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谯新区 |
释义 | 南谯新区位于滁州市东南部的南谯区乌衣镇,是“大滁城”建设的三个副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南谯区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南谯新区东到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的苏皖交界处,西至马滁扬高速公路,北到京沪铁路,南与全椒县接壤,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镇区09年建成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工程包括市政基础和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安置小区、商品房开发、工业建筑等五大类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1.7亿元,其中市政和公用设施投资4.2亿元,新建、改建8条道路共21公里,新建供水、供气、排水管网6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 规划方向未来的南谯新区将抛弃传统的产业模式,对一些重污染、高耗能、低科技产业“亮红灯”,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节能、高科技产业,并着力引导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潮流,即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与此同时,作为南京同城化新家园,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30万人。这意味着,新区将可容纳10万户居民。 建设情况自2009年3月以来,南谯区先后投入了五六亿元资金,修建了长达31公里的路网。伴随路网工程的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一些重点项目已相继入驻。加上新区境内老京沪线、京沪高铁、马滁扬高速、滁宁快速通道、滁宁轻轨等多条交通线路的交汇,其交通优势日益明显。新区建成后,必将成为发展物流业的首选之地。 南谯区具有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成本、西部的资源,南谯还在服务机制和承载平台方面,造就南谯优势。自2007年起,开发区由此开始了以扩容升级为内容的二次创业提升工程,先后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累计有4.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平方公里,为调整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提升园区档次奠定基础。同时,创新体制,改革管委会机构设置,增设了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招商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建立了企业从洽谈到投产的跟踪帮办服务机制,打造了一个快捷高效的运营平台。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后,作为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现代产业园“一核两带一轴”中皖东滁州新区板块之一的南谯工业开发区,更是以打造第一站和首选地为己任,超前编制规划,力主把开发区进一步扩容到20平方公里。并优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功能开发,进一步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一是重点打造两个平台:加快项目区建设,提供用地平台;加强职业培训,打造用工平台。二是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园区周边地区连接高速公路、省道及县、乡、村公路的路网。三是紧抓南谯新区建设契机,完善城镇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人居、公益、景观三类配套工程建设,健全水、电、气三大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推进娱乐、餐饮、休闲、物流、专业市场等三产发展,吸引二产进驻。四是建立合作园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园中园”。目前,与上海川沙功能区合作建设的南谯川沙产业转移承接园已建成18幢、8万平方米的钢构厂房,为转移企业迅速入驻创造了条件。眼下,南谯区还积极与南京白下区工业开发区对接,为合作共建园区铺路。据统计,2010年以来就已有南京先进复合材料等10余家来自东部的企业落户南谯。 建设背景南谯区与南京江北地区一脉渊源,自古就人文相亲、风俗相近,拥有区位、资源、环境三大优势。在滁州积极呼应南京“拥江发展” 战略、开展滁宁同城化对接后,南谯区也抢抓先机,先行一步,谋篇布局,分享这块诱人“蛋糕”。 “地处乌衣的南谯新区未来要打造成南京的‘卧城’——白天到南京上班,晚上回乌衣居住。”乌衣不仅是滁宁同城化发展的最前沿,今后还要成为首席宜居与置业板块。现在作为将来引入高端房地产投资的新区战略合作土地一级储备开发项目已在加紧实施之中。“同城化发展的前提是同城同建,首先要加快实现与南京的基础设施对接。”为此,南谯新区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体现出了先进理念和超前意识,提出瞄准南京更放眼长三角,规划编制力求高标准、上档次,并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大跨越。据悉,仅2010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就计划投入30亿元,将建设一个6万平米区行政中心和人居、公益、景观三类配套工程及水、电、气三大市政基础设施网络。不久将来,随着滁宁快速通道和滁宁城际轻轨的全面建成通车,南谯与南京同城必将圆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