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交城县
释义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属城郊型通衢热线,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太原的近郊县,中国公路主干线307国道纵横交汇境内,大运高速、夏汾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具有优先接受环渤海湾经济区辐射的区位优势。

中文名称:交城县

下辖地区:天宁镇、夏家营镇等

电话区号:0358

邮政区码:030500

面积:1822.11平方公里

人口:21.6万

耕地面积:24.6万亩

山区比例:92.8%

自然概况

交城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24′至112°27′,北纬37°28′至37°54′之间。隶属于吕梁市,东与清徐县接界,南与文水县为邻,西北连方山、娄烦二县,北与古交市相依。全县总面积 1822.11平方公里,西北至东南直线长83.65公里,东北至西南直线宽34.65公里。

交城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东翼中部,海拔高度750-2830.7米。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多川少,山地面积占到92.8%,平川面积仅占7.2%。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知名山峰117座,最高山峰为县境西北与方山县界处的孝文山,海拔2830.7米,是华北第二高峰;最低处位于东南平川西石侯一带,海拔748米,相对高差2082.7米。境内北部有1-3 公里的山前洪积扇裙,西部为文峪河冲积倾斜平原,东部为汾河冲积倾斜平原,总体形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川仅有东南部一隅,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区,山高林密,多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关帝山、铁史沟山岩、三座崖、狐爷山;西有长树山、骨脊山、寺沟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交城县属于暖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全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水稻、薯类、豆类、棉花为主,经济作物有红枣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木材积蓄量居全省各县之首。林区栖息有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山西省的省鸟。交城自然资源丰富,是山西省第二林业大县,森林面积107.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植被覆盖率占全县面积的46%。以骏枣、梨枣为代表的土特产品驰名全国,梨枣是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该县矿藏资源有煤、铁、石棉等。矿产资源富集且资源秉赋较高,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英砂、青石、铝矾土等30余种,煤炭储量33.4亿吨,焦煤、肥煤储量18亿吨,低硫低磷铁矿储量1650万吨,其它矿产资源如石灰岩、石英石,方解石等品位高、储量大。天然水资源总量每年2.4亿m。

行政区划

交城全县总面积1822.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2.8%,平川占7.2%,县内耕地面积24.6万亩,县城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2008年城区规模为5.62平方公里。


 天宁镇 (20个村):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东关村、下关村、北关村、蒲渠河村、磁窑村、坡底村、田家山村、瓦窑村、梁家庄村、杜家庄村、东汾阳村、西汾阳村、沟道村、阳渠村、奈林村、三角村、青村村。


 夏家营镇 (16个村):义望村、覃村、王村、夏家营村、大辛村、小辛村、辛南村、贾家寨村、段村、郑村、连家寨村、王明寨村、郭家寨村、贺家寨村、王家寨村、温家赛村


 西营镇 (7个村):西营村、寨子村、城头村、大营村、大陵庄村、东营村、石侯村


 西社镇 (16个村):南堡村、曲里村、塔上村、阳湾村、东社村、西社村、沙沟村、大岩头村、米家庄村、南沟村、野则河村、横岭村、西家岭村、苗家沟村、岩立村、高家岭村


 水峪贯镇 (42个村):大游底村、大足底村、桃坡村、果子山村、念子山村、背坡村、董家圪垛村、张家庄村、西山头村、野珠村、龙眼洼村、娄子山村、牛心村、长树村、榆郡村、吴安村、鲁沿村、青沿村、水峪贯村、西冶村、陈台村、西孟村、东孟村、西沟村、大水村、前官庄村、安家沟村、后官庄村、石家岭村、成家举村、牛头嘴村、逯沟村、席麻村、树则村、王文村、芝兰村、西坡村、北塔村、寨立村、双龙村、周家沟村、岭上村


 庞泉沟镇 (23个村):后坪村、神尾沟村、黄鸡塔村、长立村、二合庄村、张沟村、阳堤塔村、柴逯沟村、大草坪村、王氏沟村、阳庄村、横尖村、阳坡村、安上村、社堂村、王家湾村、刁窝村、山水村、梅窑会村、苏家湾村、水冲沟村、市庄村、偏梁村


 洪相乡 (15个村):洪相、成村、安定、广兴、西岭、西庄、范家庄、黄崖、圪洞坡、窑儿头、申家庄、槐湾、裴家山、斗足凹、落子岭


 岭底乡 (23个村):岭底、魏家沟、石家庄、郭家庄、西雷庄、东雷庄、马庄、竖石佛、峁上、窑底、冯家塔、偏交、光足、安则、郑井、圪垛、王山岭、圪洞、窑则头、东庄、前火山、后火山、后花塔


 会立乡 (36个村):会立、岔口、柏叶口、神堂坪、东沟、西落沟、田家沟、小柏沟、孔家庄、禅寺塔、兑久会、高家坪、王家庄、窑儿上、中庄、张家庄、柳树底、塔上、西沟、胡家沟、曹家庄、米家庄、青崖沟、后庄、前庄、翟家庄、南沟、双家寨、白草庄、何家塔、北中庄、河西庄、寨则、石沙庄、上长斜、下长斜


 东坡底乡 (33个村):惠家庄村、石沙峪口村、马家坪村、蔡家社村、罗扳村、冯家口村、石渠河村、小峪村、贺家沟村、南沟村、马安坪村、向阳村、钟家沟村、胡家沟村、杜里会村、李家沟村、中圈村、大塔村、逯家岩村、燕家庄村、逯家沿村、游家坪村、东坡底村、申家社村、冯家庄村、康家社村、横岭村、杨家沟村、兑久村、李家坡村、王家沟村、舍科村、黄土沟村、鱼儿村

历史沿革

交城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繁衍,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隋开皇16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夏属晋阳为唐国之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属河东郡,东汉复为大陵、晋阳。西晋时期属前赵离石,东晋先后隶属前赵、后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晋阳、文水县地始置交城县,因县治居汾孔二河相交处,故名交城 (故治于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由古交移置今县址,唐天授二年间历代县名未改。五代时期,境地先后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明代隶于太原府,崇祯十七年属清。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划该县为交城、交西两县,民国三十三年复并为交城县。1949年9月隶属榆次专区,10月改属汾阳专区;1951年复属榆次专区;1958年属晋中专区,同年9月,该县与文水、汾阳并为汾阳县;1959年9月复为交城县;1971年划属吕梁地区恢复交城县建制至今。

