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马炮战
释义

金马炮战是金门、马祖炮战(1958)的简称,又称八二三炮战。金马二字取金门、马祖的头一个字组合而成。

炮战过程

8·23”金马炮战始末

针对两岸我强敌弱的态势,以及台湾当局坚持祖国统一、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政治立场,1955年后,中国政府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开始适时调整策略,尝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在“金门炮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蒋介石当局并没有把握统一的机运,不但没有响应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和平倡议,反而一面宣称不与中共谈判、妥协,一面向金门、马祖增调大量部队,加强对厦门等地的炮击。

1958年8月17日,为了一方面粉碎美国政府一直诱逼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策动海峡两岸“划峡而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在向台湾当局发出和平信息的同时,对蒋介石集团在大陆沿海地区的骚扰活动给予一定的惩罚,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了炮轰金门的决定。

8月23日下午5点50分,随着一串串红色信号弹升空,数千发炮弹几乎同时从福建前线的不同方向呼啸着飞向金门国民党军阵地,岛内守军还没来得及反应,整个金门便已淹没在烈火硝烟之中。蒋军损失惨重,正在金门视察的台“国防部长”俞大维差点丧命,驻守金门的国民党空军“副司令”、“国防部参谋长”相继丧命。这就是令全世界为之震动的“八二三炮战”,也称为“第二次台海危机”,它是解放军炮兵部队战斗史上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炮战。

这空如其来、前所未有、气势惊人的炮声立即震动世界,金门立即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纷纷议论毛泽东行动目的。蒋介石估计人民解放军要登陆金门攻击台湾,便紧急向美国求援防守金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苦思三天认为金门炮声是中共大举解放台湾的前奏,一方面派出6艘航母、百余艘舰艇,200多架飞机驶入台湾海峡,另一方面则故伎重演,玩起“划峡而治”的旧把戏,强迫蒋介石从金、马撤军。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蒋介石也强硬表示,不容为了考虑盟邦态度而放弃金马,若至紧急关头,将独立与大陆作战以固守金马。

鉴于国、共两党在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这点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在达到对国民党进行惩罚的初步目标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从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或“台湾独立”的阴谋、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长远目标出发,决定改变先解放金门、马祖,再解放台湾的作战方针。

1958年10月6日,大陆通过新闻媒介发表了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的、署名为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的《告台湾同胞书》。文告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美国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美帝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现在13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舰,不在此例。建议国共双方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一星期后,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再次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对付美国人的”。这一天毛泽东在会见前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指出,“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们合作。我们赞成蒋保住金门、马祖的方针,如蒋介石撤退金门、马祖,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

10月25日,为了进一步缓和海峡两岸局势,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再次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再告台湾同胞书》,对广大台湾军民晓以民族大义,指出“统一是大陆与台湾的根本方向,希望海峡两岸中国人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并阐述了“化敌为友”、“一致对外”的具体措施,即以后逢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使大小岛屿上的军民都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

通过这些文告的发表,蒋介石当局也逐渐明白,共产党是有意识地将金、马留在他们手中,以共同对付美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金门炮战”危机结束后,蒋介石指示各界有关方面以后“不能跟着美国乱说话”,并于1959年3月正式决定:今后提及大陆,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等语,而称中共政权;称自己不再是“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

此后,两岸在“一个中国”立场下形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中共对台攻而不取,解放军对金门打炮都打到无人的海滩上,国民党金、马守军回击时也心照不宣,双方都象征性的“和平炮”。同时,解放军炮击金门也增强了蒋介石固守金、马的信心,并以此作为拒绝美国逼其从金、马撤军的理由,毛泽东称炮轰金门“是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美国妄图在台湾海峡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在两岸的共同抵制和反对下彻底破产。

在两岸共同对付美国的默契下,两岸局势也渐趋缓和,进入武装对峙的冷战阶段,金门炮战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那一天才终止。

