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应塔 |
释义 | 绵山灵应塔概述绵山灵应塔位于山西介休绵山正果寺内,又称空王灵应塔、灵验塔,始为唐太宗李世民礼佛谢雨时敕建。贞观十五年(641)春,唐太宗为谢绵山活佛志超赐雨长安,御驾亲往绵山礼佛谢雨,行至抱腹岩下,志超之徒银空迎驾奏道:师父已圆寂西归矣!时天空忽现“空王古佛"四个金字,太宗遂敕封志超为“空王佛”,并敕命建塔一座,以便奉安御赐鎏金“空王宝塔"。时志超弟子银空等请赐塔名,魏征略思奏道;“绵山空王佛有祷必应,庇佑苍生。拟命灵应塔,意为空王佛永佑大唐。”太宗欣喜应允,始有“灵应塔”名,沿用至今。 此塔年代久远,屡毁屡修。抗战期间,侵华日军炮轰毁坏。2003年在原址上修旧如旧,形成现状。此塔为砖砌明七暗九楼阁式八角佛塔,总高69米,为我国高山寺院之最,为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 地宫层和空王说法层展出的是唐代以来历代帝王和名人赐赠的宝物。 绵山灵验塔自唐代建成以后,先后有许多帝王将相和历史名人前往礼瞻朝拜,其中有不少朝拜者赐赠佛塔贵重礼品,成为镇塔宝物。现仅就历史记载的唐代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及名相令狐楚所赠的鎏金宝塔熏炉、锡杖、阏伽瓶、银炉等,十分珍贵。 据《介休名胜考》记载,绵山灵应塔是唐太宗敕建,为七层四角式砖塔。宋代文彦博重修,按照当时规则,此塔外形由四角方塔变为八角楼阁式宝塔,塔层由七层变为明七暗九层,每层都增加了挑角飞檐,周围有腰檐、走栏、栏杆等附属构件。整个建筑高大雄伟,而又不失轻巧灵动之感。元明清一直沿袭此制。这次开发时复修,修旧如旧,仍然保持了宋代基本风格。 塔内雕塑这座宝塔采取古代佛塔的传统结构,地宫一层为藏宝镇塔层,中间奉安着唐太宗所赐的“空王灵应塔”,是镇山之宝。还有古代流传的《空王佛经卷》和《空王宝卷》,正门两侧为护法金刚,四周是空王佛成道前普渡众生使用过的钟、钵、铃、棋、磨、勺、锡杖、砚等八件宝物的浮雕,神秘华贵,充满灵气。 地宫一层的内容是佛地说法。绵山自古就是空王佛的道场,正中圆雕是空王古佛邀请威音王佛、日月灯明佛、妙光佛、燃灯佛在绵山说法台上说法讲经。周围墙壁上的浮雕是众佛、众菩萨、众罗汉、神兔神鹿、孔雀等在祥云缭绕的花草树木中虔诚听法的场面。 正一层内容是空王古佛应化转世:中间的圆雕是空王佛托化人间后转世到榆次源涡田员外家,俗名田善生,正在灯下苦读经文的情形。周围墙壁浮雕是田员外绵山求子,窦氏夫人感梦怀孕,分娩时梵音和香花在空中飘响的异征,取名善生等故事。 第二层内容是志超礼佛:中间圆雕是善生皈依佛门后(取法号志超),正向太原蒙山开华寺慧瓒法师讨教法理。周围墙壁的浮雕是志超苦读经文、迎亲逃婚、为民请命、县令诬打、三虎霸产、辞母出奔等故事。 第三层内容是志超脱凡成道:中间圆雕为观音指路,周围的浮雕是田志超来到介休后先做善友、罗汉赐钵、南寺学道、脱凡出俗等传奇经历。 第四层内容是活佛显灵:中间的圆雕是志超作法请二十八宿同时帮助介休城内二十八家农户干活,周围墙壁上的浮雕是志超在义棠虹霁寺命神鹿神兔深夜抬水、班头窥视、鹿兔受惊、大钟滚坡等场面。 第五层内容是志超择地绵山:中间的圆雕是志超与龙母在抱腹岩下棋盘洞前对奕的情形,周围浮雕是龙母让山后的五龙摧岩、志超托顶、感化五龙、皈依佛门、五龙听法等神奇故事。 