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鸡病毒性关节炎
释义

鸡病毒性关节炎(Viral Arthritis)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跛行或不愿走动,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鸡病毒性关节炎概述

鸡群的饲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增高,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1957年Olson对该病作了首次报道。其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匈牙利等国相继报道了病毒性关节炎的病例。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先后在四川、河北、北京、黑龙江、上海、广东、吉林、云南、贵州、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发现本病,并从有些病例中分离到呼肠孤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是我国养鸡业不可忽视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体

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Avain reovirus)。该病毒与其他动物的呼肠孤病毒在形态方面基本相同,病毒粒子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排列,直径约为75nm,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7g/ml。其基因组由10个节段的双链RNA构成。

禽呼肠孤病毒对热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耐受60℃达8~10h。对乙醚不敏感。对 H202、pH3、2%来苏尔、3%福尔马林等均有抵抗力。用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以灭活病毒。

呼肠孤病毒可通过卵黄囊和绒毛尿囊膜(CAM)接种而在鸡胚中生长繁殖。通过卵黄囊接种,一般在接种后3~5天鸡胚死亡;通过CAM接种,通常在接种后7~8天鸡胚死亡。除鸡胚之外,Reov还可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肝、睾丸细胞,以及vero、BHK-21等传代细胞中生长。

由于缺乏对多种动物红细胞的凝集特性而使禽Reov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呼肠孤病毒。 Reov各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沉淀抗原,但中和抗原具有明显的异源性。由于采用的试验方法不同,对毒株的分型结果也不尽相同。Rosenberger等认为呼肠孤病毒经常以抗原亚型,而不是以独特的血清型存在。我国从1985年首次报道鸡病毒性关节炎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分离了多个Reov毒株,但不同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

鸡呼肠孤病毒除引起鸡关节炎以外,还能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和病变,如吸收不良综合征、传染性腺胃炎、心包炎、心包积水、心肌炎、肠炎、肝炎、法氏囊及胸腺萎缩、骨骼异常,以及某些呼吸道症状。

流行病学

鸡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从许多种鸟类体内分离到。但是鸡和火鸡是目前已知唯一可被Reov引起关节炎的动物。病毒在鸡中的传播有两种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虽然有资料表明,Reov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水平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毒感染鸡之后,首先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复制后进入血液,24~48h后出现病毒血症,随后即向体内各组织器官扩散,但以关节腱鞘及消化道的含毒较高。排毒途径主要是经过消化道。试验表明,由口腔感染SPF成年鸡,4天后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股关节分离到病毒,14~15天后含毒量明显降低。感染后的Reov在股关节内存在3周,14~16周后,仍能从感染鸡的泄殖腔发现病毒。因此,带毒鸡是重要的传染源。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因鸡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鸡年龄越大,敏感性越低,10周龄之后明显降低。一般认为,雏鸡的易感性可能与雏鸡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

自然感染发病多见于4~7周龄鸡,也有更大鸡龄发生关节炎的报道。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通常低于6%。在山东部分地区进行的一次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11万羽肉仔鸡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阳性率达75.2%,5万羽蛋鸡中阳性率为23.5%。

临床症状

本病大多数野外病例均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要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才能确定。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鸡表现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期的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运动。病鸡食欲和活力减退,不愿走动,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或勉强移动,但步态不稳,继而出现跛行或单脚跳跃。

病鸡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饲料而日渐消瘦,贫血,发育迟滞,少数逐渐衰竭而死。检查病鸡可见单侧或双侧蹑部、跗关节肿胀。在日龄较大的肉鸡中可见腓肠腱断裂导致顽固性跛行。

种鸡群或蛋鸡群受感染后,产蛋量可下降10%~15%。也有报道种鸡群感染后种蛋受精率下降,这可能是病鸡因运动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的交配所致。

病理变化

1.剖检变化 患鸡跗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滑膜内经常有充血或点状出血,关节腔内含有淡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的渗出物为脓性,与传染性滑膜炎病变相似,这可能与某些细菌的继发感染有关。其他关节腔呈淡红色,关节液增加。根据病程的长短,有时可见周围组织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换羽时发生关节炎,可在患鸡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紫红色。慢性病例的关节腔内渗出物较少,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跗关节远端关节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烂,然后变大、融合,延伸到下方的骨质,关节表面纤维软骨膜过度增生。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有时还可见到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细小的坏死灶。

2.组织学病变 一般来说,实验室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病变是一致的。在急性期出现水肿、凝固性坏死,异嗜细胞集聚血管周围浸润,网状细胞增生,最后引起腱鞘壁层明显增厚,滑膜腔充满异嗜细胞和脱落的滑膜细胞,随着破骨细胞增生而形成骨膜炎。在慢性期,滑膜形成绒毛样突起,并有淋巴样结节,炎症出现一段时间之后,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见到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或增生。趾关节和跗关节区也出现相同的一般炎症反应。心肌纤维之间的异噬细胞浸润是此病较为恒定的变化。有些病例伴有单核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增生。肝脏的病变有时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出血灶和肝细胞坏死灶,在坏死灶的周围有异染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红细胞、血细胞容积和白细胞总数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异嗜细胞百分比稍有增加,但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