人文历史

交城是“舅犯故里”,隋朝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交城曾作为军事要塞,地控秦晋咽喉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交城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晋绥八分区所在地,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独立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英雄赞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城曾一度风靡全国。交城县有瓦窑遗址、磁窑遗址、竖石佛石刻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古文化遗址瓦窑遗址分布于瓦窑河两岸的斜坡及台地黄土层中,面积约七十万平方公尺,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范畴,文化遗存丰富。磁窑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的磁窑河口两岸,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范畴。竖石佛石刻在县城东北十公里岭底乡竖石佛村南,始建年代不详,并建有竖石佛寺。交城山抗日战争革命纪念馆,位于西冶川腹地西坡村,馆内征集有历史图片、战争年代实物、书籍、文件等革命历史文献和抗战时期的革命文物。在马烽、西戎创作的《吕梁英雄传》中,许多原型都出自交城山这个红色摇篮。

遗存古建筑和古文化遗迹有:玄中寺、天宁寺、永福寺、卧云庵、王山圆明寺、广胜寺等。

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前637年)在昏君夷吾加紧谋害重耳等贤臣的紧要关头,他极力保护外孙重耳,最后英勇就义,发出了“子无二父臣无二君”的豪言壮语;北魏时期著名的佛学家昙鸾(476—542)长年在交城活动,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交城是一块革命的圣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交城人民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英雄赞歌,涌现出了华国锋、李立功、常芝青、侯维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崔三娃、段祥玉等。

交城的神话传说有:狐爷山底金马驹、西冶金姑姑、牛斗虎与龙虎巷、卦山聚宝盆、南巷张果老、交城树怪、鸠鸽二仙、龙母庙、王明寨贩钵鱼、“凉帽王”发迹记、傅山先生与卫生馆、赵吉士传说、葫芦王传说等。

交城名人

文治

狐突狐毛元御史郝佑提点司娄秀知府覃克思通判覃忠兵侍郎覃质宣慰使覃文;明兵尚书郝杰知府李景监史李之奇常茂左布政胡体乾何子寿给事中解一贯韩祜;苑卿李天赋户郎中阎纯张恕藩王长史韩宗孔太寺簿齐礼;监课司提举庐敏同知曹署篆韩世守知州刘体仁胡昂通判韩钺申传义教曹宝曹云鹏;知县韩忠曹署篆韩与行韩灌宋贤曹命新逸贤宋时旌;清布政使参政武攀龙给事中胡钓璜粮储道武调元御史李楚南城兵司正指宋辉前知县武来雨韩时谦

武功

狐偃狐射姑;唐张果老;北魏昙鸾;唐监军张承业,元左监军覃资用副都元帅覃澄;达赤谢睦欢宣使谢仲温兵帅解义;明守备郝勲;百户李承文防守韩台封;清御儿干殿下御前头等侍卫宋清魁;历六省总兵乔冲杓;副将吕成名康大典;游击赵文繍;都司宋祖元张敏惠宋濂孙璧;营守李大勇;卫守郭城柱

政 华国锋 李立功 常芝青 侯维煜 康永和 马毅民 武正国 权定福 李鹏 高璋 宋秉文 张进才 王蕾 马宝善 高舂如

将 王作义 申子文 王弼臣

艺 宋转转 成泰燊 薛苾 常捍江 韩万斋 刘荣夫 曹美 张照旭 韩学武

社 燕居谦 田酉如 乔志强 田瑞 宋保昌 郭海棠 冯宝良 牛庆海 解进宝

教 解小青 成素梅 马恩波 梁晓春 武邢江

英 段祥玉 崔三娃

企 曹立华 宋晋乐 赵建心 蔚石恩 王侯五 郭守绣 耿利虎 路宝玉 闫广平 吕恩元 苏斌林

交城各乡村地名来历

城关镇

东街:明代为太平坊,清代沿之,民国年间称东南街。以方位而名。南街:明、清时期为道德坊,民国曰南街,以方位而名。

西街:明、清时期属西隅坊,以方位而名。民国年间称西北街。

北关:清代为市崇坊,以方位而名。民国年间称北城外街。

下关:明代为市东厢,清沿之。民国时期曰下关,以方位而名。

东关:明代为市东厢,清沿之。民国时期曰东关,以方位而名。

蒲渠河:古为蒲渠所,经之地故名。

磁窑:唐宋时期为瓷器产地故名,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坡底:村址位于山坡之下故名,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田家山:村后山地古属田氏故名。

瓦窑:新石器时期为陶器窑场,秦汉为泰亭瓦器作坊故名,唐建龙港寨于村后大寨岭。宋代为步浑社,明代称清化堡,为青化乡所在地。

梁家庄:旧为成村梁姓田庄故名,明末建村。清代亦名熬胶庄。

西汾阳:旧处汾河北岸,故名汾阳。后洪水穿村而过,遂分为东、西汾阳,亦曰汾东汾西。

东汾阳:见上。

杜家庄:旧为杜姓田庄故名。

杨家底:明代建村,以姓氏而名。沙坡:明代建村,旧处风化基岩上,故名。

林泉:明代建村,旧为孙家底,抗日战争时期,交西县抗日政府内定为林泉。1950年正式更名为今名。

杏坛:明代建村,古代杏树成林因名。亦曰杏滩。

浑水:明代建村,旧名范家庄,1950年更名为洪水,1982年正名为浑水。

郑家庄:以姓氏而名。 柏林:旧处柏树林中因名。现为镇属自然村。

夏家营镇

义望:为中华义文化发源地,狐突故里、重耳走国,又狐突舍生取义遂名“义王”。因受害身亡,故王为望,加亡于头,重耳曾流亡于此,外家辅君成其霸支持甚巨,念其恩义,晋文公率群臣在每年狐突诞辰之日而拜望故名义望。