第六层内容是志超在绵山创聚禅林:中间的圆雕是志超聚徒弘法的场景,周围的浮雕是随同空王古佛下凡的张摩斯、李银空受观音点化到绵山寻师,以及志超用泔水降雨,太谷县百姓感恩等生动场面。 第七层内容是太宗敕封:中间的圆雕是空王佛金身像,周围的圆雕是贞观十四年(640)长安大旱太宗祈雨,志超命摩斯向西南拨洒淘米泔水后长安降雨。次年春太宗绵山礼佛谢雨,志超圆寂,太宗敕封“空王佛”,并敕建空王佛殿,弟子银空、摩斯“包容金身”等故事。 瞻塔历史一千多年来,绵山灵验塔以其历史悠久和位置奇险被称为“佛教高山第一塔”吸引了许多登山名人来此揽胜拜佛,留下了许多文物遗迹。下面是唐高宗、唐玄宗礼佛瞻塔故事。 唐高宗礼佛瞻塔。唐贞观末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子们争斗日显,太子承乾和四子李泰尤为激烈。九子晋王李治深感忧虑,贞观十八年(644)三月十七日,他想到父皇多次提到绵山神佛护佑大唐之故事,便在府邸设案向绵山神佛祈祷李唐王朝长治久安。五年后李治即位。永徽二年(651)春,李治亲上绵山礼拜谢恩。礼成,在主持玄真的引导下来到上方院瞻仰灵应宝塔。忽见宝塔金光四射,五条金龙盘绕护塔,不一会儿,向西飘去。高宗见状大喜,随驾老臣褚遂良便即兴赋诗一首云:随君介山礼空王,窣堵波中显瑞光。五龙盘旋金作相,九莲地涌宝为妆。何缘灵蜕留尘世,似由神灯现法堂。我今有幸瞻宝塔,摩尼会睹白毫祥。 唐玄宗瞻塔。“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闻有鸳鸯客,清词雅调新。求音思欲报,心迹竞难陈”。这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巡幸山西返回途中,雀鼠谷凭吊古战场,上绵山礼佛拜祖时御制。诗中表达了他凭吊太宗遗迹,感谢绵山佛恩的心情,发出了思报之情难以陈述的感叹。 唐玄宗在抱腹寺礼佛既毕,便随住持思本攀登到上方院礼瞻空王宝塔,只见松柏之中宝塔耸天,祥云缭绕,风吹铃振,梵音阵阵,礼佛瞻塔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玄宗欣喜不禁赞曰:“真乃灵塔矣”。大臣张说随声咏唱,诗云:“蹑履度云壑,共瞻灵应光。宝轮从地涌,玉几散天香。塔影伴年古,钟声四季长。随机多变现,水月映法堂。” 外国友人来此礼佛瞻塔的有: 真腊国王瞻塔记胜。唐代时,友邦真腊(今柬埔寨)国王阇耶跋摩笃信佛教,与唐朝十分友好。贞观十八年(644),真腊国王阇耶跋摩造访大唐,时值唐太宗介山封佛回朝不久,朝中对此事仍然盛传。国王闻知汉人成佛胜事,便欲登山礼拜。是年八月,绵山花木葱茏,凉气袭人,国王一行在魏征、尉迟恭等人陪同下登五龙峰,遥望绵山风光旖旎,宝塔高耸入云,祥云缭绕,似有五龙盘旋翻腾,国王不禁感叹道:“古佛有应,贵国之大幸也。”遂在塔下举行礼佛大祀仪式,一时间山巅旌旗飘舞,梵乐振林,仪仗肃整,观者众多,一派国事盛典的隆重景象。据史载,此次盛典原有碑刻记载,但时间历久,兵火战乱,碑石无存,实为憾事。 梅朝国王子礼塔览胜。唐代时梅朝国(越南)梅黑帝喜好佛学,久闻绵山为空王佛之道场,遂于开元十一年(723)派遣梅叔鸾王子来华至绵山礼佛。