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M-理论 |
释义 | 1. M-理论(M-theory)定义 M理论(M-theory)是为“物理的终极理论”而提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希望能用一个理论来解释所有的物质与能源的本质和交互关系。它试图把4种作用力--电磁力、引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统一起来。它还试图结合当前所有5种超弦理论和11维的超引力理论。为了充分了解它,爱德华·威滕认为需要发明新的数学工具。M理论的“M”包含有许多意思,例如魔术(magic)、神秘(mystery)、膜(membrane)或矩阵(matrix)等等。为了充分了解它,爱德华·威滕博士认为需要发明新的数学工具。 1984—1985年,弦理论发生第一次革命,其核心是发现“反常自由”的统一理论;1994-1995年,弦理论又发生既外向又内在的第二次革命,弦理论演变成M理论。第二次弦革命的主将威滕(EdwardWitten)被美国《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 另一则定义: M理论系由刘易斯、亚伦(Louis Allen)所提出。针对社会、经济等观点,对管理者及被管理者之真实态度调查所得,而提出一综合性管理定义之理论。 弦现在被认为是物质的最基本的构成体 最早被认为是分子,后来被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再后来发现原子内有电子和原子核,再后来发现原子核内由质子和中子,后来发现质子是由3个夸克组成的,那夸克是基本单位么?不是,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很多像夸克的基本粒子,大概有64种之多 1984年左右,一位科学发现了超弦理论,认为弦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不过弦太小了,大概如果说原子有太阳系那么大的话,那弦只有地球上的一棵树那么大,所以要想观察到弦目前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只是理论,无法证明 不过我那天看新闻,欧洲的核子研究中心在今年9月就要建立了,到时候利用量子加速器可能会证明一些有关弦的东西 关于M理论是建立在弦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它的最终目标是要用一条规律来描述已知的所有力(电磁力、弱力、强力、引力)。 GUT大统一五种超弦统一:四大作用力结构表
11维超重(引)力 弱作用力 分化方向® ® ® ® ® 五种超弦统一:「时空」「电磁场」「质能」「动量」「力」「温度」的结构图表
时间 空间 电场 -+-+; 磁场 ; -+++ 质量 动量 -+-+; 力 -+-+; 能量 -+-+; -+++ 温度= 超弦振动频率 五种超弦 2. M理论还未完善m理论好比一张拼图,外围的图快非常好拼,而里边的一些图片就比较难拼了,因为缺口太多了。 m理论就是这样,现在还非常不完善,而且概括一切科学内容以也太难了。 3. 霍金所指的M-理论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自己的新书《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在物理定律“M-理论”的作用下,引发大爆炸而形成。 霍金所指的“M-理论”(一种弦理论)是物理学家试图通过一连串物理定律解释宇宙万物的“物理终极理论”,这一理论尚在艰难的完善过程中。霍金表示,“M-理论”就是爱因斯坦一直梦寐以求的统一场论。 霍金在《伟大设计》中指出:“由于万有引力等定律的存在,宇宙能够而且也必定是无中生有,自我创造,无须祈求上帝之手让宇宙运转,自我创造是宇宙、人类存在的原因。” 霍金的此番言论推翻了他早年发表的上帝创造宇宙的思想。1988年,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认为,创造万物的上帝与科学理解宇宙可以并存。他说:“我们若能发现一套完美的理论,这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届时我们应会理解上帝的心意。” 新言论也对牛顿的理念提出了质疑,牛顿认为,宇宙由上帝所创造,因为宇宙无法自然地从混沌中产生。 在新书中,霍金以1992年发现的一颗行星为例,作为推翻牛顿理念的依据。该行星围绕另一颗恒星而不是太阳运行。霍金在书中写到:“这与我们所处的星球环境非常类似:一个太阳、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以及太阳的质量都恰到好处,这表明,我们所处的星球环境并非如此特别,因此,地球是被上帝精心设计来讨好人类的这一观点也站不住脚。” 他还据此认为,其他行星上也可能存在生命,也可能有另外的宇宙存在,这就是他所谓的“多重宇宙”观念。 有些基督教科学家对霍金的观点做出了回应,他们声称,霍金对上帝的理解存在误区,上帝可以解释目前宇宙中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科学和宗教国际社会组织的主席乔治·埃利斯表示,霍金的最新言论把公众带入了一个两难处境:只能在宗教和科学之中选择其一。 《伟大设计》将于9月9日面世,同《时间简史》一样,该书也由霍金与美国物理学家罗纳德·姆罗迪诺联袂撰写。 去年,霍金辞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的职务,这是科学界最为崇高的教职之一,牛顿是第二任,在位33年,而霍金在位也达30年之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