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苏鲁神话 |
释义 | 克苏鲁神话(Cthulhu Mythos)是以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世界为基础,由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完善、诸多作者共同创造的架空神话体系。克苏鲁并非此架空世界中的主神,虽然它是在地球上很常见的信仰,这些神话的题材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神话传说的再诠释(如北美传说中的雪怪温迪戈(Wendigo))。只要是接受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的概念而衍伸创作的小说都可以纳入此神话的一部分,所以此神话系统至今还在扩展,仍有许多新的创作。 简介由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开始的人工神话系列,详见克苏鲁神话 en:Category:Cthulhu mythos es:Categoría:Mitos de Cthulhu fr:Catégorie:Mythe de Cthulhu ja:Category:クトゥルフ神话 ko:분류:크툴후 신화 pl:Kategoria:Mity Cthulhu ru:Категория:Мифы Ктулху 神话“我认为,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 ——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的共同主题是: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人类经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强大存在的力量,然而这些存在对人类却毫无兴趣——如果不是怀有恶意的话。 神话的核心部分,就是所谓“旧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s)。它们是恐怖的、拥有伟大力量的古老存在,在上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但现在却在如死亡般的睡梦中安眠。它们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克苏鲁(Cthulhu),它沉睡在南太平洋的海底都市拉莱耶(R'lyeh)。当“繁星的位置正确之时”,拉莱耶将从海底浮上,克苏鲁将醒来,为地球带来浩劫。 尽管克苏鲁非常著名,以至于整个神话体系都以它来命名,但它并不是旧日支配者中最强大的,也不是故事的中心。占据这一系统中心位置的,是魔神之首阿撒托斯(Azathoth),而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则与人类世界接触得更加频繁,而且,和其它的旧日支配者相比,它更喜欢欺骗、诱惑人类。 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生前并未想过对他所创造的神话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在1933年4月27日写给J·F·摩顿的信中,他阐述了自己对克苏鲁神话体系的一些基础性构想: 宇宙诞生之初,只有阿撒托斯存在。从阿撒托斯生出了三柱原神:“黑暗”、“无名之雾”和“混沌”。 盲目痴愚的阿撒托斯最初生出的是“黑暗”,是为至高母神莎布·尼古拉丝(Shub-Niggurath),她生出了包括克苏鲁在内的几乎所有旧日支配者,乃至一切生命。“无名之雾”是犹格·索托斯(Yog-Sothoth),知晓一切的时间和空间,身为银之门钥匙的存在。而“混沌”就是奈亚拉托提普,所有蕃神的使者和代表,嘲笑与矛盾的象征,经常使用的人类形态是一个皮肤黝黑,表情愉悦的瘦高男子,曾经在埃及受到崇拜,传说原子弹的发明就是他教给爱因斯坦的,目的是让人类更快的自我灭绝,完成“大清扫”的任务。 “为什么你们要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刊登像洛夫克拉夫特的‘疯人山’那样的东西?难道你们真的困难到了如此地步,非登这种废话连篇的东西不可吗?……如果诸如此类的故事——像是两个人看着某个古代废墟中的石刻把自己吓个半死,或是什么人被连作者本人也描述不清的什么东西追逐着,或是谁叽叽咕咕地述说着诸如没有窗户的五维密室、约-梭托等等无可名状的恐惧,等等——就是未来的探险故事《惊天传奇》的构成的话,那就只能盼老天爷来援手科幻小说了。” 