阳渠:地处古渠之北,故名。

青村:唐代建村于汾河北岸,水草竹林一片青绿,因而得名。

奈林:古代称沙果曰奈,村庄旧处果林,故名。

三角:亦曰三角圐圙,以地形而名。

覃村:古代地形较低,积水成潭,因名潭村,后积水干涸,遂去水旁成覃。

王村:宋代建村,因其地东北旧有王墓山,西北有王山寺,遂名。

夏家营:以姓氏而名。

大辛:古与小辛合并为辛村,后洪水穿村而过,大者为大辛,小者为小辛,辛村旧为新村,新立之村,故名

小辛:古与大辛合并为辛村,后洪水穿村而过,大者为大辛,小者为小辛,辛村旧为新村,新立之村,故名。

辛南:村庄建立在辛村之后,因位于其南故名。

贾家寨:以姓氏而名。

西营镇

西营:春秋战国时为大陵县兵营,故名营儿村,清代亦称小营村。抗日战争时期定名西营。

寨子:宋代为兵寨,故名。清代名石堠寨,与文水共属。

城头:因位于平陵城之东首,故名。

大营:春秋战国时为大陵县兵营,故名。

大陵:春秋时为平陵县址,战国至北魏为大陵县址。明代为大陵卫,因其地古代高而平故名。

东营:位于西营之东,故名。

西石侯:古代为汾河南岸墩堠之处,故名。

段村镇

段村:汉代初建为印驹城,因汾水一冲为二段,为段城。后演变为段村。

郑村:以姓氏而名。

连家寨:以姓氏而名。

王明寨:旧属清徐,1954年划归本县。

郭家寨:旧称赵家圪垛,因地形结合居民得名。村废后为兵寨,郭姓迁于此因名。

贺家寨:旧称任家圪垛,因地形结合居民得名。明代嘉靖年间,贺姓迁居于此因名。

王家寨:以姓氏而名。

温家寨:以姓氏而名。西社镇

南堡:古名南社,元明五社之一。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曲里:古名中社,元明五社之一。

塔上:村址旧有古塔,遂名。

阳湾:因村庄坐落在向阳山湾,故名。

东社:古为祀水社坛,元明五社之一,因设在文峪河之东,故名。

西社:古为祀水社坛,元明五社之一,因设在文峪河之西,故名。 沙沟:古名北社,元明时期截岔五社之一,因村周沟谷多沙,故名。

大岩头:地处中西川与西冶川分岔山岩前,故名。

米家庄:以姓氏而名。

南沟:因村址位于川南之沟而名。

野则河:因村址处川谷狭窄,村北十余里古代荒无人烟,故名野窄河,后易窄为则。亦云因地在南沟沟口,古代南沟曾冶银,南沟俗称冶子沟,因而得名。

横岭:县志载,明代一夜之间“突起横山十余丈”,村处其南故名。

西家岭:地处西冶河西岸山岭之上,故名。

苗家沟:以姓氏而名。

岩立:地处山岩之处,遂名。

高家岭:以姓氏而名。

水峪贯镇

水峪贯:古为水谷村,清名水浴灌。因地处西冶河而名。新石器时期即有古人类居住。

青沿:明代山东青州移民建村,为纪念祖籍而名。

鲁沿:明代山东移民建村,山东古称鲁国故名。

吴家沟:以姓氏而名,为行政村,包括安头自然村。

榆郡:旧为榆群、榆林,以其地多榆而名。1982年更名为榆郡。

长树:1980年由长珍村与柏树底两村迁并,各取一字故名。

牛心:旧村坐落于谷中石崖之上,方言崖牛相近,故误崖心为牛心。

楼子山:宋代为冶铁炉之所,故为炉子山,后易炉为芦,1982年正名为楼子山。

龙眼洼:地处通向龙堂岩之谷中故名。

野珠:清名野猪,以其沟多野猪而名,后易猪为珠。

西山头:因地处西冶川西部山岭南首故名。

张家庄:以姓氏而名。

董家圪垛:以姓氏与地形相结合而名

背坡:因地处山之背而名。

捻子山:因村址所处地形似燕子起飞,交人曰燕为念故名,村庄由义望耿姓创立,至今300多年。

果子山:俗名拐子山,因地势弯曲故名。

桃坡:旧多桃树故名。

大足底:因村后山岭如一大脚故名

大游底:原名游家底,后于大足、河底二寸合并,各取一字遂为今名。

西冶:古为义泉社,宋代大通铁冶监立西冶于此,故名。

陈台:古代设砧为锻制采矿工具之处故名。方言砧陈相同,故误为陈。

西孟家山:古为采矿工人所居,思乡心切,故名梦家,后易梦为孟,地在东孟之西,故名西孟。亦云以姓氏名,以山形似唢呐下圆上尖而名。

东孟家山:地在西孟之东故名

西沟:以方位而名。

大水:古代,沟谷水量很大,故名。

前官庄:宋代为冶监所建,故名。

后官庄:宋代为冶监所建,因位于前官庄之北而名。

安家沟:清末安姓迁此故名。

石家岭:以姓氏而名。

成家咀:古代村东数里有古庙道宏寺,因村在古寺之西首古庙寺家咀,交邑读成曰蛇,寺蛇土音相近故误为成。

横尖镇

横尖:中西川到境改为南北方向,又位于交境西北之尖故名。后坪:因建村于神尾沟后坪地故名。

神尾沟:古传有神隐居于此,交城方言读隐尾为“以”故名。

黄鸡塔:旧时为黄芪塔,因鸡芪音近遂演变为今名,以盛产药材黄芪而名。

长立:古为张姓所建故名,后去弓为长。

二合庄:古由两家人合建故名。

张沟:因姓氏而名。

阳堤塔:因该村附近地形状如羊蹄,村后山梁旧有古塔,遂名羊蹄塔。后演变为今名。

柴逯沟:旧为财禄沟,后演变为今名。

大草坪:古代曾是荒凉草地,村建于上故名。

王氏沟:村址旧邻古庙,村内王姓居多,故名王寺沟,后误寺为氏。

杨庄:村址靠北坡,向阳避风,故名阳庄,后误为杨。

阳坡:村址位于阳坡沟北南坡之上,故名阳坡。古代,因有龙母寺,故称龙母村。

安上:旧名薛家堡,明代称安上,似其地古有庵观而名。

社堂:古为附近居民立“社”祭祀之堂,故名。

王家湾:原为义望王姓之山庄,故名。又因野狼出没,故名狼儿湾。

刁窝:因村周山崖有老雕居住,故名清时期称为雕巢,后误雕为刁,称曰雕窝。

山水:曾名中卷,古卷为圈,为放牧之所,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与本县钟卷相混改为山水,依山傍水之意。