金马炮战演义

在卓凡所率领的美洲豹中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时,金门和马祖已经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整整30分钟的集火射击,完全按照火力编制表进行的,充分发挥了攻击的突然性和火箭炮兵密集射击的威力,给予驻守金门、马祖的台湾守军以沉重的打击。大、小金门、大担、二担、北碇、虎仔屿等岛屿都受到了极为猛烈的炮击!金门岛上的金门防卫司令部所有的地面建筑全部被夷为平地,金门防卫副司令也在炮战中重伤,所有不在防炮洞里值班而参加新春联欢的台军士兵伤亡惨重,虽然现在还没有准却的伤亡数字,但目前台军开始反击的炮兵阵地里,不管他原先是哪个部队的,已经被迫将所有活着的人都安排在了炮位上,才勉强凑够可以打炮的最低炮手数量。为了尽可能破坏面对大陆方向的台军坚固的炮兵观察所和反斜面上的哨位,解放军甚至从废旧武器仓库中找到了几门老掉牙的56式160mm迫击炮,用大口径的迫击炮弹把标注出的炮兵观察所全部点了名!坚硬的球墨铸铁外壳的160mm迫击炮弹配上延时引信,简直是所有永备工事的噩梦!只可惜射程只有8公里多,无法打击更加深入的台军目标。空军还临时调拨了一些无人驾驶飞机用于炮兵的校射,攻击刚开始的时候校射飞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后来整个岛屿的军事区域都被爆炸的烟云和烈火所笼罩,校射飞机无法分辨地面目标,只能遥控返航了。另外在金门方向上还有两个155炮营和一个火箭炮营在炮位侦查雷达的支援下,作为机动火力打击反击的台军炮兵。在这30分钟中,强大的火力打击使在金马的台湾炮兵几乎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还击。

当台军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的时候,零星的炮火就砸在我军设置在鼓浪屿等处的前哨阵地上。应该说台军还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仅仅在炮击开始后5分多钟的时候就进行了反击。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目标指引的台军炮兵只能按照原有的预案,用已经装定了50年的射表向我军在厦门鼓浪屿附近的永久性工事射击。等到先前炮击金门的炮兵都在忙于转移原来的阵地,炮火稍歇的时候,台军很快就组织起比较有章法的炮击,对我军的永久性工事和被台军发现的炮兵阵地进行射击。负责掩护的炮营立刻在炮位侦察雷达的支援下,对暴露的台军炮兵实施了压制射击,但台军大多有钢筋混凝土的永备炮位,位置也经过精心挑选,普通炮弹很难直接命中,即便命中也无法在一两发内将其摧毁。于是,双方的炮兵各自布置兵力交替掩护进行炮战,但我军占有先机,又有较先进的52倍口径155mm牵引和自行火炮不停顿地在敌射程外进行压制,台军虽奋力作战,还是不能扳回处于绝对劣势的局面。

在马祖方向上,在炮击开始前,两支海军陆战队蛙人小分队离开经过改装的老式R级潜艇,乘坐水下湿式运载器分别潜上了南竿和东引两岛。登上南竿岛的小分队在隐蔽位置用激光指示器标出了正在联欢的台军马祖防卫司令部大楼的位置和马祖防卫司令官的宅邸,当炮击开始的时候,第一轮制导炮弹和火箭弹就把马祖防卫司令和他的大部分幕僚一起送上了天!而在东引登陆的特遣分队则由于在登陆的时候遇到些技术故障,还没有来得及就位炮击就开始了!蛙人队员只好仓促间执行第二计划,将台军飞弹司令部部署在东引的天弓II防空飞弹阵地做为了主要突击目标,在引导炮兵射击表面阵地后,6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突入台军的屯兵坑道,击毙了大多数的台军技术人员,破坏了在地下工事中的飞弹导引指挥设备后,在优势台军的反扑下激战一小时全体阵亡。原本应由他们引导攻击的台军雄风II岸舰导弹阵地却没来得及顾及!炮兵部队只能按照航空侦察测定的坐标对台军的岸舰导弹连进行了炮击。

台军主要驻守的南竿,北竿,高登,东引,西莒等岛屿都遭到了解放军炮兵的沉重打击,处在东引和金门的天弓导弹阵地是主要打击目标之一,在特种部队和炮兵的打击下,台军的防空导弹部队很快就失去了作战能力。马祖由于距离大陆比金门略远一些,除大口径火炮外火箭炮部队成为了主要的打击力量。分散配置的多个远程火箭炮营连续向马祖各岛打了两个齐射。不过,火箭弹的散布太大,虽然地面的设施和人员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对杀伤永备工事的效果不太明显。

澎湖列岛也遭到了我军的猛烈攻击,远在外海的澎湖是普通身管火炮的射程所无法命中的。南京战区特地集中了几乎全部超过273mm口径的WS-1,WM-80和A-100远程火箭炮来打击澎湖,而射程更远的WS-1C和A-200远程火箭则用来直接攻击台湾本岛了!