上面的内容摘自《惊天传奇》1936年7月号的读者来信专栏,信中提到的令人憎恶的对象当然就是该杂志在同一年里发表的两篇H· 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中的一篇。对于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事,读者的反响并不都是消极的,但那些褒扬的评论还是被愤怒、困惑和绝望的大呼小叫淹没了。 20世纪30年代,美国杂志上的科幻小说大部分都是由雇佣文人炮制的情节加冒险的故事,他们不过是把懒散的某牧场改成了某星球,然后胡乱地套用同样的故事情节,用太空强盗取代了偷牛贼罢了。在1936年,那些热衷于科幻小说的人还只是习惯于跳上星际飞船,在比光速还快的驱动器上翻筋斗(别去想什么爱因斯坦的理论),把参宿四上的八脚怪炸个稀巴烂,他们无法理解洛夫克拉夫特苦心描绘的那种气氛,让他的两个勇猛无畏的探险家在南极荒原上,面对无与伦比的恐惧,喋喋不休地说着莫名其妙的话,发狂般地惊声尖叫。 洛夫克拉夫特的“神话”故事和史密斯博士及其同党所推崇的星战故事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而不仅仅是注重情节和注重气氛的差别。在当时那个年代,以太空探险为主题的许多代表人物,如E·E·史密斯、奈特·沙克涅和拉尔夫·米尔恩·法利,都是生于前一个世纪的人,那时的人们依然认为宇宙的运转是遵循着永恒不变的牛顿定律。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每个星球都是一颗恒星,当19世纪的天文学家将他们的分光镜瞄向太空时,他们得到了可靠的信息,确知那些星球上也有氢、氦、镁、钠以及其它元素,和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中所发现的完全一样。19世纪末,当物理学家庆幸地以为他们完全了解了宇宙的时候,人类征服宇宙的终极梦想还真的是如此不可能的任务吗?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开创了20世纪的科学革命,而这场革命最终将彻底粉碎经典物理的教义。随着在相对论、量子力学、亚原子粒子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宇宙似乎也不再那么能让人看得懂了。随着哥白尼和伽利略扭转了人类中心说,现代人也开始认识到,他非但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他只是宇宙的一个特例。宇宙以及它的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在宇宙中是一个陌生人。 在20世纪30年代所有那些在杂志上发表过科幻作品的作家当中,只有洛夫克拉夫特超越了他的同僚的那种单调乏味,传达了宇宙的神秘性这个20世纪最敏感的话题。“我的所有故事,”洛夫克拉夫特1927年在一封信中写到,“都是基于最基本的前提之上的,那就是平凡的人类的法则、利益和情感在浩瀚的宇宙中都是无效的和没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宣言,实际上概括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现代科学的变革,其时那些目瞪口呆的物理学家吃惊地发现了一个不为牛顿力学所约束的陌生的新世界。爱因斯坦在阐述他的广义相对论时不得不与非欧几里得几何相抗争,而克苏鲁的海底城市的非欧几里得角所代表的就是同样的非欧几里得几何;在“外太空的色彩”中所描绘的神秘的陨石放射,复制的是20世纪初叶由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和居里夫妇所完成的镭的实验。就连目前在高等数学方面的发展——混沌现象——也被克苏鲁神话预示出来了,在洛夫克拉夫特虚构的万神殿里,至高无上的神是白痴盲神亚撒索,而它就是终极的混沌空间里螺旋形的黑色旋涡的主宰。如果适当地用曼得勃罗(Mandelbrot)的分形理论和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的常数理论装备起来后,亚撒索在当代混沌学的数列和扰动中应该很是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再更多地谈论克苏鲁神话和20世纪科学发展之间的一致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洛夫克拉夫特借用的这些概念并非出自于相关的高等数学的正规知识,即,相对性,而是出自于一种偶然发现的、出自本性的对“混沌和未探明的太空恶魔的袭击”的洞察力。从历史观点上讲,洛夫克拉夫特已经和那些被现代化的20世纪遗留下来的社会和经济精英密切结合在一起了;他是无所寄托的梦想家,在他自己的时代里是一个局外人,在宇宙中也成了局外人。