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鳡鱼
释义

§ 基本概况

鳡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力极强,性凶猛,行动敏捷,常袭击和追捕其它鱼类,一旦受其追击就难有逃脱者,属典型的掠食性鱼类。性成熟为3-4龄,亲鱼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鱼和成鱼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分布甚广,我国自北至南的平原地区各水系皆产此鱼。生长迅速,2龄鱼体重3.5公斤。鳡鱼

天然产量高,为江河、湖泊中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但因大量吞食其它经济鱼类,又被视为养殖业中的“害鱼”之首。其肉质鲜美,一向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鱼类。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1-20.8克,脂肪1.3-5.4克,热量84-132千卡,钙11-24毫克,磷144-203毫克,铁0.7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暖中、益胃、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吐食等症,宜常服。

§ 药用价值

鳡鱼 鳡鱼

【异名】黄颊(《山海经》),生母鱼(《岭表录异》),鳏鱼( 《太平御览》 ),黄颊鱼(《纲目》),竹鱼(《脊椎动物分类学》),竿鱼(《鱼类分类学》),杆条鱼(《黑龙江流域鱼类》),黄鱄(《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鳡鱼的肉。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纲目》:"食之已呕,暖中益胃。"

§ 养殖技术

鳡鱼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又称横鲇、横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该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近几年来,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造、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使鳡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目前,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到鳡鱼外,绝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难寻鳡鱼踪迹。2003年,我们曾进行了鳡鱼的池塘养殖试验,并成功地将3cm左右的夏花鱼种当年养成平均600g/尾、最大达1.5kg/尾规格的商品鱼,成活率90%以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在2~10亩均可,水深在1.5~2m,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

2 、放养模式与密度

2.1 池塘专养

以鳡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每亩可搭养少量鲢、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鳡鱼夏花鱼种800尾,50g/尾的鲢鱼和鳙鱼一龄鱼种50尾左右。

2.2 鱼蟹混养

在朋鱼塘中适当搭养河蟹,可将一些鳡鱼未吃完的、沉入池底的饲料(鱼块)由河蟹摄取,让其充当“清道夫”,这样,既可减少因残饲腐烂而引起的水质恶化,又可增加养殖效益。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鳡鱼夏花鱼种600~800尾,鲢、鳙鱼的放养数量与“专养”相同,每亩再放规格为120~200只/kg的一龄蟹种100~150只左右。同时,在池塘水面适当放养水花生、池底种植水草 (苦草或轮叶黑藻)。

3 饲料及投饲方法

鳡鱼是凶猛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但在人工养殖中,若仍投喂活饵,一是养殖成本较高,二是需配备饲料鱼专养池,并要做到饲料鱼的适口性,较为麻烦。试验表明,鳡鱼经驯化,其食性能由专吃活鱼而变为吃死鱼(鱼块)。因此,鳡鱼的饲料,前期可用活鱼苗,后期为鱼块。鳡鱼的食性驯化可从鱼体长5厘米左右时开始。在体长5厘米以前,应投喂适口的活鱼苗。

3.1 活饲料的准备

鳡鱼前期所需的活饵料可用“四大家鱼”的鱼苗。活饵料准备和投喂有二种方法。一是在鳡鱼的养殖塘中直接培育。在鳡鱼下塘前半个月,在每亩塘中放养家鱼水花15~20万尾,按夏花鱼种培育的要求进行培育。家鱼苗长到1.5厘米时,将3厘米左右的鳡鱼鱼种直接放入塘中,以家鱼苗为食。塘中应继续投喂粉状饲料,培育饲料鱼,使饲料鱼与鳡鱼“同步”生长,保证鳡鱼随时有适口的饵料。待鳡鱼长到5厘米左右时,且塘中的活饵已不能满足需求时,开始进行食性的驯化,投喂适口的鱼块;二是用专塘培育活饲料。在养殖塘中用网片围成一块占池塘总面积10%左右的暂养区,放入3厘米左右的鳡鱼鱼种,先投喂活鱼苗,再投喂鱼苗与鱼块的混和料,最后完全投喂鱼块,完成食性的转化后,拆除围网。两种方法相比,前者前期的养殖较为方便,但驯化相对较难,后者则相反。