梅窑会:其地周围山沟,古代曾有矿窑,采矿人每与人于此会面后各奔东西,又音窑周生在山玫,故名。

苏家湾:以姓氏为名。

水冲沟:地居狭谷,水患频繁,故名。

市庄:从前,村内店铺作坊较多,为集市贸易中心,故名。

偏梁:村址方位与所处山向不一致,故名。

洪相乡

洪相:村南与古道相向,故名。有新石器文化遗址。

成村:北齐为成城村,元初为城村,元代中期称成村,因地近古城平陵而得名。

安定:五代葬安敬思于此,元名安定庄,后为安姓定居之地。

广兴:宋代名光化村,金代名广兴,明代或称步双村,俗呼广喜,寓意皆大欢喜。

西岭:位于交境西部山岭故名。

西庄:以方位得名。

范家庄:为旧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以姓氏名。

黄崖:因位于万佛崖之上,故名佛崖。佛、黄方言相近,故误佛为黄,称为黄泥。1982年2月正名为黄崖

圪洞坡:所处地形于山岭凹处,故名。

窑儿头:因居民从瓦窑村迁居,瓦窑俗称瓦窑头,村人不忘故地故定名为窑儿头。

申家庄:以姓氏而名。

槐湾:地处山湾,其地有大槐故名。

裴家山:元代至元十六年为裴姓坟地山田,故名。

斗足凹:村庄之处,地形狭小而名。

落子岭:所处地形狭长如肋肢故名,落子乃肋肢之同音词。

岭底乡

岭底:位于悬岗岭下,故名。

魏家沟:沟原属魏姓,旧村在磁窑谷西侧山区,后迁谷内。

石家庄:以姓氏而名。

郭家庄:以姓氏而名。

西雷庄:以姓氏而名,村位于东雷庄之西故名。

东雷庄:以姓氏而名,位于西雷庄之东故名。

马庄:初为丁家庄,后为马姓所居故名。

竖石佛:村庄有北魏时期石刻佛像,故名。古代亦称数十佛。

峁上:地处山峁之上,故名。

窑底:村庄地处古煤窑北处之偏,故名。

冯家塔:初为娄烦县罗家曲,冯姓迁居故名。

偏交:位于交城之偏界,故名。

光足:因村庄位于悬岗岭脚下,悬岗岭,俗称圆光岭,故名。

安则:建村之前仅有茅庵,

郑井:原名郑基,似为郑姓所属,后误为郑井

圪垛:村庄地处地形较低故名。

王山岭:地处王山之巅故名。

圪洞:村庄四面环山,地势低凹,遂名。

窑则头:村庄位于古代煤窑之首,遂名。

东庄:以方位而名。

前火山:其地产煤,燃煤成火,位置在后火山之南,故名。

后火山:位置在前火山之北,故名。

后花塔:地处横梁,交人曰横为花,曰梁为塔,故名。为自然村。

寨上乡

寨上:古代曾为兵寨,故名。

庙东:旧名赵家圪垛,1962年因于圪垛村重名,又因地处古庙东侧,遂改今名。

庙西:原名西坡,因与古洞道乡西坡重名,1981年改今名。

阳坡:位于马鞍山南向阳处,遂名。

野子咀:村外旧有宋代冶炉,遂名冶子咀,后误冶为野。

小峁:地处小山梁上,遂名。

东坡:因村庄建于瓦窑河东谷东侧而名。

鱼池:以地形较低,遂名。旧曰宇治,新中国成立后更名。

张畛:地处黄土梁,土地平缓较长故名。

山怀:地处马鞍山之怀抱,遂名。

圪垛:地处马鞍山下谷处,遂名。

上庄头:以地形而名。

峁底:位于山峁之下故名。

冀家山:以姓氏而名。

申柏岩:古代柏树生于山岩,故为生柏岩,后误为申。

常家沟:以姓氏而名。

盘道:山路弯曲盘旋,故名。

横头:山脉到此横对瓦窑河谷,遂名。

细曲:建村处松林稀疏,树木细且弯曲,因名。

苏家庄:原名张家庄,后改今名。行政村包括南塔自然村。

木槽:村庄周围山沟林木较多,故名。

前庄:地为山梁南第一村,故名。

山庄头:古代于山梁建庄,村处山庄之南首,遂名。

李家山:以姓氏而名。

周家坡:以姓氏而名。

马岭:以姓氏结合地形而名。

歇马头:古代每年农历初二抬狐爷上狐突山,经此即驻足,祭祀后北行,故名。又因农历七月初五马鞍山骡马大会,外地马商经此住宿而名。

柏崖头:清雍正年建,因高柏生于山崖,遂名。

悬岗:村址位于古代瓦窑之首,故名窑儿头。1982年2月更名为悬岗。

牛家沟:以姓氏而名。

杄树底:古代周围山坡生有红杄,故名。原为韩姓庄子,清光绪5年为清源县阎家营李氏所买迁居于此。 麻岩则:地处风化岩层,遂名。为自然村。

塔梭:其村地处二山梁之下,内宽外窄,形如梭,方言称山为圪塔,故名。

古洞道乡

牛头咀:村庄所处地形如牛首,故名。今迁并古洞道。

逯沟:以姓氏与地形结合而名。

席麻:因地处狐突山之阴,阴湿为隰,隰地生麻,后误隰为席。

树则:古代其地多树,故名。

王文:建村前为王族之坟地,居人之后曲土旁为文。

芝兰:清初为紫兰,其地多生紫草,遂名。

西坡:宋代建村,因地处西冶河西侧山坡,遂名。

北塔:其地旧有古塔,遂名。

寨立:旧建兵寨于此,故名。

双龙:地处东岔沟河与西冶河二河相交之处。古代以水为龙,故名双龙。

周家坡:以姓氏而名。

岭上:旧址位于山梁,遂名。

会立乡

会立:柏峪河与文峪河交会之处,故名。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岔口:位于葫芦川、中西川山岔之口,故名。系古代榆城旧址。