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azar)曾经指出,“所有完全成功的短篇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是神经病、梦魇或幻觉通过客观化的中和并且转化为一种在神经领域之外的媒介而形成的产物。”就洛夫克拉夫特来说,他把宇宙看做一个收容可怕的奇迹的避难所,这种观念不过是他病态的局外人心理的鲜明写照;正如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家乡普罗维登斯是一个局外人一样,在克苏鲁神话中,现代人也是一个外来者,迷失了方向,随波逐流,在一个可怕的深渊边缘摇摇欲坠。1936年,当洛夫克拉夫特的“疯人山”在《惊天传奇》上连载时,那些暗示宇宙的浩瀚、神秘的内容被读者斥为胡言乱语,但20世纪的科学革命已经证实了那些内容的正确性。物理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发现了人类的愚昧无知。”记住上面的这句话,停下来一会儿,翻开本书的第一页,读读“克苏鲁的呼唤”的开篇第一段吧。 在1937年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离奇的恐怖故事仍然盛行不衰。洛夫克拉夫特差了几年,没赶上约翰·W·坎贝尔接管《惊天传奇》,他的编辑才能和影响力令美国科幻小说杂志的整个领域有了显著地进步。尽管他有惊人的才干,但他还是保持了一个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即对技术胜利、对人类的独出心裁和足智多谋所具备的绝对效力抱有超凡的信心,相比之下,洛夫克拉夫特似乎就像一个在科幻小说的天空下异想天开的异形。 孤独的普罗维登斯隐士和他的神话遗产在他的一干朋友和仰慕者心目中是永存的,他们就像一个秘密社团的成员守护它们的神谕和神像一样,维护着“克苏鲁神话”。这其中的努力就包括了由成立于1939年的阿克汉姆出版社发起的、颇受争议的模仿写作计划。 20世纪30年代,洛夫克拉夫特曾经亲自为不同的版本客户编写过仿“神话”故事,他还特别提到过那些故事是“(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我的名字与它们联系起来的。”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的那些年里,以1942年弗朗西斯·T·兰尼的“神话”专门用语词汇表为起点,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在这期间,克苏鲁和他的宇宙同伙被仔细地加以审视、分析、归类、系统化,被分级,被删节得残缺不全。就这样,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一本很浅薄的关于“神话”的书里,一个美国的科幻作家提出,洛夫克拉夫特的构思存在“脱漏”,并且认为他本人和其他人有责任用新故事来“填补”这些“空隙。”在洛夫克拉夫特之前,蛙类食人族的故事只有相当有限的市场;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创作仿克苏鲁作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产业。 这类衍生出来的作品数量巨大,用已故的E·霍夫曼·普里斯的话来说,都是“可恶的垃圾,”但这对“神话”造成的影响尚不及那些真正的侵权行为为重。洛夫克拉夫特假想的宇宙进化论决不是一个静止的体系,而是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构想,它始终适应于它的创造者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变化。因此,随着哥特式情趣在洛夫克拉夫特生命的最后10年里逐渐让步于宇宙情结,诸如“邓维奇的恐慌”(1928年)之类的早期“神话”还牢牢地倨于衰落的新英格兰的闭塞地区,而仅过了6年之后,在“不合拍的阴影”里,洛夫克拉夫特就开始令人眼花缭乱地叙述起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同样地,当洛夫克拉夫特在20世纪30年代终于开始对恐怖小说丧失兴趣时,人们可以再次从比较中看出,在“邓维奇的恐慌”里,“神话”的神依然还是带着符咒、栖于海湾的、恶魔似的实体,而在“不合拍的阴影”里,外星生物已经变成了开通的、地地道道的社会主义者,这直接反映出洛夫克拉夫特突然对社会和社会改革产生了兴趣。如果他活到了20世纪40年代,神话还将继续随着它的创造者的变化而发展;对作者身后的那些仿作者来说,根本不存在可以套用的僵化的体系。 