诊断鉴别

1.根据症状和病变进行初步诊断 虽然此病的类症鉴别颇为困难,但根据症状和病变的特点,在临诊中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以下几点具有诊断价值:

(1)病鸡跛行,跗关节肿胀。

(2)心肌纤维之间有异噬细胞浸润。

(3)患病毒性关节炎的鸡群中,常见有部分鸡呈现发育不良综合征现象,病鸡苍白,骨钨化不全,羽毛生长异常,生长迟缓或生长停止。

2.病原学诊断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原的分离鉴定是最确切的诊断方法。可从肿胀的腱鞘、跗关节的关节液、气管和支气管、肠内容物及脾脏等取病料进行病毒分离。从病变部分分离病毒时,要注意取病料的时间,感染后2周之内较易分离到病毒。病料在接种前的处理可参考其他病毒分离时的操作程序。从野外病料分离病毒,最好采用5~7日龄的鸡胚卵黄囊内接种,鸡胚应来自SPF或没有Reo感染的种鸡群。接种后3~5天,鸡胚死亡,胚体出血,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胚体呈淡紫色。如种蛋带有Reo母源抗体,或者病料含毒量低,则鸡胚死亡的时间会推迟,也可能有部分鸡胚会孵出。在接种后较长时间才死亡的鸡胚,其胚体发育不良,肝、脾、心肿大并有细小坏死灶,胚体呈暗紫色。如将含病毒材料接种于CAM上,接种后的胚胎死亡规律和胚体变化与卵黄囊接种的结果基本相同,特征变化是绒毛尿囊膜增厚,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痘斑样病变,CAM细胞内可见到胞浆内包含体。

分离到病毒之后,可通过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电镜观察、病毒核酸电泳、血清学检验皮动物敏感性试验等进行鉴定。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可以检测鸡Reo病毒。该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人工感染后2~27天,关节滑膜、腱鞘和脾脏中病毒检出翠为100%。

(3)荧光抗体法(FA) FA是检测鸡Reo病毒的一个比较有效、快速、特异的方法。将病鸡的腱鞘、肝、脾等进行冰冻切片、丙酮固定后,用抗Reo病毒的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亮绿色的团块状抗原,据此可对本病进行诊断。肖成蕊等采用 FA检测8例人工感染鸡及18例自然感染鸡,脾脏和肝脏检出率为100%,认为脾和肝是 FA检测Reo病毒的首选器官。

3.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检验的方法很多,除了常用的琼脂扩散试验(AG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外,还有间接荧光抗体方法(IFA)及中和试验(VN)等。

(1)琼脂扩散试验(AGP): AGP是最常用的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病毒感染2~3周后,该方法能检查出呼肠孤病毒的群特异性抗体。王锡望等采用S1133株接种鸡胚尿囊膜,制备鸡呼肠孤病毒AGP抗原。用该抗原对脚掌部接种的鸡血清进行AGP检测,接种后7天的阳性率为93%,14~90天为100%,105天为94%,120天为64%,150天为25%。该法虽然敏感性稍低,不适宜检测低滴度抗体,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实用性强,既可用于鸡群流行病学调查,又可用于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Slaght等首次建立了ELISA方法检测禽Reo病毒抗体,使用S1133毒株作抗原,发现它与Reo25和WVV2939株的抗体发生反应,同源抗体滴度最高。国内陈士友等、单松华等先后建立了检测禽Reo抗体的ELISA方法。该法与AGP相比,具有敏感性高、快速、适合自动化等优点。目前,ELISA系统已商品化。该系统适合于群体Reo抗体水平的分析。

防制措施

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方法。一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卫生管理及鸡舍的定期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鸡舍彻底清洗和用3% Na0雌溶液对鸡舍消毒,可以防止由上批感染鸡留下的病毒的感染。由于患病鸡长时l司不断向外排毒,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对患病鸡要坚决淘汰。

由于Reo病毒本身的特点,加上现代养鸡的高密度,要防止鸡群接触病毒是困难的,因此,预防接种是目前条件下防止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已有许多种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由于雏鸡对致病性Reo病毒最易感,而至少要到2周龄开始才具有对Reo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对雏鸡提供免疫保护应是防疫的重点。接种弱的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产生主动免疫,一般采用皮下接种途径。但用S1133弱毒苗与马立克氏病疫苗同时免疫时,S1133会干扰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应相隔5天以上。无母源抗体的后备鸡,可在6-8日龄用活苗首免,8周龄时再用活苗加强免疫,在开产前2~3周注射灭活苗,一般可使雏鸡在3周内不受感染。这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方法。将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结合免疫种鸡群,可以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使用活疫苗时要注意疫苗毒株对不同年龄的雏鸡的毒性是不同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1: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