柏叶口:清名柏峪口,后易峪为叶。地处柏谷沟口而名。

神堂坪:元为当里村,后因有寺庙在侧,故名神堂坪。交地方言读堂为当。

东沟:位于中西川之东,故名。

西落沟:元名下西村,位于中西川之西,故名。

田家沟:以姓氏而名。

小柏沟:其地柏林疏小,故名。

孔家庄:以姓氏而名。

禅寺塔:古代为寺庙所在,并有僧人墓塔,故名。

兑久会:古文喜悦之悦为“兑”,寓意永久快乐。又因其村址在禅寺塔西,卦象以西为兑,故名。

高家坪:以姓氏而名。

王家庄:以姓氏而名。

窑儿上:村址位于古窑遗址之处,故名。

中庄:位于窑儿与张家庄之中,故名。

张家庄:以姓氏为名。

柳树底:古代村内曾有株大柳树,故名。

塔上:古名卧龙塔,所处地形如卧龙,故名。后简称塔上。

西沟:以村庄西侧西沟而名。

胡家沟:以姓氏而名。

中庄乡

中庄:元代村为上中村,后易名为中庄。

曹家庄:以姓氏而名。

上米家庄:以姓氏而名为米家庄,1982年更名为上米家庄。

青崖沟:因沟内青石崖而名。与阳坡、半坡、圪洞三村合并为行政村。

后庄:古代,戴姓弟兄二人于此定居,一住前,一住后,前为前戴家庄,后为后戴家庄,后简称后庄。

前庄:为前戴家庄简称。

翟家庄:以姓氏而名。

贺家塔:以姓氏而名。谷为贺家台。含郝家沟自然村。

白草庄:其地牧草丰富,故名。

双家寨:原名寨上,明嘉靖26年迁入双姓,故名。

河西庄:位于文峪河之西,故名。

寨则:古名靖安营,明清驻兵于此,故名。

上长斜:因所处地形狭长而不正,故名为长斜村。后遭山洪,部分居民迁居下游,故名。

下长斜:位于上长斜之下,故名。

石沙庄:村址建于沙石滩,故名。

新南沟:原住文峪河之南山沟,故名。1979年迁于沟口,新建村庄,故名。

燕家庄乡

燕家庄:原名武家庄,后燕姓居多,遂易武为燕。

逯家沿:以姓氏而名。

游家坪:以姓氏而名。

东坡底:村在东葫芦口山坡东侧下,故名。申家社:以姓氏而名。

冯家庄:以姓氏而名。传云古名马家庄,清初禁止山民养马,故更名为冯。

康家社:以姓氏而名。

横岭:东葫芦川由此渐窄,山形横向,故名。

杨家沟:以姓氏而名。

兑久:古文以“悦”为兑,兑久寓意长久欢悦。又因其村在东葫芦沟谷之西,卦象以西为兑,故名。

李家坡:以姓氏为名,村址旧在山坡,今已迁于谷中。

王家沟:位于川东沟中,冠以姓氏。

舍科:传云古代曾建社于山崖窟洞名社窟,后易窟为科。含大石头坡、张迷二自然村。

黄土沟:地处黄土沟中,故名。含迷虎自然村。

鱼儿村:旧名圪垛,后易鱼儿村,取意圪垛聚水能养鱼,故名。含后岭底自然村。

惠家庄乡

惠家庄:旧为王家庄,后易今名,战国时即有人烟。

石沙峪口:地处小峪沟口,其地多沙石,故名。

马家坪:以姓氏而名。

蔡家社:以姓氏而名。

罗板:古名罗坂。明代建村,以姓氏名。

冯家口:以姓氏而名。

石渠河:地处水流基岩之上,故名。

小峪:小峪沟为西葫芦川支沟,村庄位于沟掌,故名。

贺家沟:以姓氏而名。

南沟:地在李家沟之南,建村于南沟之中,因名。

马安坪:所处地形如同马鞍,故名。

向阳:原名圪垛,1982年更名为向阳。

钟家沟:旧名中家沟,1982年更中为钟。

胡家沟:以姓氏而名。

杜里会:该村位于西葫芦川分岔之处,东岔、西岔之水于此相会,本肚里会,意在山肚之处。后更肚为杜。

李家沟:以姓氏而名。

中圈:古为畜牧之处,地处上中下三圈之中,故名。

大塔:村庄所在处山梁较宽大,故名。又传云村后古有一塔。宋代为驿店,名骆驼店。

交城十景

据康熙四十八年、光绪八年版《交城县志》均载有十景,简述于下:

石壁秋容:城西十公里,有石壁山。因山形巍峨,峭立如壁故名。斯山松柏叠翠、溪水淙淙。每岁仲秋,秋高气爽、鸟语花香,重楼峻阁,碧水苍山,故有石壁秋容之美称。《交城县志·卷二》云:苍松古柏,峭壁悬崖、景以秋胜而谓。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或重建、或修葺,一改败落颓废残局为金碧辉煌新貌。又新修沥青公路,可达寺前,游客慕名而至者,与日俱增。

卦岳爻峰:城北二公里有卦山、因诸峰叠攒、环列如卦故名。因山形层峦似卦、叠□如爻、断续开合、如万卦然,故有卦岳爻峰之称。十年动乱,毁坏严重。近年国家拨款,次第修复,卦山景色更加瑰丽。

王山宝塔:城东北六公里有王山圆明禅寺建于山阳。是本县最大的砖塔。斯塔显赫,远耀祁、太,有“王山寺白塔,照远不照近”之说,正如交城县志云;连云王相、映雪琼姿,景以远胜。惜屡经战乱,毁坏不堪。今白塔半壁孑立,文物大多散佚。

定慧晨钟:城内姚家山,旧有古刹定慧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寺内有巨钟一口,乃宋代天圣三年所铸,体积大而铁质佳,重达万斤以上。僧人每晨击钟,声闻十数里。“霜冷松关,声穿碧落”,故有定慧晨钟之颂。今于旧址建西街学校。

却月晴波:城内东南隅有湖泊日却波湖。有却月晴波之美谈,盛于康乾之世,毁于清末民初。解放后,湖水干涸,乡人填洼筑舍,已成新村。

北祠灵井:县城北门外,有忠惠利应侯庙,为晋大夫狐突之享祠。

汾阳晚照:城南三公里,有西汾阳村。由西山凹豁处,一线阳光斜射,只见寺院绿瓦红墙,翳现于松柏丛中,晚霞霓丽,灿然可观,故曰汾阳晚照。解放前夕,寺庙被拆,松柏早伐。

卧虹烟柳:城北步浑水(即瓦窑河)每逢山洪暴发,县城有泛滥之虞。康熙七年,县令赵吉士鸠集邑众,于瓦窑村东洪水出口处,垒巨石筑堤,以障水南流。堤高六尺,宽丈余,长八十丈,迤逦蜿蜒,宛若长虹,名曰卧虹堤。堤旁建河神庙,护堤杨柳沿岸累累。朝暮炊烟萦行袅袅。诗情画意,景色宜人,故有卧虹烟柳之称。

锦屏春色:城西北二公里瓦窑村境界有锦屏山,险赫山召蛲。红色流沙,条条似锦,苍山如画,矗立若屏。屏前有古建定宁寺和娘娘庙,掩映于翠柏槐椿之中。每年季春,红砂显艳,绿草成茵、崖如点黛,壁映朝霞,岚馥氤氲,灿若锦屏,故谓锦屏春色。当今寺庙已毁,锦屏依然。

