覆进行十六或十七次。因为时间很长,晚饭就插在其中。

有人先在傩神庙外的巷道两旁插上线香,约向南五十米至路口止。据说这是向神灵标明降临后的道路,让它们由此登入傩神庙。正印执锣,副印执灯,走到路口,面西站立。副印插路香,烧纸钱,并放数枚小鞭炮后,两人三鞠躬,正印高举铜锣,头前后左右的摇动,如对镜自照,据说这是催神之诀。同时他由慢渐快地敲锣,副印再放两枚小鞭炮,两人三躬返回。殿内的动作一样,只是不敲锣,一来一回称为请神一遍。晚饭后加一人敲小扁鼓,过程相同。可能因为天暗的缘故,路边加点了红烛数支。

然后是请神仪式,傩班众人跪在神坛前,正印念“殿内界傩请神辞”(内容详见本章附录),并判筊占卜神意。辞中所请的神灵来自甘坊附近村落、山川的各坛各庙,从观音、如来等佛教神,到许仙真君、甘氏真人等道教神,再到福主、社令、土地、龙王等民间神,甚至汉皇上帝、霜降老爷、三奶夫人,“上至源头,下至水尾,有坛无迹,有迹无坛,或有不知名姓一切神祗”,竟无所不包。

约九点,冗长的请神仪式结束,开始跳傩(村人也称演傩)。这晚的傩舞是象征跳给神灵看的,因此傩班众人格外认真,而且要跳全套舞目,包括:开山;魁星;判官醉酒(又称二鬼偷花);孙悟空;福禄寿;叠罗汉;西天取经;张天师召将;傩公傩母。舞蹈中的拳术痕迹很重,还杂有杂技成分,如魁星、叠罗汉、孙悟空,和石邮舞蹈温和舒缓的风格完全不同。其中孙悟空挥舞着夹有鞭炮和纸钱的三角叉,纸钱点燃后,鞭炮四溅,火花飞舞,煞是惊险好看。

表演完最后的傩公傩母,立即开始搜厨仪式。鼓声突然变得奇异,节奏加快,短而急促。伴着轮回的鼓点,两人戴鹰哥元帅和田螺大王面具上场,各执铁链两端做跳跃、搏击状(,口中发出鬼魅般“呜——呜——”声。第三人手执搜厨大王面具上场,三人也做搏击状。然后搜厨大王冲进傩神庙西侧的厨房,拿起锅内的一碗米和肉,回到殿上,将米倒给众人,自己只留一点。这些饭被村人拿回家,据说可以护佑家庭平安。之后,由手持搜厨面具的演员带领,另两人和傩班所有成员疾步出殿,走到村东头的水塘边,锣鼓停止,众人点燃纸钱,象征将疫鬼逐除水中,然后回殿。最后是送神仪式,傩班弟子每人拿数叠纸钱,托碗一只,内盛灶灰和断香,六人对称地站在殿门口。正印念辞神口诀:

重申上启,远近福主、各部大神、在坛文武一切神祗,今日傩已周圆,烛尽灯残,肴冷酒淡,简亵殊深,莫为怪责。特备起马钱财,拜送诸位大神早登云路,在天者腾云驾雾,在地者勒马摇鞭,有车驾车,无车驾马,各返瑶官,各归宝殿。弟子不敢久留圣驾,圣筶落地,诸神速起。

鼓声下,正印带领众人从侧门奔出,绕村一周至水口,沿途插遍线香。正印再念口诀并判筊:

傩神启教,历代今鼓,老幼宗师,传于弟子,一代传于万代,先师传于后师,弟子不能远送。圣筶落地,诸神速起。

此时庙内殿门紧闭,直至众人送神归来打开,整个解傩仪式结束。大家在傩神庙稍作休息,吃毕夜饭,各自归家。

家中解傩与之类似,具体是准备一碗饭,两片猪肉,放在锅中。傩班先在厅堂里跳,之后三人扮演搜厨大王、鹰哥元帅、田螺大王,到厨房、猪圈等处伴着锣、鼓走一遍。主人家要给傩班红包,多少随意。