更令台湾人没有想到的是,我军原先部署在福建沿海的4个预备役红旗-2防空导弹营所使用的导弹完全是经过改装的!中国的技术人员研究了红旗-2导弹之后,发现该导弹体积大,战斗部威力强,结构简单可靠,完全可以接受少量改装变为地地导弹,部分来说也是受了台湾叫嚣要改装天弓-2导弹的影响。经过简单地应急设计,拆除笨重的老式制导雷达接收机,加装了简易北斗系统和廉价惯导仪的红旗-2D导弹就诞生了,在保留了原有的战斗部的条件下,利用改装所节省的35公斤重量增加了塑性炸药以增大爆炸的威力,而上面所有的花费加起来仅仅不足每枚8万元人民币,几乎和火箭弹相当!在北斗导航设备完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精度达到15-20米,即便北斗导航设备完全被干扰,惯导也能保证50-70米的命中精度。而在直瞄低空弹道下的射程也达到了65公里,使用高抛弹道下,最大射程高达200公里以上。而且原本做为防空导弹设计的它,再装填的速度也要比专用的弹道导弹快得多!这种原本被台军和美军嗤之以鼻的爷爷辈武器,在解放军的废旧武器库中有上千枚,改做对地攻击后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澎湖的马公海军基地和机场都受到了猛烈的攻击!连台湾北部的西海岸离大陆距离稍近的台军工事也逃不脱这种改装武器的打击。 ※※※※※※※※※※※※※

两辆车组成的一个小小的车队在苏澳至花莲的高速公路上疾驰,跑在前面的是一辆普通的冷藏货车,上面还喷涂着余记熟食的字号,后面的是辆普通的丰田轿车,远远地跟着。

新年夜的晚上,高速公路上几乎只有这两辆车在不紧不慢的奔跑。前面有一座350米长的立交桥横跨整个高速路,桥面很高跨度也不小,在高速路路基下面才有桥墩,还有台湾空军的卫兵把守。那是台湾精心构筑的“佳山”计划中,连接花莲军用机场和佳山地下大型机库的滑行道!

当他们快要抵达这座立交桥时,时间恰好是台湾空军得知大陆突袭的消息的时候。忽然,货车冲出高速路,冲过一条浅浅的排水沟,撞倒了守卫立交桥并鸣枪示警的卫兵,直到车厢右侧剐上了立交桥的桥墩才停住。一个身手敏捷的人从车上迅速跳了下来,跑回高速路跃进等候的丰田车,不理睬后面射击的台军士兵扬长而去。

3分钟后,正当远处赶来增援的台军士兵刚刚就位的时候,惊心动魄的大爆炸发生了!离的近的台军士兵被巨大的爆炸撕得粉碎,装载在货车厢内的3吨多高爆炸药几乎将桥墩从中间劈开!高高在上的桥面似乎很不甘心地在上面摇摇晃晃地忽悠了一阵,还是坍塌了下来!

现在,花莲机场和佳山基地虽然仅仅只有350米的距离,台军的战斗机也只能飞着过去了!

当台湾受到第一轮打击的时候,早已渗透到台湾的几支特种分队也在当地情报潜伏人员的配合下出击了!在台湾的各个县市,都有情报人员大肆破坏的身影,电讯设施被砸毁,电力线路被剪断,公用设施被点燃,所有的一切都在台湾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而早就作好准备的解放军电子战部队更是全力以赴,不但开启了在福建沿海的数十座大型地面干扰机,还在空军的配合下连续起飞了多架EMJ-145E型电子战飞机,牢牢把握住了金门和马祖上空的制电磁权。有效地压制了台军的无线电通讯和防空雷达信号!

