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悲剧的诞生》
释义

§ 作者简介

尼采的全名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1844年10月15日,生于吕琛(Lutzen)地区的勒肯(Rocken)镇(现在德国撒克森州境内)。1900年尼采在魏玛市(Weimar)去世。尼采出身于《悲剧的诞生》,据说他的祖先七代都是牧师。他的父亲名叫卡尔·路德维希·尼采(Carl Ludwig Nietzsche),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教师并处于普鲁士国王的庇护之下,是一位新教牧师。尼采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名字是弗兰切斯卡·奥勒(Franziska Oehler)。尼采是他们的长子。尼采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的妹妹出嫁后叫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Elisabeth Forster-Nietzsche),后来成为著名的尼采著作编注家。他的弟弟在两岁时就夭折了。

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于尼采的父亲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尼采学话很慢,他老是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一切,老牧师非常喜欢他,经常带着他一起散步。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患脑软化症,不久就去世了。

不久他随全家搬到了南堡(Naumburg),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10岁时他就读于南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Novalis,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哲学家和爱国者费希特。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便不再学习神学了。他常听同学们交谈,有些人毫无信念和激情地重复黑格尔、费希物、谢林的各种公式,那些伟大的体系已经丧失了激发人的力量;还有一批人喜欢实证科学,阅读福格特和比希纳的唯物主义论文。这些都没能吸引尼采,他是一名诗人,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东西,他不再满足于科学世界的清晰与冷静。尼采在修养和气质上更是一名贵族,所以他对平民政治不感兴趣,而且他从没想过要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不会对有节制的欢乐和痛苦这样一种可怜的生活理想感兴趣。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热爱希腊诗人,喜欢巴赫、贝多芬和拜伦。

1865年,他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F. W. Ritschls)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里。当时的尼采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开始哲学沉思了。那时,叔本华是这个青年心中的偶像,此外他还从朗格、施皮尔、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传统的抽象概念。

1867年,23岁的尼采应征入伍。他是近视眼,又是寡妇的独子,本来可以幸免,但在萨多瓦和色当的神圣日子里即便是哲学家也要去当兵。后来他在行军中从马上摔下来扭伤了胸肌并因此而退役。

1868年,他的导师李谢尔思向巴塞尔大学推荐他:“39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

§ 内容简介

《悲剧的诞生》《悲剧的诞生》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ische,1844—1900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一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因而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著作。尼采出生于东普鲁士的萨克森省,他的家庭比较重视宗教教育。其父是一位牧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由于其父早逝,他的母亲对他有较大的影响。尼采自幼聪颖好学,但性格孤僻、敏感。他先后到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文献学。在莱比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应聘到巴塞尔大学任客座教授,年仅26岁。他的主要著作有《查拉图斯脱拉如是说》、《强力意志》等。《悲剧的诞生》一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建立起一种悲剧人生观。本书共25节,第1节至第15节讨论了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发展,悲剧的诞生,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的灭亡等问题。第16节至第25节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近代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近代德国艺术与社会的现实,讨论了悲剧与音乐艺术形式的关系,悲剧的再生,以及在悲剧的再生中德意志民族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由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悲剧是不断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队。在悲剧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台梦境。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 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尼采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但总的来说,从人的本能出发,视酒神状态为人生的基础,这是其反理性主义的根据,也是其强力意志学说的根据,在阅读时,应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 作品目录

本书说明

译者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一、关于《悲剧的诞生》

二、日神禾口酒神

三、悲剧的本质

四、艺术形而上学

五、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六、对科学主义世界观的批判

悲剧的诞生

前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一、自然本身的二元艺术冲动

二、希腊人身上的二元艺术冲动

三、用日神艺术美化生存的必要

四、二元冲动的斗争与和解

五、抒情诗人的“自我”立足于世界本体

六、民歌是语言对音乐的模仿

七、对歌队的正确解释

八、希腊悲剧如何从歌队中诞生

九、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主角的酒神本质

十、希腊悲剧的主角是经历个体化痛苦的酒神

十一、希腊悲剧经由欧里庇得斯走向衰亡

十二、希腊悲剧死于“理解然后美”的原则

十三、苏格拉底主义的核心是用逻辑否定本能

十四、苏格拉底辩证法的乐观主义本质

十五、苏格拉底是理论乐观主义者的原型

十六、从音乐和酒神精神出发理解悲剧

十七、科学精神与悲剧精神的对立

十八、科学文化在现代的泛滥及其向悲剧文化转变的征兆

十九、德国精神是酒神精神复兴的希望

二十、对于酒神精神复活的信念

二十一、再论悲剧中日神和酒神的兄弟联盟

二十二、只有真正的审美听众才能欣赏悲剧

二十三、现代文化失去了神话的家园

二十四、对悲剧快感的审美解释和艺术形而上学

二十五、酒神呼唤日神进入人生

酒神世界观

一、日神和酒神:希腊艺术的二元源泉

二、日神与酒神:美与真的斗争

三、希腊的悲喜剧艺术:崇高和滑稽

四、感情的传达方式:在酒神节庆中达于顶峰

自我批判的尝试

重要语词译表[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