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静教院附校 |
释义 | 简介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城区:海防路374号(陕西北路口)可乘坐公交36、54、76、765、138、112、19、113、68、24、23、506、950路到达。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1998年起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上海市人大代表、市特级校长、劳动模范,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人利兼任校长。学校占地面积80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82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名,教职工130余名。学校依托区教院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张校长提出的 “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 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整体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在各级各类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取得了好成绩,频频在各项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几年来,在校长“绿色升学率”的办学理念倡导下,我们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初中优秀毕业生推荐改革方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届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在全区范围内都是最优秀的。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的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中小校活力大队、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先进集体等称号。静教院附校从一所薄弱学校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上海市又一个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她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从2004年7月8日起,《解放日报》先后五次以“轻负担照样高质量”为主题报道介绍了附校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做法,引起中央领导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媒体也相继报道,予以充分肯定。今年9月8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学生“减负”教师“加压 ”<升学率“绿”起来》的大标题对我校再次进行报道。张人利校长办学理念:提高教育有效性,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亮点:以大课程概念构建双语教学。《牛津英语》已产生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经验向外推广。德育: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学校“新德育”课程为学生喜欢,为社会各方面关注。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和讨论式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关方面充分肯定,目前已向全区普及。由市教委牵头的中美合作项目“游游”活动、主题引领的IT教育研究项目,逐步形成学校IT课程体系。由教育部牵头的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中外专家认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学校开设了百余门校本课程。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取得高质量的办学效果。 另外,学校的特色课程——新德育,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许多课题的研究,代替了枯燥乏味的政治课程,却让学生在辩论、学习、考察的过程中,在快乐中学习。 学校每周二、三、四中午还都分别有各样的精彩活动。 学校的性质及定位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静安区教育学院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1998年起,区教育学院承办附校,院长张人利兼任校长。 办学特色与课程设置办学特色: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以学生的“最佳发展期”作为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有效统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面向未来,形成基于学生九年一贯持续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明显,教育成果显著,形成相对合理的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坚定信心地追求“绿色升学率”,全面关注未成年人生活质量,办成实验性、示范性的上海市名校,并在全国有相当知名度。 实验性:作为全国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静安区教育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基地,我校将在课程、教学、管理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前沿性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将经过充分论证的、具有开创性的理念在我校进行实验、试点,继续起到“试验田”作用。 示范性:区教院承办的七年来,附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已对全国(除西藏外,包括港澳地区)进行辐射,今后将在深度与广度上,使教育教学成果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其它学校具有借鉴意义,继续起到“辐射源”作用,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培养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使每一个学生受到优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打造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学生经过若干年学习,毕业时应具有“五自、四高、三精、二创、一发展”的优良品质和能力。 五自:自尊、自信、自律、自治、自强; 四高: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率、高境界; 三精:精博的知识,精壮的体魄,精湛的一技之长; 二创: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一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 师资队伍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拥有一支富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4 %,其中本科学历占63.7%;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97.1 %,其中19 %的教师通过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在校上课的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达17名。 我们将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竭尽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组建一支数量可观的中、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队伍,产生一批优秀教师,并培养若干名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打造一批名师。 绿色升学学校追求“绿色升学率”,关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提高教育有效性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连续三年中考总平均分、市重点高中达线率、市区重点高中达线率都位列全区第一: 2005年 总平均分 441.4分 市重点高中达线率 45.1% 市区重点高中达线率 61.9% 2006年 总平均分 543.83分 市重点高中达线率 58.7% 市区重点高中达线率 80.8% 2007年 总平均分 538.3分 市重点高中达线率 54% 市区重点高中达线率 79.8% 迎奥运、冲刺2008——静教院附校春季长跑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契机,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以磨炼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为目标,提升青少年的耐力素质,我校已从第3周开始,开展“弘扬奥运精神,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油”长跑活动。 本次活动与我校原有的晚锻炼相结合,从3月3日起设定了从上海到香港,再到沈阳,最终于5月12日抵达北京的虚拟长跑路线。每位抵达北京的同学将得到一枚奥运会项目的盖章,并与学生《成长手册》相结合,记录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开展本次迎奥运长跑活动,也将再次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学校设施及位置前楼:1F门卫室、总务处、卫生室2F党支部 南楼:1F图书馆&电子阅览室2F电脑房(1)、(2)、(3)、苹果笔记本电脑房、气象站、会议室3F七年级教室、历史活动室4F六年级教室、地理 北楼:1F大厅、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学生处、大队部、体育室、心理活动室2F音乐室、美术室、生物实验室&生物准备室、八年级教室3F人事处、教导处、物理实验室、九年级教室4F校长办公室、九年级教室5F小剧场、扇形剧场其他设施:形体房、教师食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