本来就做为远程精确打击主力军的第二炮兵部队也发挥了巨大威力,已经在待机地域就位了的部分导弹发射车担负起了第一轮打击的主要任务,台湾在美军帮助下刚刚建成还没来得及调试完成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高达6层楼的巨大固定式天线塔,在一名潜伏特工人员的激光指示器照射下,被M-21导弹直接命中了,顿时土崩瓦解!台美联合使用的阳明山大型无线电监听站也成为了第一轮打击的目标。与此同时,台军的多个大型指挥中心都遭到了解放军电磁脉冲弹的袭击,一时间没有来得及采取防脉冲措施的部分设备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连带基地周围民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过抗电磁脉冲的问题,更是完全陷入瘫痪。

只是由于为了隐蔽企图,达到作战的突然性,在战争打响前部署的弹道导弹发射器和发射车仅仅不足30台/辆,第一轮弹道导弹的打击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效果。发射完毕后,发射车迅速转移到指定的装填地点,与导弹装填车汇合,装填调试导弹,准备再次发射。而早已在基地洞库中启动发动机的其他弹道导弹发射车在战役打响后马上从洞库中开出,全速开向预定发射点,支起导弹开始预热,准备加入第二轮攻击。陆军和空军所属的巡航导弹部队,也在第一时间向台湾岛上的指定目标发射了超过60枚“红鸟-1”巡航导弹,巡航导弹的飞行时间较长,正好可以在第二轮弹道导弹同时落在台湾岛上!

在丁鹏飞和其他几名的作战参谋的建议下,顶住了空军的强大压力,第二炮兵部队没有将台空军的主要机场做为第一次齐射的主要打击目标,第一轮攻击仅有的不足30枚弹道导弹,要将台湾的远程预警和通讯中心放在第一位。他们准确地预计到台军战斗机在台湾受到攻击时首先起飞的肯定是只携带空空导弹的截击战斗机,台军在第一轮攻击后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反应时间,还不足以起飞大量的可以威胁我沿海炮兵部队和海军舰艇的攻击飞机。

事实的发展也确实如他们所料,台军在遭到打击的同时马上起飞了大量的截击战斗机,防止大陆空军对台湾重要目标的空袭。为了牵制更多的台军战斗机,解放军还下了一剂猛药!

靠近金门的福清等二线机场在战斗开始后,就各自起飞了10余架经改装的无人驾驶歼6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上没有挂载空对空武器,而是在翼下加挂了许多炸弹和箔条撒布器,而这样的机场有四五座之多!无人驾驶战斗机在中空向台湾岛扑去,边飞边撒布铝箔片干扰台军的雷达,如果不被击落,这些无人驾驶的歼六将作为自杀性飞机撞击各台湾军用机场。这引得台湾的防空雷达纷纷开机,仅剩下的少量已经升空的战斗机也赶来拦截。

很快台军的战斗机就向台湾空军指挥中心报告连续击落多架的解放军战斗机!给了刚受到严重打击的台军指挥人员一丝鼓舞,可马上形势又急转直下了!

参照“红旗-2D”地地导弹的改进方式,海军也将现有旧式装备进行了大量改进,将旧武器库中数千枚“上游”和“海鹰”系列的舰舰、岸舰导弹进行了大量改动,拆掉了笨重的末制导雷达减轻重量后,也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和简易惯导设备,喷涂吸波涂料增强了隐身性能,将这些导弹大部改成了舰地和地地巡航导弹,还调整了发动机,微微降低了些航速,但增加了飞行高度,使其有效射程超过了150公里!部分加装小型火箭助推器的导弹,在高抛弹道上射程可以达到250公里!甚至有些安装了反辐射引导头,变成了简易反辐射导弹。精度虽然略低于专用巡航导弹,但由于其弹头体积大威力强,数百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的杀伤力远远超过了防空导弹改成的“红旗-2D”地地导弹。

战斗一开始,福建沿海的各个岸舰导弹阵地就来了个导弹齐射,近百枚巨大的“上游”地地导弹就飞向了澎湖、马祖和台湾西海岸等地的重要军事目标,威力巨大的弹头一点也不亚于弹道导弹的威力,砸到哪里,那里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弹坑,即便是加厚的混凝土工事也不能抵挡它的直接命中!这种武器的使用立刻在台湾士兵中间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而散布在福建各地的小渔港中的近百艘21型导弹快艇也装载了这种改装后的导弹,高速向指定海域疾驰!这种导弹的发射工作已经被简化到了最低限度,除了原有的加热燃料,电子系统预热之类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以外,只需要事先输入要攻击的目标的精确坐标,到达射程内的海域时装定一次发射点的大致坐标就可以发射了!北斗2号导航设备将会准确地将导弹引导到目标的!而这些21导弹艇都经过简单的改装,增装了北斗导航定位设备,简化了已经老化的雷达设备,尾后的位置还安放了一个奇怪的突起物。各个编队还有中国新型的“红星”和“红箭”系列导弹艇作为分队指挥舰,配合作战。