西社龙门:城西北二十公里有西社村。村北□岩峥嵘、峻嵯孓立,古人于此凿岩开石,引文峪水灌溉农田。山形若龙口,水从口中出,潺浸岬峡过,潆洄溯涡旋,夏秋波澜涌,冬春湍湍流。龙天庙筑于山麓,杨柳树栽植河边。这里有山、有水、有庙、有林,胜似天然画卷。徜徉斯地,心旷神怡。远眺山石嶙峋,近瞧荡漾波涛,山清水秀,别有洞天。故誉为西社龙门。

资源禀赋

一、人口资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最交城县人口新数据是23万522人。

二、土地资源

交城县共有土地总面积1822.11平方公里,合273.3万亩,山区面积253.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92.8%,平川面积20.2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2%。除去居民地和水城地,土地面积26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7.7%,其中耕地面积24.6万亩。按2003年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约1.1亩。

三、矿产资源

交城广大山区地处吕梁中段,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发现的地下矿产有32种,其中煤铁储量最为丰富。全县铁总储量918万吨,铁锰矿8000吨, 铝探明储量55万吨,铜探明储量55万吨,煤炭总储量19.94亿吨。此外,较丰富的矿藏有铁矿,且以低硫低磷而闻名全国,储量12亿吨;石棉矿储量30亿吨,大理石矿1.3 亿立方米,石灰石矿55.49亿吨,耐火粘土245万吨。

四、水利资源

交城县水资源总量为24220.6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435立方米,亩均占有量为567立方米,是全省较缺水的县之一。交城境内河流较多,但大多数流域窄,流量小,山区5乡镇的河水汇入文峪河水库后,不能被该县充分利用。“俗称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文水”后在文峪河水库建成以后才改变这个历史

五、旅游资源

交城旅游景点风光宜人,文化积淀厚重,有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自然风光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主要有佛教圣地,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易学名山卦山和佛教华严宗古刹天宁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天然氧吧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云顶亚高山草甸四十里跑马岩、果老峰庄园、王山园明寺、龙堂卧云庵、永福寺、三座崖等。

文化艺术

一、交城曲艺

交城鼓书 流传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新中国成立前演唱者多为盲艺人。1956年,县文化馆成立了“交城县盲艺人宣传队”,对交城鼓书进行了整理革新,使曲调更加优美动听。六十年代以来,搬上舞台演出,成为曲艺中的一朵奇花。交城鼓书曲调悠扬婉转,旋律细腻动听,由十字句或七字句组成。鼓书音乐旧以板鼓为主,辅以三弦、胡琴等弦乐,六十年代始加入大众琴及板胡、响铃。传统长篇书目有《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传》等。1980年9月,由张有洛创作、李学成演唱的交城三弦书《会安排》,参加了山西省曲艺会演大会,分别获得创作奖和表演奖。交城莲花落 源于太原莲花落清代以前即在本县境内流传。光绪二十九年(1903),祁县著名莲花落说唱家毕者山收本县成村吕著为徒,传授莲花落艺术。光绪三十一年(1905),吕著自立书摊,成为清末民国时期本县艺术造诣较高的莲花落艺人。由于吕著亦精通晋剧、碗碗腔,将莲花落融进了戏剧艺术,自成体系。抗战时期,米家庄盲艺人任五儿在莲花落演唱上亦颇具特色。他演唱的《吕梁英雄传》、《收复孝义文水》、《美军兽行》等,深受群众欢迎。1962年,县文化馆系统整理了莲花落艺术,并聘请吕著收徒传艺。

交城叮叮呛 源于“拉洋片”。1972年,县文化馆张有洛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叮盯呛为坐架脚踏式。坐架内装置木梆、手锣、小镲、小鼓、木鱼5件打击乐,用双脚踏动踩板表演,表演者坐于其上演奏弦乐,文场武场,说、拉、打、唱集于一人。演技要求高、难度大,是观众欢迎的一种新艺术。由他创作并与武秀兰合演的叮叮呛《吕梁人民学大寨》,1973年推选出席山西省曲艺调演,获表演第一名;1974年参加了华北曲艺调演。

交城顺口溜 本县民间很早流行一种“四六句”口头艺术,句式可长可短,押韵顺口。用方言土语演说,风趣幽默。张有洛的叮叮呛本世纪六十年代,“四六句”经县文化馆张有洛整理改革,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交城顺口溜”。初期,顺口溜沿袭民间传统,以方言土语入韵,题材多以农村生活为主。1978年以后,逐渐以普通话入韵,扩大了听众范围。张有洛创作的《怕茶壶》、《胡批》、《双送子》等一批顺口溜小段,通过农村曲艺骨干、盲艺人宣传队及文化馆曲艺组表演,在县境广泛流传,成为茶余饭后,节日晚会不可缺少的艺术小品。

交城杂则 亦称快板书,七字句句式,上下旬连续反复演说。民国初期兴于本县境内。其时,著名杂则表演家有本县西营镇薛贺明(艺名圪抿壶)。此后,温家寨温耀高(艺名文明丑)拜师求艺于薛贺明,所表演的杂则亦闻名于晋中。所说段则多为现实生活内容,尤以《太原塌戏台》脍炙人口,久说不衰。民国二十九年(1940)左右,山区抗日救亡文艺舞台上出现了杂则艺术。沙沟侯辅邦所表演的杂则小段,多数为自编,内容丰富多彩。新中国成立后,杂则作为一项艺术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县文化馆张有洛继承传统杂则艺术,在内容上进行了革新,注意了杂则的故事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由其创作的《二奴子避孕》、《破除迷信》等段子深受观众欢迎。1964年,收集整理了以杂则为主的专集《交城曲艺》。“文化大革命”之后,杂则小段除盲艺人继续表演外,已逐渐被顺口溜取代。

二、民俗文化

(一)节日

交城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倒社(正月十八)、小添仓(正月二十,日吃扁食,烧香供神)、老添仓(二月十五,夜晚点糕灯,日吃油糕)、禁日(正月二十九,禁止媳妇住娘家)、剥龙皮(二月初二龙抬头)、清明节(踏青扫墓)、端阳节(五月初五)、圣母苗会(五月初五至初七,卦山圣母庙会)、乞巧节(七月初七)、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重阳节(九月初九)、祭坟(十月初一)、下元节(十月十五)、冬至(吃饺子)、腊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灶君上天之日是)。