再者说来,“神话”的精髓既不在于众多的虚构的神灵,也不在于那些尘封已久的禁书,而在于一种令人信服的宇宙态度。宇宙是洛夫克拉夫特在描述他的重要审美观时重复了无数遍的术语:“我选择恐怖小说,是因为它们最符合我的倾向——我要即刻实现我最强烈、最持久的一个愿望,幻想着能神奇地中止或违背永远禁锢着我们并且挫败我们对无限的宇宙空间的好奇心的时间、空间和自然法则所具有的那些恼人的限制……” 在某种意义上,洛夫克拉夫特全部的成熟的作品是由宇宙奇迹故事组成的,但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当他开始放弃邓萨尼式的异国情调和新英格兰黑巫术,转而探索神秘的外层空间的混沌这一主题时,他写出了大量被后人称为“克苏鲁神话”的作品。换句话说,“神话”代表了洛夫克拉夫特的那些宇宙奇迹故事,在那些故事里作者已经开始将他的注意力投向现代科学的宇宙世界;反过来,“神话”里的神灵将这样一个无目的的、冷漠的、陌生得非言语所能表达的宇宙具体化了。因此,那些经年创作拙劣的仿“神话”作品的仿洛夫克拉夫特风格的人应该明白:“神话”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公式化的表达和词汇表拾遗的串联,而是一种宇宙化的思想状态。 本集中收录的带有克苏鲁神话色彩的故事,是这类故事中少数比较成功的作品。其中最早的几篇现在看来也许像是通俗文化的粗劣作品,但其余各篇都是相当精彩的,像出自罗伯特·布洛克(“弃屋中的笔记本”)、弗里茨·莱布尔、拉姆齐·坎贝尔、柯林·威尔逊、乔安娜·拉斯以及斯蒂芬·金的故事就特别体现了H·P·洛夫克拉夫特的风格,并且为传扬“神话”作出了他们自己的贡献。 本书最后一篇小说的作者理查德·A·路波夫还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他不仅写出了“发现古里科地带”这篇出色的“神话”故事;他还是我所遇见的除洛夫克拉夫特之外的唯一一位传达了打破传统的创新性意义的作者。在这篇杰出的作品里,路波夫不仅运用了必不可少的“神话”术语,而且还营造了最基本的宇宙奇迹的氛围,并且还再创造了那些“神话”原型里所具有的振奋人心的刺激。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会有1936年时的群情激奋,翻开本书的“发现古里科地带”,看看它的开篇吧。 詹姆斯·特纳 《克苏鲁神话:邪神复苏》作者:[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等 《克苏鲁的呼唤》 H·P·洛夫克拉夫特 可以看到,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生就如同受到了诅咒,疾病、痛苦、贫穷一直围绕着他——这无疑塑造了他人格中黑色的一面,也导致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疯狂、KB和邪恶。这种种打击和痛苦的交织,终于在他的笔尖流淌出了克苏鲁神话系统。 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系统其中心思想是充满绝望色彩的——人类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支配者,有一支强大、黑暗的势力正在沉睡之中,“就是所谓‘旧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s)。它们是KB的、拥有伟大力量的古老存在,在上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但现在却在如死亡般的睡梦中安眠。它们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克苏鲁(Cthulhu),它沉睡在南太平洋的海底都市拉莱耶(R'lyeh)。当‘繁星的位置正确之时’,拉莱耶将从海底浮上,克苏鲁将醒来,为地球带来浩劫。”,它们是一切邪恶、魔法、秘仪的根源,是不可探究的。它们来自其它星球,为地球带来了生命——但它们绝不是善良的,它们制造生命只为了奴役!——它们的力量如神一般强大,因此也成为了地球上所有神话的起源。人类根本没有力量与之对抗,一旦它们苏醒,人类只有灭亡!——甚至于在小说中所有试图探究它们秘密的人或是偶然与之接触的人,在看过一眼之后,就会被无边的恐惧所吞噬,随后彻底地疯狂或是死亡! 克苏鲁是这些邪神中的代表,其形象是有类似水生动物的有鳞的皮肤,有蝙蝠似的双翼,头部类似章鱼。 