驻守在金门和马祖的台湾守军很快就发现了成群的导弹艇正在扑向台湾本岛,台军指挥官不顾解放军炮兵的炮火封锁,派出驻扎在金门的导弹艇第6中队的4艘和驻东引岛的第7中队的3艘海鸥级导弹快艇试图拦截我军的导弹艇编队,马祖的雄风II岸舰导弹中队也做好了发射导弹的准备。在我军的强烈电子干扰下,台军的雷达无法准确分辨出导弹艇群的精确位置信息,我军导弹艇编队仍分多路以高速向台湾本岛方向冲去!正在承受我军第一轮打击的台湾海军,没有把这些小导弹艇放在眼里,认为它们这样的老式武器实在没法对台军的主战舰艇构成有效的威胁,开始并不在意。

可忽然在满是雪花点勉强可以分辨的雷达屏幕上,解放军导弹艇群竟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高速移动的大型舰艇群!这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并不知道,改装后的舰艇后部的神秘装置竟然是一个充气式的角反射体,一旦充气后就可以被导弹艇高速用长尼龙绳拖拽在后面,从警戒雷达屏幕上看,就是一大群高速护卫舰啊!感到情况危急的台军马上派出了刚刚冲出台中港躲避导弹袭击的舰艇拦截解放军舰艇编队。

此时追击我军的台军导弹艇也已经进入我军后卫艇群的射程,马上有数艘“红星-1”和“红箭”导弹艇返身迎了过去。短短几分钟后,一串“鹰击2”反舰导弹就砸向了台军!虽然台军拼命机动,并施放干扰弹,但还是有三艘被直接命中,炸得粉身碎骨。一艘因艇体较小挨了一发近失弹,动弹不得!只剩下三艘有机会再次接近我导弹艇群,发射了六枚雄风I导弹后转身逃脱。由于海域狭窄,台军射向我军的导弹,要么在干扰弹的干扰下坠海,要么径直打在角反射体上,大部失的!只有一枚击中我军一艘由于轮机故障脱离了编队的21导弹艇,殉爆的弹药爆发出巨大的环形冲击波,艇上40名预备役海军官兵全部牺牲!

我军导弹艇群在粉碎了台军的追击后,到达指定海域,只见指挥员一声令下,近百艘导弹艇在各自的发射海域同时发射改进后的对地攻击“上游”导弹,场面蔚为壮观!在空中一大群导弹拉着红红的尾焰爬升飞向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预定目标。

台湾西海岸的防空部队都在受到严重干扰的雷达上发现了这空中密密麻麻的光点,根据海军大成数据链系统转发来的信息,可以确认这些光点不是对方电子战系统发送的假雷达信号,而是确确实实的导弹呀!这要是砸在台湾岛上,光是这近200枚大家伙就够台军受的了!台军导弹司令部马上下令全力拦截这些飞弹!顿时,刚才还在保存实力的台军防空导弹部队纷纷打开雷达,预热导弹。很快,大群的爱国者和霍克导弹就迎面飞出了!

可他们并没有发现,在超低空里还有十几架战斗机在静静地盘旋等待着这一刻……

(2007-4-4 10:16:00)

50年前台海金门炮战意在守住金马遏制台独

中新网8月25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天刊出评论说,“八·二三”金门炮战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两岸在战略思想上共同的文化因素,使两岸关系重新呈现出重前景、重大局、重发展的特色。这是中华文化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多年来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在全球化时空下,努力寻找一个新起点的结果。

原文摘录如下:

2008年8月23日是“8·23”金门炮战50周年纪念日。金门炮战发生的起因、过程及其结果,见证了两岸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重视战争中思想、文化因素的共同特色,达到了国共两党保持联系和军事接触的目的。50年后的今天,两岸在克服了过去20年“台独”分子所造成的关系大幅倒退后,迎来了新的起点,两岸互利双赢,前景乐观。

一、发动金门炮战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台独”滋长。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震惊中外的金门炮战爆发。炮战在美国入侵中东黎巴嫩,美中“华沙会谈”和美蒋进行共同条约谈判的背景下发生,除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防止“台独”的滋长,挫败美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