(二)祝寿

(三)贺子

(四)婚嫁

(五)丧葬

(六)禁忌

禁忌有礼节禁忌、寿辰禁忌、婚娶禁忌、探病禁忌、丧葬禁忌、习俗禁忌、建筑禁忌。

(七)陋俗

陋俗有迷信、缠足、早婚、冥婚等。

三、美术书法

交城美术主要有绘画、版画、剪纸、木雕、泥塑等。交城书法届颇有建树的有任杰生、任利生、韩学武先生等。2010年交城县正统派实力型书家代表任利生书两万余字的“佛经楷”进入方正字库,他自幼酷爱书法,州秋临池不辍,是继启功、刘炳森、舒同等进入方正字库之后的又一后起之秀,是山西进入北大方正字库的第一人。据悉,创作有“佛经体楷书”《无量寿经》的百米长卷。

四、玻璃文化

早在唐代,交城县就是中国著名的玻璃产业基地,当时交窑所生产的花瓷腰鼓,就已经运用尖端着色工艺“铜红釉”,釉色鲜红,烧成难度极大,产品十分名贵。近年来,交城玻璃工艺借鉴继承了唐代交城瓷器生产先进着色技术,在玻璃生产的历史、品种、规模、技术各方面都独具特色。目前,交城县有中小玻璃企业27户,产品种类涉及器皿玻璃,艺术玻璃,防火、防弹玻璃,玩具玻璃,钢化玻璃等,从业人员达1.85万人,年产值达34亿元。

五、交城方言

交城方言属于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六、文化产业

交城县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新兴文化产业。

一策:2010—2015年交城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品:“交城山”文化旅游品牌。

一业:民间工艺制品业

一节:交城卦山庙会

一剧:交城山民歌联唱。

七、交城民歌

清代中叶,悲怆哀怨的民歌《交城山》流传于全县,成为清末秧歌《割莜麦》主调。

本县流传民歌有:《交城山》、《刨洋芋》、《要死要活相跟上》3首。

新中国成立以来代表性民歌主要为《交城是个好地方》。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为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文化部门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申报工作,山西省交城县共有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列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中2项已经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3项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珍贵的文化资源。交城县文化馆2007年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城滩羊皮”鞣制技艺、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和2008年申报的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交城“鸠鸽二仙”的传说、民俗庙会·卦山庙会、传统医药.交城卫生馆“五香调料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接收进馆。

经济发展

2008年交城经济再上新台阶,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跃居吕梁市第四位。

(一)经济指标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财政收入达13亿元,跃居全市第4位,全省第25位,二是投资、消费、出口直线上升。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到205天。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全县公路密度达到52.85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3.1%,全县城镇绿化率达到39.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1.8%;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8%。六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8.2%,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7‰。

(二)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煤化工基地和加工及外贸出口基地。

交城工业主要有机械、皮革、纺织、化工、采煤、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其中传统的皮毛业蜚声中外,梅花板手远销欧美等国。全县1822.11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已探明蕴藏矿产资源30余种,依托2#配焦煤、低硫低磷铁矿、青石、石英石,方解石等资源优势,冶炼、煤焦、机械、化工、建材、铸造等产业发展潜力极大。交城工业经济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交城正在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特色煤化工基地,正在成长为全国重要的针状焦、新工艺碳黑、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锰铁合金系列产品、金属镁及镁合金系列产品、抗生素医药中间体、平板玻璃、汽车玻璃、焦碳、水泥、硝酸钾、活性碳、球墨铸件等产品的加工供应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交城骏枣、交城梨枣”为国宴特供果品,享誉全国。

(三)“五园战略”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全力实施“五园战略”。

五园即: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生态旅游园、生态园林城市以及生态环保和恢复区。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以“做大煤焦、做精化工、做强建材、做优加工”为发展目标,在延伸传统产业链条上作文章。继续在“煤―焦化―化产深加工―新型能源产品”、“煤―焦―铁―铸造―精密机加工”、“石灰岩―水泥―特种水泥”、“石英砂―平板玻璃―玻璃深加工”及锰、镁合金产业链上寻求横向闭合、纵向耦合,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生态工业链科学联结的循环产业链网络。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围绕已经形成的特色林果业、无公害蔬菜、肉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来展开。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园。运用生态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生态循环型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园林城区。推进六大造林绿化工程,恢复全县生态环境。

(四)招商引资

2007年,以珠洽会、中博会、煤博会为平台,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共签约4个,引资25.23亿元。重点突出五个方面:一是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力争把省级“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有竞争力的开发区。二是着力发展新型产业。三是着力借助外力促发展。2006年以来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签约金额191.8亿元,落实项目10个,落实资金42.3亿元。争取到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全省规模健康养殖工程重点县项目的扶持。四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五是着力推进富县强兵战略。

(五)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已成为交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交城制造”走向国际大舞台,涌现出了一批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带动企业。以镁合金、铁合金为主产品的特种冶炼加工产业、以钢铁、铸造、机械加工为产业链的机械加工制造业、以平板玻璃及其深加工、玻璃瓶罐为重点的玻璃业、以化工原料为基础的钾盐、精细化工产业、以活性炭为重点产品的环保产业、以水泥、空心砖以及塑料异型材料为主的建材产业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快提升。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凭借其融入循环经济体系的巨大优势,共同构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六)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一城四镇”的城镇化建设总体布局,铺开了总投资5.2亿元的21项重点工程,完善城镇功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投资1.5亿元建成了新交城中学,新建了十多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建和改造了10所乡镇卫生院和29所农村标准化卫生所;不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

(七)加快旅游发展

交城是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区,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拥有宝贵的绿色资源与优势的自然生态环境。交城,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开发潜力极其巨大。政府将积极创造条件,重点搞好卦山、玄中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开发边山温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积极有序地推进经营性开发,形成人文旅游与生态旅游相互交融的三晋著名景区,实现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基础设施

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备,潜力巨大。交通运输便捷,以307国道为主干线,108国道高速、夏汾高速纵横交错,太中银铁路东西穿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络。邮电通讯快捷便利,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的通讯网络覆盖全县。电网分布合理,电力供应充足,全县总变电容量26000KVA全部双回路供电,现有220KVA变电站1座,3座110KVA变电站和16个35KVA变电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以最迅捷的速度日臻完善,空前的开发力度和高频率的建设节奏,营造了交城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旅游观光