3.2 驯化

选择池底淤泥较少、朝南向阳的塘边作为食场,每天分二次进行驯化,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4时。驯化时,先向食场泼水,几分钟后开始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循环往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向食场泼水,即会快速汇聚在食场。刚开始时的饵料最好为大小适口的活鱼苗与小杂鱼制成的鱼糜或鱼块的混和物,再过渡到全部用鱼块。

3.3 投饲

完成食性的转化后,应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鱼块,一般上、下午各一次,投喂前先“泼水引鱼”,待鳡鱼聚集于食场后,再投喂鱼块。投喂量依天气、水温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如以投喂冰冻鱼块为主的,应每隔一定时间补充投喂新鲜鱼块,或在冰冻鱼块中加复合维生素及维生素C。

4、 日常管理

4.1 加强水质调节

鳡鱼养殖中的日常管理方法与其他鱼类养殖基本相同。在养殖中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以上。前期以注水为主,可每隔半个月加水一次,使池水随鱼体增大而不断加深。中后期应适时换水,并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也可施用复合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闷热天气要适时增氧,防止缺氧浮头。

4.2 及时分养

鳡鱼抢食凶猛,食量大,生长快,但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养殖中如不及时进行筛选分养,会造成大鱼抢食厉害、吃得多、长得更快,小鱼抢不到食而长得更慢的结果。同时还会出现“大鱼块小鱼吃不进,小鱼块大鱼吃不饱”的现象。最终造成同塘养蕴的体重相差10倍以上的结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养。

4.3 病害防治

鳡鱼的池塘养殖刚刚开始,尚未发现特有的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的预防。一是养殖池塘在使用前每亩用75~10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二是鱼种下塘前要用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三是饲料鱼要安全卫生,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对食场进行消毒。

5 讨论

鳡鱼的池塘养殖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将其食性由吃活饵驯化成吃鱼块或死鱼。驯化时间,即鳡鱼在长到多大规格时开始驯化,对驯化成败和养殖成活率影响较大。本试验采用活饵料将鳡鱼喂到5厘米后再进行驯化,我们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因天然水域中的鳡鱼以活鱼为食,使其改食鱼块或死鱼,必有一个“逼迫”过程,鳡鱼只有饥饿到一定程度后才被迫改食鱼块。过早驯化,可能因鳡鱼个体较小、体质较弱而影响成活率。驯化太迟,又给前期的大量活饲料鱼的准备带来困难。试验也表明,在鳡鱼5厘米左右开始驯化,一般一星期时间就能完成食性转化,且成活率可达90%以上。

§ 捕获方法

凶猛鱼类控制用网捕、钩钓等方法效果较好。渔民在湘江捕获到1.5米长鱤鱼

(1)网捕

根据各种凶猛鱼类的生理生态特性设计专用的网具及渔法。

①鳡鱼刺网及渔法 根据鳡鱼游动迅速,敏捷,撞网后冲力大,只前进不后退的特性,选用能承受鳡鱼冲击且有足够强度的网线编结成的单层刺网,使鳡鱼刺入网目卡住而被捕获。

鳡鱼刺网网片设计参数:网长(每片):50米网高:7—10米,浮力:沉力约2:1,浮子(泡沫塑料)重400克,装, , 配间隔2米,沉子(瓷)重100—300克,装配间隔40厘米.制成的鳡鱼刺网以放于水中略呈裙带形为好。作业时。鳡鱼刺网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赶、拦、刺、张”联合渔具配合使用。一般选择在晚上把网具布在鳡鱼上溯产卵的通道上,横向拦截库面,次日凌晨收网取鱼。

(2)钩钓

钩钓是我国淡水养殖生产中清除凶猛鱼类的传统方法,常用的有:鳡鱼①饵钓: 钓钩一般用18号钢丝制成。钓鳡鱼的钩长4厘米,宽1.4厘米,钩尖长1.3厘米。干线用210D/12× 3尼龙股线,支线用210D/8× 3尼龙股线,长70厘米。干线上每隔2~3米接一根支线,每根干线接15~20根支线。诱饵视鱼而定:钓鳡鱼,最好用活的泥鳅、鲹条、鲴鱼类、小翘嘴红鲌等;钩子分别从活鱼饵的口里向左、右两边钩进,钩尖露出外边,边放钩绳边装钓,每放2~3只钩子后在干线上缚一只浮子,浮子绳长50厘米左右,使诱饵保持在水的上层游动。钩子放完后,把干线拉直,并在始末两端各连一只大的浮子,浮子下面用拉力较小的棉线缚石块沉于库底。凶猛鱼类吞钩后,要让其挣扎,等精疲力尽后,收钩取鱼。

