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孤山
释义 孤山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海拔38米,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面积约0.22平方公里,然而是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岛屿。它东接白堤,西连西泠桥,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萦绕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

§ 基本介绍

这里是风景胜地,也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 孤山历史上至少有两朝帝王驾幸孤山,宋理宗在此建过西太乙宫,清康熙、乾隆在此建过行宫。孤山东南隅,有一色秋光万倾的“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园林中山公园,平台东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园亭;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浙江图书馆;有清代学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楼;有陈列文物史记的浙江博物馆;有纪念宋代学者欧阳修的六一泉;有清代中国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澜阁;有百年老店楼外楼。山之西面有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旁有清宋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鹤亭,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传的“梅妻鹤子”故事发生在这里。山颠有宋建四照阁,废后近几年重建四照亭。

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其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运脚低”和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 历史渊源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营建行宫、御花园,占了大半个孤山。 林和靖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为中山公园。园内一个精致绝伦的小园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园中仿佛置身深山谷底,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景区溪、潭、花、木、亭、桥等布置得疏密有致,参差有序。山北麓,有纪念北宋诗人林逋(号和靖)的放鹤亭。林系杭州人,长期隐居孤山,终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林死后葬在孤山,鹤在墓前哀鸣而亡。亭内立“鹤舞赋”刻石,碑文为清康熙皇帝临摹明朝董其昌书法的手迹。

以金石篆刻见长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顶,这里也是个依山面湖构景精巧的古典园林。光绪二十九年(1908年)以艺术大师吴昌硕为社长,成立西泠印社。一时国内外篆刻名家云集于此,成为全国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活动中心。西泠印社保存着历代碑刻、贴石、墓志、画像石等250余件。

孤山西麓、西泠桥畔有秋瑾墓。秋瑾于1904年参加光复会,奔波海内外,鼓动革命,组织军队。1907年牺牲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飞,曾对亲友说,如不幸牺牲,愿埋骨杭州西泠,现墓为1981年迁回重建。墓以花岗石砌筑,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镌孙中山题“巾帼英雄”四字。座上有汉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着长裙,双手拄剑,背山面湖而立,神态沉静刚毅。

§ 景点详解

中山纪念亭 中山纪念亭

在孤山后麓,有一座民国风格的亭子,中山纪念亭,正对西泠桥。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纪念林,这片纪念林是1929年春天营造成的,林以落叶阔叶树为主,主要树要有枫香,麻栎,三角枫,乌桕,银杏,枫杨,喜树,泡桐,青桐,无患子,马褂木,榔榆,杨树,合欢,紫楠,香樟,石栎,石楠,棕榈,冬青等。它们茂密参天,郁郁葱葱。此外,在林区的低层还附有地衣,苔藓,以及藤蔓植物,构成了立体式的树木景观。在孤山的岩坡上还种植了大量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樱花,柳杉,水杉,垂柳,黄析,夹竹桃,南天竺,广玉钱松等各种花卉树木。纪念亭掩映在一片绿树繁花中,与西湖盈盈碧水相映,虽经数十年风雨,依然屹立,供游人缅怀一代伟人,抒发怀旧的情思。

中山公园

位于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宫御花园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公园与白堤终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对,四开朱漆大门正对着秀丽的西湖。抬眼展眸,湖上风光应接不暇,画船游移,笙歌悠扬,水鸟振翅,花蝶蹁跹。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内部布置曲折而绮丽。跨进大门,宽阔笔直的园路洒满了林荫,花木掩映,直指耸峙的青山。路尽头的石壁上镌有“孤山”两个丹书大字。石壁的两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沿着石壁东侧的台阶而上,则是一座宽大的平台,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涌绿耸翠,飘香留芳。

