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嘌呤氧化酶 |
释义 | 概述黄嘌呤氧化酶是一种专一性不高,既能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进而生成尿酸,又能直接催化黄嘌呤生成尿酸的酶,EC1.2.3.2。一种含钼、非血红素铁、无机硫化物、FAD的黄素酶。存在于牛乳、动物特别是鸟类的肝脏与肾脏、昆虫、细菌中。分子量10几万―30几万。底物专性较广,除以嘌呤衍生物为电子供体外,还可以蝶啶衍生物、醛(生成羧酸)为电子供体,表面上生成羟基化合物,氧原子来源于水。NADH也氧化。电子受体很多,有分子氧、硝酸盐、苯醌、硝基化合物、NAD 、铁氧还蛋白等,但依酶的来源而有所不同。在反应时生成过氧化物,引起连锁反应。 英文名称: Xanthine oxidase (cow milk) 英文别名: Xanthopterin-oxidase,Xanthopterin-oxidase,XOD,XOD 贮存:储存温度:2~8度 反应黄嘌呤氧化酶催化的是如下反应: 次黄嘌呤 + H2O + O2 → 黄嘌呤 + H2O2 黄嘌呤 + H2O + O2 → 尿酸 + H2O2 黄嘌呤 + H2O + 2O2 → 尿酸 + 2O2-(超氧阴离子) + 2H+(氢离子) 性状黄嘌呤氧化酶 的性状: 1.其外观呈浅黄色液体,系结晶悬浮于2.3mol/L硫酸铵、l0mmol/L磷酸钠缓冲溶液中,含1mmol/L EDTA、1mmol/L水杨酸钠,pH值约为7.8,是含铁-钼的黄素蛋白。 2.能氧化次黄嘌呤、黄嘌呤和醛等;作用的最适pH值为8.2,等电点为5.3~5.4。 3.激活剂为氧;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氰化物、醛类、别嘌呤醇、磷酸盐、咪唑、氯化钠和氯化钾。 4.粗酶在2℃时可保存数周活力不降低;在结冻状况下可长期保存。 结构黄嘌呤氧化酶的分子量较大,约27万,并含有两分子FAD、两个钼原子和八个铁原子。酶中的钼以钼蝶呤辅因子的形式存在,是酶的活性位点。铁原子则为 [2Fe-2S] 铁氧还蛋白铁硫簇的一部分,参与电子转移反应。 催化机理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位点中钼蝶呤辅因子的钼原子另外与一个端氧、多个硫原子以及一个端羟基相连。在黄嘌呤至尿酸的反应中,钼上的氧先是转移至黄嘌呤分子上,然后,水分子与活性中间体进行加成,使活性的钼中心得到再生。 与其他已知的含钼氧还酶类相同的是,产物中新引入的氧原子是来自于水分子中的氧,而非氧气分子。 用途黄嘌呤氧化酶 (9002-17-9)主要用于生化研究,常用诊断用酶,黄嘌呤、肌苷和鸟苷等的测定。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