朝鲜停战协议正式签字后,1954年12月2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在华盛顿签署。美国从“以台湾制大陆”,“以‘台独’制国民党”的考虑出发,在条约第6条对“领土”防御的界定上有意含混,疏漏了金门、马祖。此后,美国国会通过“福摩萨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认为台湾本身受到袭击时,可以派兵“防卫”金门、马祖等离岛,将是否卷入台海冲突的战争决定权给予美国,美国参议院正式批准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金门、马祖是台湾与大陆连接的脐带,岂能轻易被人剪断?两岸本是一个中国,岂能被人套上“一中一台”?在这种情况下,祖国大陆以军事行动对美国的意图进行了牵制。第一次海峡危机爆发。1955年的3月24日,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宣称:如果美国政府真正从事“两个中国”的工作,并暗中进行类似安排,我们就不再视美国为我们的朋友和盟国。美国则抛出“划中线”的设想,试图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显然,这种立场可为“台独”势力利用国际政治因素制造动乱提供便利。

以“8·23”金门炮战为标志,第二次海峡危机爆发。从大陆的政治战略看,第二次海峡危机是第一次海峡危机在战略上的继续,主要目的是“帮助国民党守住金马”,显示大陆反对“两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的意志与力量。从台湾的政治战略看,“8·23”金门炮战有多层含义,但在守住金马,节制美国,遏制“台独”这几个关键问题上,与大陆是有共识的。

二、和平新时代的开启——两岸互利双赢。

2000年台湾实现政党轮替后,2002年陈水扁曾特别在金门发表“大担谈话”挑衅大陆,要“决战境外”,两岸和平再度受到威胁。2008年马英九的当选和陈水扁的下台,透过“5·20”的“政权”交接,展示了一个和平新时代的开启,两岸关系进入互利双赢时期。

这次为纪念“8·23”金门炮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提前抵达金门,宣示国民党“确保和平、两岸双赢”的主张。马英九于24日前往金门,在金门发表“和平和解”的谈话。台湾“国防部”将纪念“8·23”金门炮战的活动定调为“化干戈为玉帛,共创和平发展”。

作为一个特别的窗口,金门炮战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两岸在战略思想上共同的文化因素,使两岸关系重新呈现出重前景、重大局、重发展的特色。这是中华文化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多年来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在全球化时空下,努力寻找一个新起点的结果。

国民党二次执政下,两岸关系的新起点,首先是对抗时代的结束。两岸处于相互依赖加深,共同谋求发展的全球化区域环境。30年前邓小平宣布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同时,宣布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统一观,将实现台湾问题的解决,放到了中国现代化、带动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定位与思考。其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其间充满了对抗。这个过程中,“台独”势力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过去二十年,“台独”势力千方百计要摧毁两岸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去中国化”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正是这种外国势力唆使下产生的、有悖中国文化的绝对极端主义,导致“台独”极端势力的下台。

其次是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主要特征是两岸在全球化环境中,经济上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已经成为区域的需要、两岸的需要。“两会的复谈”、“三通的实现”、“陆资的入台”、“大陆公民赴台旅游的开放”、“台资登陆门坎的下降”,讨论中的两岸和平协议,大陆刚发生的四川大地震台湾同胞热情捐赠等,展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内容。以同一文化为基础的共同家园情结,正在重新凝聚两岸。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两岸人民追求的主题。

最后,两岸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实现区域和平与发展。今年是“8·23”金门炮战50周年纪念日,适逢北京举办奥运会。奥运展现的追求和谐、友谊和进步的精神,在两岸体育健儿博金、博银与博铜的过程中,得到尽情展现。尽管两岸之间一些故有的矛盾不容易解决,但过去八年关系倒退的势头已经止住,新的要求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力量正在形成。相信两岸定能群策群力,“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谋发展,诚心诚意共创“双赢”。

三、“反独”仍是长期艰巨任务。

两岸处于新的时空背景下,得到了难得的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不能盲目乐观。这主要是台湾问题背景中的国际政治因素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干扰能力,有所减弱而已。民进党内的极端“台独”势力及其破坏性,这些因素的存在,要求我们在两岸发展上,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探索、前进。对民进党控制下利用其炮制出的“台湾主体意识”、“爱台湾”、“台湾优先”等迷惑性口号,在主权问题进行挑战的能力,在认识到两岸关系正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战略转折关头,不可低估。(周忠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