俞楼 俞楼

孤山南麓六一泉旁,有一幢两层三开间的中式楼房掩映于绿阴丛中。便是一代国学大师俞樾的旧居,人称俞楼,门牌为孤山路32号。院内曾叠石成峰,花木扶疏,小池湛波,亭廊毗接,书香浓郁,清幽雅洁。有人曾为俞楼题联云:“千古一诗人,文章有交神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俞楼的前身是西湖诂经精舍,俞曲园在此主持达30年之久,《西湖新志》也称俞楼是他“讲学着书之地”。诂经精舍背依孤山,面临西湖。俞樾在杭时,便住诂经精舍第一楼。学生称其为“俞楼”,并悬匾于楼前。太平天国时,“第一楼”等皆废。俞楼是光绪五年(1879年)由他的学生徐花农等筹资为其在原“第一楼”旁重新修建,并“集花卉竹石、书简梅鹤”于楼内。以后友人彭玉麟又帮助增建,故有“徐辟彭更”之说。为感激众人厚意,俞樾自书一联,悬于楼前:“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俞曲园辞世后,他的家人很少再到西湖,木构建筑渐渐破损,楼前假山叠石也时有崩塌,名噪一时的湖楼竟成危楼。1920年,俞曲园的亲友决计重建俞楼,俞樾老友彭玉麟慷慨资助。拆除了俞楼破旧建筑和庭中假山,又耗资上万银元,在楼址建筑起一座青砖实叠、本瓦坡顶、四面开窗的中西式三层楼房;同时重修了楼后曲廊、山上的小榭,四周围墙也重新砌造,内外布置一新。杭州市已将这座房龄达120年之久的名宅,按旧时风貌重新修建。新落成的俞楼采用歇山式重檐屋顶,两层三开间,灰墙黑瓦赭壁,面积约350平方米。屋后添建连廊并与重修的西爽亭、伴坡亭相接,青石牌坊上书“小曲院”,整个园林再现了昔日俞楼的清新雅致,为孤山一景。放鹤亭

放鹤亭

放鹤亭初建于元代,为郡任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建。现亭为1915年重建,面阔875米,进深885米,重檐携三灶。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碑通高24米,宽294米。碑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面临里湖。亭外植梅,为湖上赏梅胜地。放鹤亭旁还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养“鹤皋”的鹤冢。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林和靖,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是北宋隐逸诗人,居孤山二十年,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李可染 西湖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书画千余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

§ 敬一书院

敬一书院1994年,在孤山东麓一处被称为“财神殿”的民居院落,挖出一块“敬一书院界”的碑石,人们又重新认识了这座书院。敬一书院座落在孤山东巅,在一片花木的掩映中显得格外的寂静。敬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乙丑年二十四年(1685),创建者是当时的浙江巡抚赵士麟。赵士麟创设敬一书院,可说是继承发扬了在西湖山水之间读书、教人、育才的风气。敬一书院每初一聚集绅士、耆老及有名望之辈,切磋学问。月十五则由儒师讲学。赵士麟离任后,杭城百姓于书院旧址设祠祀之,敬一书院改为赵公祠。道光初,赵士麟的云南同乡浙江布政史朱嶟书题“孤山一片云”刻石,嵌置在敬一书院东外墙上,犹存。清朝后期,战乱频起,赵公祠屡遭损毁,老百姓见祠屋名称与财神——“赵公”元帅同名,便把它当做“财神殿”来烧香礼拜,而敬一书院的本名渐渐地被人遗忘了。1998年,敬一书院才被重新命名并重修,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将其辟为游览场所,以还西湖风景秀翠,传播精神文明。重修后的敬一书院,占地面积120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敬一书院东侧,有前后两进厅堂及左右两厢房构成四合院。头进的“瀛屿芬馨”厅,以图文并茂的展板,集中展示了清代300年间留迹孤山的10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从一个朝代时间、空间、名人三结合的角度,显现孤山人文渊薮的丰厚。后进的“秀萃明湖”堂,则展现了位于孤山的历代名胜图。敬一书院西侧,为一雅洁庭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