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弗 |
释义 |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被公认为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和美术家。70年代,他曾师从德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和Peter Dreher。 基弗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隐含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 中文名:安塞姆·基弗 外文名:Anselm Kiefer 别名:基弗 国籍:德国 民族:日尔曼民族 出生地:法德边境小城多瑙艾辛根 出生日期:1945年3月8日 职业:画家,艺术家 毕业院校:杜塞尔多夫国家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 代表作品:《圣像破坏之争》、《铅铸图书馆》、《Margarethe》等众多作品。 生平1945年 生于德国 1951年 移居Ottersdorf,在拉施塔特上学 1966-1968年 在弗莱堡结束了法律和罗曼语研究,转而跟随弗赖德堡跟随彼得·德雷斯学习绘画 1969年 在Karlsruhe举办首场摄影个展"Besetzungen (Occupations)" 1970年代 在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波伊斯。游历欧美及中东 1990年 获沃尔夫奖(Wolf Prize) 1999年 获日本皇家世界文化奖(the Praemium Imperiale ) 2008年 获德国图书和平奖(Friedenspreis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 目前在法国(巴黎Yvon Lambert Gallery) 生活和工作 人物简介基弗是80年代“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他出生于德国战败的那一年,70年代师从博伊斯,深受其影响。他的作品经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并大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烬、感光乳剂、石头、树叶等综合材料。基弗的风格结合了抽象和具象、幻觉和物质性,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德国罪行的考古学家”基弗也是博伊于斯的学生。同他的老师一样,基弗也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和德国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事实上,基弗在绘画上有很大的抱负,他渴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从史前到瓦格纳、尼采、希特勒直至现在。像博伊于斯一样,基弗也常常被视作"德国罪行的考古学家"。但是,与其导师不同的是,他极力避免当下的社会问题,也没有政治野心。 在成为画家之前,基弗从事过。1969年,他身穿纳粹军服,举着右臂高呼胜利口号(编者注:纳粹分子招呼用语,在当时属于非法行为),在许多欧洲城市里让人给他拍照。这些照片在德国展出之后,人们开始争论他是否是纳粹的同情者。他接下来的作品也引起人们对纳粹历史的注意。他画了大量希特勒时期的或被劫掠地区的,现已成为废墟的纪念性建筑,它们一度是纳粹"千年帝国"梦想的遗迹,现已被炸毁或被烧毁。基弗画作的外观看起来似乎经历过一场劫掠--大量厚厚的油彩和树脂、稻草、沙子、乳胶、虫胶、废金属、照片和各种各样油腻的东西堆积在一起。然而,关于焚烧过的土地的图象,也让人联想起播种之前的烧荒--对新的生长的期待。此外,他所展示的土地是德国的土地,是产生过浪漫主义文化传统的土地,而题于画上的文字更使画的内容复杂化了。例如作品 《纽伦堡》(Nuremberg)上面写着:"纽伦堡-节日-草地"。 评价批评家杰克·弗拉姆(Jack Flam)解释道:"这些文字脱离了其所题献的画面,独立地唤起了关于一系列相关事物以及各种关系的联想,诸如中世纪纽伦堡的歌唱大师以及瓦格纳为他们写的歌剧(这正是希特勒的喜好之一)以及二战前的纳粹集会和反犹太人法案,二战后在此召开的战犯审判。" 基弗的作品一再提及纳粹时期,然而,人们无法判断他对纳 粹的真实态度。但是,不管他是批评还是同情纳粹,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