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济禅寺 |
释义 | 浙江普陀山普济禅寺简介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时基本完成,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游览普济禅寺游览次序:海印池(御碑亭、观自在菩萨墙)——山门——御碑殿——钟鼓楼——天王殿——大圆通殿(毗卢观音圣像、32座观音应身像)——法堂——方丈殿——功德殿——斋堂、僧舍 交通:1号线、2号线在前寺(百步沙)下车即到。 门票:5元 小贴士: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大乘庵,每年农历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九日为三大香火期,期间不对舟山市民(凭身份证)免费开放。 江苏太仓普济寺位置普济寺,位于太仓市沙溪镇普济街南端。 历史据宋代《庆元志》载:唐武后(则天)于长安三年(703)曾敕建瞿像宝塔于武安寺。唐肃宗,干元三年(760),有一高僧简大师率俩弟子来游武安寺,遂栖止于寺,并扩建武安寺,更名为“宝林寺”,至宋初始改为“广安教寺”与吴郡(苏州)的瑞光、妙严、明觉及万等寺交称为江左五名寺。 另据《吴门有隐》(道光版)及《直塘里志》所载:在北宋真宗祥符年间,有吴中鲁国公,闵荣献罗法堂一座(十八尊)于广安教寺,并重行掘池建塔及募建寺前之桥,桥初名“香化”,亦称“寺前”桥,至明正德年间改为三墩拱形石桥,桥名“普济”。 至明兴武十五年(1382)寺庙奉诏归并,寺更名为“丛林寺”。昔时诗人崔华对古寺盛况有诗云:“一寺千松内,飞泉屋上行”句,描述了当时殿宇之高耸,古林森森,飞檐相接之。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拱宸大师修建,复名“广安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直塘受倭寇洗劫,寺院被毁大半。 清康熙初,广安寺长云畴大师及普济益修理残寺,遂更名为“普济寺”。清嘉庆年间重修,据《直塘里志》载:道光年尚有部分殿宇。在民国初镇上遗老秦介甫记得在光绪年间殿宇受火灾而毁,所剩无几。至解放初,仅存庑屋十余间和山门,“文革”期间,被改为民宅和工厂。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广大佛教信徒宗教生活需要,1995年6月,经太仓市政府批准恢复开放,现建有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等附房,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 僧侣普济寺于1996年5月,经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现有尼众7人,圣柱法师任该寺监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