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家益
释义

个人简介

李家益(1918-1974)安徽金寨县人,1918年2月20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

人物履历

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时年13岁。

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参加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敌人浴血奋战数月。在部队弹尽粮绝,伤亡严重的情况下,与干部团成员组成突围小组,沿途乞讨,经过1年多的艰苦辗转跋涉,两次翻越冰封雪冻的祁连山,终于到达陕北,回到党中央的怀抱。

1941年5月1日由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亲自主婚,与林彬结为伉俪。在反围剿、抗日战争及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南征北战,始终置身于战火之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人物生平

1931年4月参加红军,8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在韩摆渡战斗中立功,受到军首长表扬,并提升为连指导员。1932年7月红军围攻麻城,他指挥全连守住一个山坡,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直到主力赶到全歼该敌,俘敌旅长章祖卿。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共青团委书记。1933年5月,任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秘书。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胜利后编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敌人血战数月。西路军受挫,他沿途乞讨,辗转跋涉一年多,两次翻越冰封雪冻的祁连山,到达陕北。

1939年9月,入瓦窑堡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学习。任三分校训练部军事教员、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三八五旅警卫五团参谋长、三八五旅司令部一科科长等职,在保卫晋绥抗日根据地斗争中,多次立功。

1945年,任三八五旅参谋长,率100余名骨干去山东开辟新区,经过日本侵略军多道封锁线,到达新战场。翌年任鲁南十师参谋长。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和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在枣庄、峄县地区全歼国民党整编二十六师、五十一师和第一快速纵队5万余人。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参谋长,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1948年2月任第三纵队九师参谋长,3月参加洛阳战役。该战役歼敌青年军二○六师两个旅及保安部队近两万人。解放洛阳、新安、渑池、偃师等城,切断中原与西北敌人的战略联系,巩固并扩大了豫西解放区。因在战役中多次立功,受到华东野战军记功嘉奖。6月中旬,参加攻打开封战役。下旬参加睢杞战役。11月参加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中再立战功。194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参谋长,进军福建剿匪,加强东南海防建设。

1952年9月,李家益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四军参谋长,10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秋季反击战。其间,他一面组织学习,一面指挥练兵,进行坑道作业,训练神枪手、神炮手和突击小分队。经44天战斗,击退敌人向朝鲜蜂腰部元山的进攻。1953年4月任二十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6月参加夏季攻击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各1枚。1957年6月于军事学院毕业,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5年7月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6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1974年1月16日在北京病逝。

毕生戎马

在毕生的戎马生涯中,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反围剿斗争,两万五千里长征,鲁南战役,山东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平汉、陇海战役,洛阳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进攻战役等。历任共青团委书记、川陕省指挥部参谋、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参谋训练队队长、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第一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中央军委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等职。一生当中结识了数不清的革命战友,如徐长勋、曾宪国、许世友、王必成、皮定均、张震、张才迁、张爱萍、许光达、杨成武、杨勇、廖汉生、董振海、李德生等,同他们一起革命工作。去世后,徐向前元帅亲临八宝山送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7: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