源泉“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 ——洛夫克拉夫特,《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 改造实际上,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设定并不完整,更有可能是只提出了一个构想就因他本人的死亡而中断了,更多的完善来自于另一个人: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 洛夫克拉夫特逝世后,作为其作品版权的继承者,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进一步完善了克苏鲁神话的体系,并构筑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但德雷斯在这一建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他自己的基督徒价值观和善恶二元论融入其中;取代洛夫克拉夫特笔下那无意义且混乱的宇宙,他给予这个宇宙以善恶斗争的主题。 “正如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神话理论里所设想的那样,最初出现的是那些“古神”(Elder Gods)……这些古神都是仁慈的存在,代表善良的力量,它们安静地居住在猎户座中靠近参宿四的地方,很少干预地球种族与邪恶力量进行的斗争,这些邪恶力量有时被称为“旧日支配者”,有时则被称为“太古支配者”(Ancient Ones)……” ——奥古斯特·德雷斯,《克苏鲁神话》 而实际上,洛夫克拉夫特本人是一个无神论者,并且曾经声称康德的道德准则“是个笑话”。德雷斯创造的神话体系就本质上来说是和洛夫克拉夫特的构想不相一致的,而且,基于克苏鲁神话的集体创作特点,也不能将它视为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最好将它作为一个许多基于同样世界观的故事和设定的集合看待。 德雷斯体系中的一个问题是,除了少数含糊的例子之外,洛夫克拉夫特从未在他的作品里直接提到过古神,此外,对那些旧日支配者(或称太古支配者),他也从未想过建构一个全面、统一的设定。 而引起更大争议的,就是德雷斯将所谓“元素”系统引入到克苏鲁神话之中。他将旧日支配者们依其象征的自然元素分成四个阵营:水、火、风、地。为了填补这一系统中的空白,德雷斯甚至专门创造了克图格亚(Cthugha)(象征火)和伊塔库亚(Ithaqua)(象征风)两个旧日支配者的形象。但是,这一分类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德雷斯将克苏鲁划为象征“水”的存在,但若是如此,它为何会被困在海底,被水阻隔?而且,在德雷斯的系统里,“火”与“地”敌对,“水”与“风”敌对;这与传统的元素阵营(水敌火、风敌地)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同见解“正是德雷斯经常使用‘克苏鲁神话’一词,来描述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观。可惜的是,就连他自己的写作都扭曲了这个用语的意涵,这或许和他是一位叛道、散漫的天主教徒有直接关系。不管怎么说,他将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旧日支配者’分成好、坏两个阵营,彼此争夺着土地和农场。后来还有一些仿效者继续采用这个说法,因而远远脱离了洛夫克拉夫特的轨道之外。” ——罗伯特·A·布洛克,《恐怖的遗产》 有很多洛夫克拉夫特的爱好者对德雷斯的世界观抱着强烈的蔑视态度,认为它违背了洛夫克拉夫特的本意(事实的确如此),把一个奔放且充满想象力的恐怖世界变成了庸俗的“只会罗列神话名词的”现代奇幻冒险故事的舞台;在极端情况下,这种争议甚至导致了爱好者间派别的对立,有些爱好者完全不将非洛夫克拉夫特的创作包含入克苏鲁神话的范畴。 在洛夫克拉夫特逝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德雷斯以自己继承的著作权为理由,禁止其他作家用克苏鲁神话为背景创作故事。但到了1960年,他放弃了这个要求;自此之后,克苏鲁神话方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创作的世界。德雷斯对克苏鲁神话的推广和完善居功甚伟,尽管他所创建的体系里也塞进了许多无聊的东西;但如果没有德雷斯的努力,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作品大概早已被人遗忘,克苏鲁神话也不会有着今天这样的广泛影响。 神祗外神外神在整个克苏鲁神话系统中可说是最为强大的存在,但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并无具体的使用过外神这样的称呼(他使用的称呼是其他神Other Gods)。旧日支配者与外神时常无法很明确的区分,在中日两地也常直接将外神归类在旧日支配者中。