一、风景名胜区

1.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石壁山中,始建于北魏。是佛教净土宗祖庭,是全国佛教三大戒坛之一。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与佛教信徒朝拜、集聚之地和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

2. “天然氧吧”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

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吕梁山东麓,距省城太原约56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公园总面积18.7万公顷,自然景观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贵树种侧柏林、特色乔木林、观赏林等,世界珍禽褐马鸡、候鸟、野鹿、原麝、金雕等几十种名贵动物栖息于此。园内的千年古刹玄中寺座落于深山幽谷之中,北方罕见的龙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形态万千,元代古建筑永福寺古香古色,耐人寻味。瓦窑沟内,叠层沙岩。

3.四十里跑马墕

 极具草原情韵的南云顶亚高山草甸四十里跑马岩位于交城县会立乡柏峪沟川西部。该区山势平缓,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景色旖旎,气候宜人,雄浑广袤,夏为避暑消夏之胜地,东为高山滑雪之佳区。这里有禅寺塔斜阳、娇儿山云海、后汉开国皇帝刘渊得剑处、阎锡山跑马场等四大人文自然景观。草甸山体保持了燕山运动宽缓的背斜式天然特征,是生态旅游和修养身心的理想境地。

4. 果老峰庄园

果老峰庄园位于庞泉沟景区内,是集旅游、住宿、狩猎、娱乐、承办会议为一体的理想旅游景点,因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毛驴来此与当地村民下棋而得名。果老峰庄园环境优美,风景怡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褐马鸡、金钱豹、林麝、野猪等,还放养了众多的野鸡、山猪,庄园内有北方农家建筑风味的窑洞式建筑,庄园内的农家饭馆有各种好吃的野味,会让游人乐而忘返。

5.王山圆明寺

圆明寺位于县城东北6公里王山之阳。为隋唐时期所建。寺东南白鹿岗八角宝塔为该县现存最大砖塔。寺西1公里为墓塔区,残存金、元、明历代高僧灵塔、寿塔50余幢。

6. 龙堂卧云庵

卧云庵位于西冶川中部西侧野珠沟,俗称龙堂寺,系佛教曹洞宗场院,建于明初,气势宏伟。

7. 三座崖

三座崖坐落在县境西北葫芦川中部,海拔2077米,是综人文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观。因主峰遥望方而高,平如座故名。山高踞于林海之中,青松、白桦、绿柳、黄杨环绕拔地而起的绝壁,更显得山峰巍峨壮观。明末清初,震撼三晋的吕梁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就设在这里,崖顶现存有人工凿筑的将军洞、阶梯、吊绳孔、柱杆柱洞和房屋建筑遗迹,这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全国性农民武装的分支——交山农民起义军利用三座崖天险地形条件建立的义军兵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主峰悬崖百丈,长约3米、宽仅1米的“试心石”如鹰咀斜悬崖顶。

二、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

庞泉沟位于山西交城县城西北100公里关帝山腹部,处吕梁山的中段。山高林密,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野兽出没,自然景色诱人。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云断千山峰连峰,林海无垠猿啼声,庞泉飞流源不尽,晚霞留恋睡美人”,这是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而秀丽风景的真实写照。

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卦山与天宁寺

 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处,距太原六十七公里。因山形卦象而得名,爻峰挺秀,卦象环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易学研究实体。 “卦山之柏”与“黄山之松”、“云栖之竹”并称为华夏树木奇观。天宁万寿禅寺坐落其中,为中国佛教华严宗巨刹。卦山集文物、宗教、古建、森林公园于一体,是极其优美的旅游胜地。在卦山多元文化旅游的经纬中,形成了“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多元体系,被誉为“易学之源、八卦名山”。

2.阳渠永福寺

永福寺位于交城城东1公里阳渠村东,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后经过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寺院气势宏伟,布局整齐。旧为释迦牟尼佛堂,寺门有三,钟鼓楼尚为完整,与寺院相对有清建戏台。全部寺院占地3 884平方米。今为阳渠学校占用。

交城特产

交城自然资源优越,土特产品丰富,比较有名的有梨枣、骏枣、核桃等干鲜果品,另外交城还盛产沙棘、蘑菇、党参等。除土鲜果品外,玻璃咯嘣也是交城的一个独特的手工艺品。

一、交城核桃

交城核桃以个大、皮薄、肉厚,易取仁,出油率高驰名中外。汾阳种植核桃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交城核桃有大龙眼、小龙眼、大花、纸皮露仁、早熟、串儿、穗状、光皮棉、长腰、抗风、横兰兰等五类12个品种。光皮棉核桃,粒大皮薄,表面光滑,每斤20多个,出仁率高达58.19%,仁含油量达72.65%。交城核桃年产量可达2500吨,居全国县级首位。

二、交城梨枣

交城特产梨枣是中国希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1983年,由交城县林科所从省农科院引回交城,并进行科研开发。交城的梨枣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被誉为枣中之王。梨枣,口感极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梨枣,树势中等,发枝力强,适应性广,果实9月下旬成熟。果形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果达80克。果皮薄、色泽艳丽、果肉厚、绿白色、汁多味极甜、肉质松脆、风味特异、品质上等。

三、交城骏枣

交城特产骏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誉为“枣后”,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枣果大肉厚、质脆味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枣肉可提取食用香精,又可人药,有补血益气、安神养胃、健脾抗癌之功能。至于枣的口感,交城枣没得说,皮薄,肉厚,核小,口感细腻,而且营养丰富。

交城骏枣誉满三晋,名扬九州。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瓦窑村枣种先后进入原苏联及阿尔巴尼亚地区。

四、交城沙棘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其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分布面积(东北、华北、和西北)最大,种类最多。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总称。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在我国,南起西藏、云南,中经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至新疆、内蒙古、辽宁等省(区)都有大量种植,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北京等省市也有少量栽培。全国沙棘总面积达100万公顷以上,其中天然林约占70%,人工林约占30%。

五、玻璃咯嘣

“玻璃咯嘣”是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产自交城夏家营镇覃村。是太原地区春节前后应时的一种儿童玩具,头大,呈扁圆形,中接细长管,用嘴吹,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了“圪嘣、圪嘣”的声音,清脆悦耳,深受儿童欢迎。每到春节,行销一时。

特色小吃

交城地方特色小吃较多,著名的有莜面栲栳栳、过油肉、碗秃则、灌肠、河捞面、猫耳朵、凉粉、揪片、羊杂割、油糕、剔尖、拉条子、刀削面、高粱面糊糊、焖面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