据说过去解傩还要要跳“二郎伐弓”,这只舞平时不演,只在解傩时跳,但现在该面具丢失,舞蹈便也省却了。

2、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上甘村

村情概况

上甘村隶属于涛源乡沿江村委会,属于 半山区。位于 乡政府西 边,距离沿江 村委会4.00 公里,距离 乡政府镇21.00公里。国土面积2.60平方公里,海拔1,228.00米,年平均气温20.60 ℃,年降水量606.00毫米。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84.00亩(其中:田40.00亩,地444.00亩),人均耕地1.95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89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4亩,主要种植龙眼、橘子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5户通自来水,有16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 %)。有61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0 %和 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户(分别占总数的98.36 %和81.97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弹石 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 30辆,摩托车2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0.00亩,有效灌溉率为 8.26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6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 之一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1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31万元,占总收入的66.33 %;畜牧业收入9.37万元,占总收入的 22.76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0头,肉牛15头,肉羊45头);渔业收入0.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 %;林业收入0.39万元,占总收入的 0.95 %;第二、三产业收入3.43万元,占总收入的 8.33%;工资性收入0.67万元,占总收入的 1.63 %。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6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人(占劳动力的5.14 %),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1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61户,共乡村人口248人,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28人。其中农业人口248人,劳动力175人。该村以 汉族为主(是汉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傈僳族35人, 汉 族21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8人,参合率 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1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上甘坪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涛源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30公里,距离中学21.00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0 人,其中小学生15人,中学生5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84.00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 财务公开、政务公开 。

3、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上甘村

上甘村是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移民村委会属下的村民小组。位于325国道旁边,湛江甘村水库东北面。1963年因国家建设甘村水库需要,上甘村民整体移民湛江湖光农场:1992年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同意,回迁原址,属回迁移民。目前全村共有村民45户,人口206人,耕地300亩(主要是旱坡地),以种植荔枝、龙眼为主。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了骄人的硕果。目前上甘村巷平路直、绿树成荫,被当地群众美誉为龙头镇的“北戴河”,2005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现将我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情况如下。

上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后,当地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龙头镇政府驻点领导亲自抓创建工作,成立了以上甘村村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组织村民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创建生态文明村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件,明确目标意义要求。通过学习和宣传,新农村建设在上甘村家喻户晓。上级有关部门十分关心上甘村的创建工作,经常深入村中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通过创建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活动深入人心,上甘村村民人人爱花护树,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滥垦滥伐等生态破坏事件。

上甘村根据旱坡地多、水田少、水源丰富的特点,确定了“果树种植+禽畜养殖”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经济收益,上甘人选择了荔枝、龙眼等水果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目前已有果园230亩,大部分果树已挂果收获。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最大的收益,村民在树荫下圈起了小养鸡场,在果园的空地上建起了小猪栏。我们打起了“小算盘”:禽畜的粪便是果树最好的有机肥;成千上万只家禽是果树的“环保医生”,果园的小虫小草又是家禽最喜欢的粮食;连片种植的果树更是最有效的水土保持者……一幅美丽的“果牧立体生态农业”循环图就在村民朦胧的生态意识中形成了。经过几年的实践,上甘村人尝到了立体生态农业带来的好娃: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降低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和旱涝保收入耕地面积比例提高了。上甘人爱护大自然,大自然也给予上甘人丰厚的回报:2005年,上甘人种果养殖的收入超过50万元,加上其他收入,上甘村村民人年均收入近5500元。

4、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锦南街道上甘村

上甘村是经2007年11月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樟村村、长春村、大同村三村合并组成的新村。全村辖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986人(其中劳动力887人),土地面积3982亩,(其中耕地面积893亩,园地150亩,林地2920亩,水面12亩)。上甘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毛竹、竹笋、扫帚草;特色产品是水果种植:主要有樱桃、黄花梨和葡萄等;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从事第一产业)和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大小企业14家。自村规模调整以来,在上甘村党支部(共86位党员)的带领下,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村民的参政议政热情, 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部就班,圆满地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如下:支部书记:石荣莲; 村委主任:俞益明; 支部副书记:陈兰英支部委员:吴松荣、蒋元良、俞关其; 村委委员:赖红战、赵金权妇女主任:陈建云 团支书:杨超 报账员:俞国荣新班子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情绪带领广大村民如火如荼地开展上甘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上甘村村民踏上致富之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