真要说的话,外神其实就是比较强大的旧日支配者(只是这个"比较"的差距是难以想像的程度),会有这样的区别主要是后来从克苏鲁的呼唤Call of Cthulhu角色扮演游戏分类出来的。一般来说,外神可说是宇宙运行力量的具体化,是远超宇宙之外的存在,其能力是旧日支配者远远比不上的,其中最主要的统治者“盲目痴愚之神”阿撒托斯,宇宙源初之混沌,与其后诞生的“孕育千万子孙的森之黑山羊”莎布·尼古拉丝(Shub-Niggurath)、“万物归一者”犹格·索托斯(Yog-Sothoth)、“蠕动的混沌”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等三柱原神可说是克苏鲁神话中心最重要的存在。 旧日支配者旧日支配者是宇宙中强大而古老的存在,其存在多数都是由远超凡间的不明物质组成,尽管它们不如外神般强大,其能力依然远远超过人类想像,普通的人类只是看到它们就会陷入疯狂;但仍有一些外星种族、古代文明或疯狂的神秘宗教崇拜它们,希望得到它们的力量。依照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的设定,旧日支配者们与外神因在远古时代反叛古神而被禁锢,除奈亚拉托提普之外,均无法自由行动,但当繁星的位置正确之时,可以被咒语召唤到这个世界上来。 按照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的分类,所有旧日支配者都依其象征的水、火、风、地四元素分为四个阵营。其中,象征水与风的旧日支配者之间、以及象征火与地的旧日支配者之间互为对立,它们均将对方视为死敌。 古神早期古神(或称旧神)在不同的小说故事中有不同的称呼方式,诸如Great Old Ones、Ancient Ones等等,起因于当时还未将克苏鲁神话体系化,随作者的喜好用词而不同,用语之混乱连带导致中文资料也有混淆不清的情形,直到后来整理出一个系统后才统一都使用古神(Elder Gods)来称呼。在德雷斯的设定中古神对抗著旧日支配者与外神,曾在远古时代与旧日支配者们作战,并将它们幽禁、放逐。它们一般对人类抱持善意,并协助人类反对旧日支配者;许多爱好者认为古神的存在引进了善恶二元对立的概念而与洛夫克拉夫特冷漠的宇宙恐怖观相违背,因此拒绝承认它们的正当性;但也有一部分爱好者反驳说,古神的这种做法纯粹是因为它们与旧日支配者敌对而已,并不牵涉道德因素,而它们对人类及人类世界本身也没有任何兴趣,会帮助人类也只是正好与自己本身的利益相符合而已。多数的古神正体不明,诺登斯(Nodens)为其中较为活跃的存在之一。而根据布莱恩·鲁姆利(Brian Lumley)的设定,克塔尼德(Kthanid)带领着古神与以克苏鲁为主的旧日支配者们敌对。 其它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的强力存在。多数资料不详。 如伊斯之伟大种族(精神旅行者)等。 特殊种族巨蠕虫(Bhol) 拜亚基(Byakhee) 星之彩(Colour out of Space) 深潜者(Deep One) 巨噬蠕虫(Dhol) 远古种族/古代支配者(Elder Things / Old Ones) 炎之精(Fire Vampire) 盲目者(Flying polyp) 妖鬼(Ghast) 食尸鬼(Ghoul) 伊斯之伟大种族(Great Race of Yith) 古革巨人(Gug) 廷达洛斯之猎犬(Hound of Tindalos) 夏盖虫族(Insects from Shaggai) 米·戈(Mi-Go) 夜魇(Night-gaunt) 努格·索斯(Nug-Soth) 月兽(Moonbeast) 夏塔克鸟(Shantak) 修格斯(Shoggoth) 魔法书阿撒托斯之书(Book of Azathoth) 多基安之书(Book of Dzyan) 塞拉伊诺断章(Celaeno Fragments) 水神克塔亚特(Cthaat Aquadingen) 尸食教典仪(Cultes des Goules / Cults of the Ghouls) 蠕虫之秘密(De Vermis Mysteriis / Mysteries of the Worm) 巨噬蠕虫赞歌(Dhol Chants) 埃尔特顿陶片(Eltdown Shards) 格·哈恩断章(G'harne Fragments) 基塔布·阿尔·阿吉夫(Kitab Al-Azif) 等同于《死灵之书》 断罪之书(Liber-Damnatus) 死灵之书(Necronomicon) 波纳佩圣典(Ponape Scripture) 格拉基启示录(Revelations of Glaaki) 伊斯提之歌(Song of Yste) 伊波恩之书(The Book of Eibon / Liber Ivonis) 伊欧德之书(The Book of Iod) 黄衣之王(The King in Yellow) 纳克特抄本(The Pnakotic Manuscripts) 拉莱耶文本(The