②拟饵钓:用4~5根鹅毛(鸭毛或彩色塑料片亦可)作模拟的饵料进行钓鱼。钩子制作同前,不同的是每枚钩子上缚上拟饵。一般在黎明或傍晚作业,先放出钩绳始端的浮子和沉子,并调节钩子离水面0.5米左右,随后放钩。钩子放完后,干线末端接上浮子,再放出拉绠绳,用船拉着拉绠绳作“S”形拖动,此时,羽毛等拟饵在水中漂动犹如小鱼游动,以此招引凶猛鱼类。凶猛鱼类一旦发现,就追逐抢食,结果被钩住。

③滚钩: 滚钩主要捕鳜鱼,利用鱤鱼入窝产卵的习性,空钩捕扎。钩子用16号钢丝制作,钩高7厘米,宽2厘米,钩尖长2.5厘米,要十分锋利。干线用210D/1 2× 2尼龙股线,支线用210D/8× 3尼龙股线,长12~15厘米。两支线间距10~15厘米。干线上每隔30~40个钩子缚一只浮子。滚钩放置前,须在水库上游库湾水深0.6~1.2, 米的鱤鱼产卵场上挖多条宽40~60厘米,深10~15厘米,长随地形而定的横沟。滚钩捕鱤鱼一般在4~6月的夜间进行,放钩时,调节滚钩离水底4~5厘米的合适位置。滚钩在水流的作用下在沟内不断翻滚,当鱤鱼溯水到产卵场进入沟内时,鱼体就会被锋利的滚钩尖钩住,越挣扎,滚钩钩住越多,钩得越深,待其精疲力尽,收钩取鱼。

§ 食用方法

安乡多味鱼丸 安乡多味鱼丸 特点:“像鸡蛋没有黄,像元宵没有糖”,这是人们对常德安乡有名的风味特产——多味鱼丸的赞誉之词。安乡滨临洞庭,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鱼的产量多、品种多,人们吃鱼的花样也多,鱼肉丸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安乡制作鱼丸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之际,在宴席上就有了鱼丸做的菜肴。在安乡流传着“请客不做鱼肉丸,十二大碗也不爱”的说法,那时安乡有名的雨花天、乐春园等酒家,做的鱼丸闻名遐迩,宾客纷至沓来。

安乡鱼丸有多种制作方法,有用手工制作的,有用机械制作的。制作的鱼丸,有甜的、咸的、辣的。最近,安乡罐头厂在继承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又创制出了多味鱼丸,多味鱼丸博采国内众家之长,开创了国内淡水鱼制品加工的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用它制作的罐头,远销国内外,成为常德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多味鱼丸以鱤鱼、乔鱼、鲢鱼等上等鱼为基本原料。制作时,将大小基本一致的各类鱼清洗去掉鳞和内脏,然后经剖片、采肉、擂溃、调料、搅拌、成形、油炸、杀菌几道工序,制作出的鱼丸大小一致,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多味鱼丸所加佐料极为丰富,有味精、生粉、酒、辣椒油、白糖、胡椒等多种调味品。品尝它,顿觉香气四溢,五味俱全,鲜美可口。

用多味鱼丸制作罐头,食用方便,便于携带,储藏期长;把它凉拌、红烧、下汤,是席上珍品。多味鱼丸从问世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食用者的青睐。

§ 巨大鳡鱼

身长1.6米的鳡鱼

2011年3月19日,长沙的文先生在望城县天井湖钓上一条98斤重的大鳡鱼,身长一米六。厨师王师傅表示,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鱼,光鱼头就有12.8斤。由于鱼身太大,肉会比较老,腌制或做成熏鱼才比较好吃,而鱼头则相对鲜美。专家表示,因为天敌减少,它们又什么鱼都吃,渐渐就成了水中霸王,体型也比较大。[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