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降雪量
释义

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降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测量

每次降雪由于含水量不同、温度条件不同,积雪深度也不相同。在气象观测上,需要用一个标准进行界定。降雪量就是这样一个指标,它是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量降雪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雨量筒接雪,然后将筒中的雪融化成水,用雨量杯测量,以毫米为单位;另一种是用专用仪器称重,然后换算成毫米单位。

界定

在天气预报中,不同强度的降雪主要以降雪量来衡量,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大暴雪: 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区别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是一个可以随着积雪的加深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例如:2009年11月初,北京市出现降雪时,气温还相对比较高,而此次降雪温度很低,雪花比较松软,因此容易形成较厚的积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