R'lyeh Text) 赫桑的七秘圣典(The Seven Cryptical Books of Hsan) 苏塞克斯草稿(The Sussex Manuscript) 无名祭祀书(Unaussprechlichen Kulten / Nameless Cults) 深海祭祀书(Unter-Zee Kulten) 地名城镇、地名地名 位置 阿卡姆镇(Arkham) 美国马萨诸塞州 敦威治村(Dunwich) 美国马萨诸塞州 印斯茅斯镇(Innsmouth) 美国马萨诸塞州 金斯波特镇(Kingsport) 美国马萨诸塞州 米斯卡塔尼克大学(Miskatonic University) 美国马萨诸塞州 无名都市(The Nameless City) 阿拉伯半岛 纳克特城(Pnakotus) 澳大利亚大沙沙漠 奥塞尔街(Rue d'Auseil) 遗迹疯狂山脉(Mountains of Madness) 南极洲 穆大陆(Mu) 南太平洋 恩盖伊森林(Wood of N'gai) 美国威斯康星州 希柏里尔(Hyperborea) -- 拉莱耶(R'lyeh) 南太平洋 幻梦境(Dreamlands) 塞勒菲斯城(Celephais) 迷魅森林(Enchanted Wood) 卡达斯(Kadath) 冷之高原(The Plateau of Leng) 纳斯峡谷(The Vale of Pnath) 兹恩洞穴(The Vault of Zin) 地球以外毕宿五(Aldebaran) 参宿四(Betelgeuse) 卡尔克萨城(Carcosa) 昴宿增十六(Celaeno) 塞克拉诺修星(Cykranosh)(土星) 北落师门(Fomalhaut) 克提恩加彗星(Ktynga) 哈利湖(Lake of Hali) 夏盖星(Shaggai) 托德星(Tond) 亚狄斯星(Yaddith) 雅克斯星(Yaksh)(海王星) 伊利迪奥菲星(Ylidiomph)(木星) 犹格斯星(Yuggoth)(可能是冥王星) 魔法物品光辉之四边形体(Shining Trapezohedron) (召唤无貌神奈亚拉托提普的道具,凝视它从而和奈亚拉托提普建立联系,之后把它放入黑暗就可以召唤出奈亚拉托提普) 黄之印(Yellow Sign) 银之钥(The Silver Key) (可以进入梦境的道具) 黄金蜂蜜酒(Brew Spase-Mead) (使人可在真空环境下呼吸从而能够乘坐在星间飞行的异种族生物) 妮托克莉斯之镜(The Mirror of Nitocris) 克苏鲁发音Cthulhu有好几种念法,通常的是kuh-THOO-loo, HPL研究者是KLOO-loo,Lovecraft的建议是KLUH-luh 汉字写作鬼歹老海(疑似),这又不知道是哪里的方言翻出来的 信仰在lovecraft的小说里,克苏鲁信仰遍及全球,从寒带到赤道都有信众,是普遍的海边信仰,这应是因为Deep ones信仰克苏鲁所致 流行文化由於小说,角色扮演游戏,流行音乐,克苏鲁的大名在世界上传播,亦有漫画和玩具商利用克苏鲁来作为灵感来源 呼唤《克苏鲁的呼唤》(The Call of Cthulhu)是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短篇小说,故事由追查一个奇异的艺术品开始,这个创作是由旧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s)克苏鲁所启发,经过仔细的调查之後发现藏在其後的恐怖秘密。 克苏鲁的呼唤也是一个角色扮演规则,由混沌元素出版,其特色是以凡人去追查神秘现象并发现超越人类理解的宇宙真相,在越知道世界的真面目後,调查员(investigator,CoC对角色的称呼)就越接近疯狂,故事背景主要是真实世界混合克苏鲁神话,因此在游戏过程克苏鲁神话是一个极有用的技能,但是由於系统的设计,追求被禁止的知识是发狂的前一歩,习得克苏鲁神话的调查员将渐渐变成非一般人的存在 上古之神魔兽世界的设计师们刻意引用《克苏鲁神话》来为古神命名。第一个出现的上古之神的名字克苏恩改自克苏鲁(C'thun = Cthulhu ),而诺森德的尤格萨隆则是犹格·索托斯的变体(Yogg-saron = Yog-Sothoth)。在大灾变中,暮光信徒在死亡之翼的指使下企图复活黑海岸被泰坦派来的石巨人杀死的巨大无面者“滑行者索格斯”。以及在暮光高地出现的巨型触手怪物---梦魇巨兽都预示这新的上古之神的出现。它就是早在官方小说《怒风》中再次提到第3位上古之神----梦魇之神涅扎斯。这位尚没有显现真实面目的古神正藏身于大漩涡的中心。它的原型应该来自克西拉(Cthylla )---克苏鲁在双星Xoth和雌性旧支配者伊德·雅(Idh-yaa)生下了三子一女:加塔诺索阿(Ghatanothoa)、伊索格达(Ythogtha)、佐斯-奥莫格(Zoth-Ommog)和克西拉(Cthylla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