是日,梅叔鸾王子在宰相张说陪同下登临绵山礼佛,云峰寺住持思本率众盛开山门隆重迎接。礼毕,思本言及灵验塔奉安太宗御赐鎏金宝塔时,梅叔鸾王子便与张说同登五龙峰,来到灵验塔中礼塔赏宝。面对太宗遗宝,梅叔鸾王子感慨不已,遂捐黄金一百两,以资修缮宝塔。 瑞典古斯托夫六世观赏宝塔。古斯托夫六世(1882—1973)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王,1902年应征入伍,1932年升任将军。酷爱体育,曾参加筹备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乌普萨拉大学期间,对考古产生了兴趣,又是中国美术品的收藏家。民国十五年(1926),古斯托夫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步达生和介休县长周毓碹的陪同下,带领考古队专程来到绵山考察。期间,从云峰寺向慑神崖进发时,他远望山巅高塔入云,便问抱腹寺住持悟觉是何景观?悟觉告他是唐代所建灵应塔,古斯托夫听后十分惊奇,便在众人陪同下,从栖贤谷绕上五龙躔,来到塔前观赏。当他进入塔中看到唐太宗李世民所赐鎏金宝塔时,不禁连声叫好。 此外根据古代《绵山志》和历代碑刻记载,周边名刹古寺的高僧大德,也留下许多拜佛瞻塔的历史佳话。其中最主要的有: 五台山住持澄观国师礼塔记。唐五台山澄观国师,字大休,会稽人,姓夏侯氏,代宗大历三年奉诏入内,与大辩正三藏译经。既而辟入五台山华严寺。德宗建中四年,下笔著疏,生求瑞应,因梦金龙而著疏华严四科,凡历四年而成。德宗贞元二年,又梦有龙自介山来,须臾变百千数分散四方而去,醒而悟得介山空王佛有应遂往南行,入介山,先于空王佛殿礼拜空王古佛金容。礼毕,于上方院瞻拜灵应宝塔,但见瑞气缭绕,祥光罩顶,遂顶礼膜拜。时与住持道义言及绵山空王佛故事,崇敬备至,欣然题《空王佛赞》云: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愿归无念,有住归无住。常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维,更勿生疑虑。有缘佛出世,未曾有生灭。处处化众生,圆明常照寂。 广胜寺高僧普静瞻塔赋诗。五代普静,洪洞茹氏之子,霍山广胜寺住持。显德二年,师欲游五台到绵山脚下,忽见山巅金光闪闪,梵音阵阵,师乃悟:此为空王佛道场,久欲礼拜,苦不得分身,今见此瑞应,当礼拜之。遂上山礼拜空王佛之真身。礼毕,住持志弘邀普静上五龙躔瞻仰灵应宝塔,但见宝塔耸天,风吹铃动,十分壮观,遂题《灵应塔》诗云:“泻影飞胜出众岗,游人摇指五峰傍。一朝云起疑天坠,却得浮图撑上苍。” 沁县灵应塔在沁县松村乡侯家庄村东8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说,清代与民国年间曾多次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记载再次重修。塔平面呈六角形,通高约6米,共三级,全部由砂石雕垒而成。每层塔身南向开凿拱券式门洞和隔扇。门的顶端阴刻“灵庆宝塔”的字样,门两侧阴刻对联一副。塔刹为六角赞尖顶。从形制和功能上分析,当属清代建造的一座守教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